通达通畅齐推进打通乡村振兴路-破解乡村振兴中农村公路建设短板的几点思考论文

通达通畅齐推进打通乡村振兴路-破解乡村振兴中农村公路建设短板的几点思考论文

通达通畅齐推进 打通乡村振兴路
——破解乡村振兴中农村公路建设短板的几点思考

□ 符冠荣

习近平总书记就农村公路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重庆市农村公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受地理区位差、经济水平低等因素影响,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导致资源藏在深山无人知晓,守着金山银山无法致富,已经成为打赢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最大制约和短板。

一、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的现状与态势

(一)纵向看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重庆具有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和大库区的特殊市情,辖区内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江河纵横,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十分艰巨。面对这些困难,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城市提升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首要任务,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基础性重点工作来抓,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市农村交通面貌得到较大改善。五年来,全市累计投入54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6.7万公里、总里程达到13.9万公里,全市撤并村通达率、行政村通畅率均达到100%,通组公路通达通畅率分别达到91.33.06%、61.36.85%;公路安保工程总里程超过2万公里,实现所有乡镇、具备条件的行政村100%通客运,农村群众出行更加安全、高效、便捷,到达县城出行时间平均缩短约1小时、出行距离扩大1倍、出行频率提高3倍以上。

(二)横向看差距,动力与压力同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市县两级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坚持将农村公路与旅游、产业发展、扶贫等紧密结合,连续多年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纳入区县党委政府年度绩效考核,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交通发展,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但是,对照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与周边的省市相比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截至2018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13.9万公里,等级公路只有11.54万公里,占比83.15%。与周边五省相比,湖北、湖南、四川、陕西、贵州省总里程分别24.08万公里、20.11万公里、28.09万公里、15.72万公里、16.41万公里;等级公路占比分别为96.23%;92.01%;91.63%,89.81%;75.77%。与发达省份对比,浙江省总里程10.77万公里,等级公路占比99.73%;山东省总里程24.78万公里,等级公路占比99.72%;江苏省总里程14.18万公里,等级公路占比98.29%。重庆市农村公路四级及以上公路里程占比低,导致重庆市群众出行不畅通,货物流通不便捷,公路运行效率低。

二、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重庆市农村公路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对照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求,对照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仍然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纳入单纯慢阻肺患者508例,慢阻肺来源ACO 295例,其中ACO错失早期诊断时间为3(1,9)年,相比单纯慢阻肺3(0.5,8)年,两者无明显差异(Z=-1.86,P=0.063)。单纯慢阻肺肺功能FEV1%为53.8%±22.1%,ACO为53.1%±19.9%,两组无统计学差异(t=0.376,P=0.707)。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通达工程,还是通畅工程,在推进过程中,都存在资金、管理、养护、运营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在于管理机制不科学,主体责任不明确等。因此,破解农村公路发展的瓶颈,关键在于理顺工作机制。

(一)理顺权责机制,破解管理难题。建议市政府出台相关文件,从建设管理、路政管理、责任管理等三个方面入手,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农村公路健康发展。一是制定建设标准。各区县政府统筹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满足需要的原则,按照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等功能定位,结合地理生态环境、地方经济水平、居住人口数量等实际,差异化制定农村公路建设标准,确保在建设过程中“有章可循”。二是明确管理责任。市级层面应及时修订出台《重庆市公路管理条例》,以地方性法规形式,将农村公路管理的职责固定下来。县级层面应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管理队伍,确保农村公路路产、路权得到有效维护,逐步形成各司其职、权责一致的责任体系。三是构建考核体系。市公路主管部门应该健全完善跟踪督查、年度考核、追责问责等机制,充分调动责任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职责落实、政策落地;区县公路管理部门应结合工作实际,出台相应的考核办法,确保新建成的农村公路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进一步的简单效应检验发现,在低收入组,低近邻信任组的平均k值 (M=0.35,SD=0.05) 会显著高于高近邻信任组而在高收入组,不同信任水平群体间的时间折扣不存在显著差异,

还有一件事我没告诉乔振宇,不坐享其成,一起分担责任、分享快乐和幸福,这是我能为他做的最好的事。这也是我爱他的最好方式。

(四)聚焦“运营好”,运营效益还很低。当前,民众对出行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和多样性要求逐步提升,对农村货运物流的经济性、及时性、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但是联系工作实际,全市仍有67个行政村未通客运,农村客运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全面强化。部分地区农客班线“开得通、留不住”的问题依然存在,经营管理模式还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农村物流网点仍不完善,服务经济发展能力有待增强,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

三、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聚焦“建好”,资金缺口还很大。全市地形地貌复杂,尤其是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农村公路涵洞构筑物较多,路基、边坡、挡墙工程量大,每公里工程造价高。特别是2017年以来,砂石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农村公路每公里造价增至70万元左右,个别区县造价已突破100万元,而上级补助资金仅有40万元/公里。在国家货币政策收紧、各区县大量负债的情况下,融资贷款能力减弱,加之农村公路作为准公共产品,引进民营资本难度大,早期贷款进入还款高峰,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十分匮乏,项目推进乏力。截至目前,重庆市6.8万多个村民小组中,还有22413个村民小组未通畅,4693个村民小组未通达,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存在。

(三)聚焦“护好”,养护管理不精细。按照正常养护标准,重庆市14万公里农村公路每年需要养护资金36亿元。但由于部分区县财力较弱,稳定的养护经费来源渠道尚未完全建立,全市每年养护资金仅为7亿元,缺口多达29亿元,从这个角度分析,全市农村公路尚未完全达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标准。同时,重庆市大量农村公路由乡镇负责管理养护,管理人员水平不高,管理养护难度大。随着燃油税费改革后事权与财权的新变化,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养护队伍不固定、养护技术装备力量落后等问题突出,缺养失管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山岭重丘地区,路基多为半挖半填方式筑成,山体滑坡、水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抗灾害能力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养护生产活动正常开展。

(二)聚焦“管好”,管理体系有盲区。重庆现行的公路管理模式是:“县道县管,乡道乡管”,但对农村公路特别是通组公路没有明确的界定,造成政策管理上的盲区,主体责任还未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特别是新建成的农村公路,往往是当地政府按照属地管理的模式,委托给村委会进行管理,无专门的管理队伍,无专门的管理经费。特别是在管理过程中,由于法律没有对农村公路管理职责进行明确的界定,导致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混乱,甚至在新建的公路上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加之,2018至2020年全市通组公路建设任务逐年加大,每年的里程均翻了一番,极大地增加了管理难度,导致有的农村公路建成后,由于管理不到位,公路破损严重,时常发生堵车,“通而不畅”的现象。

(二)理顺建养关系,破解养护难题。按照“一分建设,九分养护”的工作思路,理顺建设养护之间的关系,切实提升养护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一是全力推进专业化养护。建议各区县从政策方面,培育和壮大一批专业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公司;积极培养一批专业化养护管理人才队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处处体现专业精神、展现专业水平,提升养护专业化水平。二是全力推进机械化养护。应大力推广成熟的养护工艺和先进技术,加大机械化养护的投入力度,实现由“人海战术”向“机械养路”的转变,提高养护工程的质量效率。重点可鼓励动员当地的龙头企业加大养护资金投入,积极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不断提高机械化养护程度。三是全力推进市场化养护。着力培育养护市场,加快放开养护市场准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积极推行养护工程市场化,探索沿线村民和家庭分段承包、社会化用工等养护模式。特别是农村公路养护要与开发公益岗位,解决贫困户就业结合起来,农村公路养护员尽可能解决有能力、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就业,就地就近解决生计问题。

(三)理顺投入机制,破解资金瓶颈。农村公路面广、量大、线长、点多,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最大限度用好每一分钱,重点要在资金投入使用上出实招、破难题。一是积极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坚持保基本、惠民生,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向进村入户倾斜,重点实施30户(或100人)以上集中居住的村民小组硬化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通村畅乡,确保如期实现通组公路通达通畅目标,将有限的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二是积极创新筹资渠道。构建“事权清晰、权责一致、中央支持、市级统筹、县级负责、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资金投入体系。重点要积极探索推进金融产品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模式,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以及出让公路冠名权、广告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多种方式,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发展。三是大力节约建设成本。加大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运用,应与重庆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合作,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之中,实现节约建设资金、降低造价的目的,全力推动农村公路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3) 支护效果分析:巷道表面位移矿压监测结果,顶底板最大位移量为120mm,两帮最大位移量为35mm,底板和拱部左上角未出现变形破坏现象,表明加强巷道拱部与底板的支护强度,有效控制超千米深井巷道围岩变形破坏。

(四)理顺运营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四好农村路”中,建好是基础,管好、护好是保障,运营好是目的。因此,只有运营好才能“开得通,留得住,惠民生”。一是优化路网布局。在“四好农村路”通达通畅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加快实施村村通客车,不断完善农村客运线网布局,提高城乡客运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重点要将旅游景区、产业园区、综合枢纽站场、城镇等重要经济节点连接起来,加快建设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二是积极创新运营模式。支持地方政府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整体打包给项目公司,捆绑其道路冠名权、客运班线、加油站经营权、旅游开发、广告位经营权等有经济价值的道路周边产品。同时,建立运营补偿机制,鼓励其采取电话预约、网络预约、区域经营、循环运行等经营模式。三是营造舒适的出行环境。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四好农村路”发展全过程,在设计上要尽量保持生态原貌,在建设改造上要避免大挖大填、充分利用旧路资源、推广应用废旧材料,在路域环境治理上要加强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真正使道路通和乡村美融合发展。

作 者:重庆市公路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责任编辑:马 健

标签:;  ;  ;  ;  ;  ;  ;  ;  ;  

通达通畅齐推进打通乡村振兴路-破解乡村振兴中农村公路建设短板的几点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