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其价值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部地区论文,发展循环经济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21世纪,西部地区面临着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重建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在加快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持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将经济活动高效有序地组成“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封闭循环的生产流程,从而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资源和能量,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生态、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西部地区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分析、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是西部地区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
一、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落后,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西部地区对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工作落后,在认识上还有很多误区,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开展深入研究,广泛建立科学的、正确的循环经济新观念,指导西部地区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前西部民族地区在发展循环经济当中,存在以下错误观念:
(1)“末端治理”观念:即先污染、后治理观念,忽视循环经济的“清洁生产”,忽视在物质消耗和污染上的“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控制”。结果导致“末端治理”的技术难度很大,不但治理成本过高,而且使生态恶化日益严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2)片面追求GDP增长速度的观念:不考虑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增长所带来的生态破坏。在西部地区的个别企业和行业,甚至出现了局部经济效益很高,但是社会综合效益为负的情况。
(3)将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划等号的观念:只重视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忽视了循环经济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结果造成循环经济不能系统地得以发展,只是停留在治标不治本的低级阶段。
(4)“小循环经济”观念:只重视企业的“小循环”,忽视区域循环经济和社会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导致西部地区循环经济不能在宏观上持续发展。
(5)“闭路循环经济”观念:只重视生产环节的物质闭路循环,没有把重要的消费过程以及物质流通的其他环节纳入循环经济。
(6)只注意工业物品的技术性还原系统,忽视开发和利用自然界本身具有的生态还原能力。
(7)片面强调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法律手段的保障,忽视了经济手段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8)片面强调建设循环经济的工程和项目,忽视对这些工程和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导致所谓的循环经济工程和项目本身既不经济也不环保。
2.制度性的障碍长期存在,严重束缚西部地区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1)统计、审计制度没能很好地发挥鼓励和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作用。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国民经济统计没有采用“绿色GDP”的办法,这也造成了地方政府和官员片面追求GDP的增长速度,出现了许多所谓的“政绩工程”。据世界银行估算,我国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付出的成本代价约占GDP的7%~8%,这就造成了我国真正的“绿色GDP”的增长率实际上是较低的水平。在审计工作中也只是进行经济审计,没有严格实行环境审计,没有综合审计各项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税收制度不适应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资源税的征收比较偏低,不利于激励企业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增值税制度也抑制了企业循环利用资源,因为循环利用资源的企业原材料成本较低,其成本中增值部分所占比例较高,而增值税是按增值的比例缴纳税收,因此,循环利用资源反而需要缴纳更高比例的税。
(3)法律制度不健全,阻碍了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来保护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我国也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但从总体来看,有关循环经济的立法尚不全面。特别是在西部地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
(4)教育制度中,没有纳入循环经济的内容。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要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的文化和理念,就必须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进行循环经济的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让每个社会成员都明白,怎样才能保持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良性发展。
3.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西部地区的循环经济起步较晚、发展缓慢
(1)产业结构问题。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而片面追求速度与规模,各产业部门普遍存在着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较重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三高两低”,即高强度的资源消耗、高强度的生态破坏、高额度的废物排放、低经济效益、低社会效益。在这样的产业结构中,“大量开发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产生废物”是一种典型的物质单向流动的开放式线形经济。尽管也存在着物资回收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但它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生产部门和消费部门的废物,至于怎样减少废物产生、这些废物能不能循环利用或者说怎样才能循环利用,就不属于这些部门的职责范围了。
(2)能源结构问题。西部地区的能源结构中,长期以来都是以煤炭为主,而且利用率不高、污染较重,水电的比例较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较低。这种能源结构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既有政策上的原因也有经济上的原因。从政策导向来看,没有严格限制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政策,也没有积极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的政策。从经济角度来看,煤炭的成本更为低廉,所以就没有必要使用高成本的清洁能源。
(3)农业结构问题。在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过程中,曾经走了一段片面追求粮食产量的弯路,毁林造田、填湖填海造田、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结果造成水土流失等严重后果,极大地破坏了西部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
4.科技开发投入不足,科技人才流失严重,造成技术水平落后,特别是适合于本地生态的技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资源利用效率高的技术长期落后
循环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是技术创新,关键是环境无害化技术,具体来讲是无废物生产或少废物生产的技术、废弃物再利用技术、消除污染物的技术和搭建技术信息平台的技术。西部地区的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特别是上述开发循环经济的绿色高新技术较为落后,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西部地区发展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价值分析与比较
价值工程作为科学管理技术,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方法。价值工程虽然起源于材料和代用品的研究,但这一原理很快就扩展到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价值工程是一种用最低的总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或劳务的必要功能,着重于进行功能分析的有组织的活动。价值工程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即:
价值(V)=功能(F)/成本(C)
这个等式表明,人们从事任何活动,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和效果,需要付出代价,而人们总是希望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效果。
1.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产业竞争模式功能分析及比较
传统经济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物质资源被大量、快速地从自然界中取出,然后被快速、大量地加工成某种形态的产品,继而通过流通被分配给消费者消费,最后当产品的使用价值被消耗后,即作为废物弃置于环境。它是由“资源—产品—废物”所构成的开环式经济流程,其特征是高开采、高投入、低利用和高排放。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持续不断地排放废物(污染物)破坏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其结果必然导致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枯竭,并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这个时候再去进行“末端治理”。
循环经济打破了传统经济非理性的发展,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经济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所有的资源和能源都能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甚至“零排放”,所以又可以称之为“清洁生产”。
我们把传统经济看作是“末端治理”的产业竞争模式,把循环经济看作是“清洁生产”的产业竞争模式,并把这两个模式作为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对它们进行价值分析和比较,研究推行循环经济的有效性。
产业竞争的基本功能就是“在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中获得尽可能大的利润,以增强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传统经济的“末端治理”模式和循环经济的“清洁生产”模式都可以实现“获得利润”这一企业功能。但是循环经济的“清洁生产”模式还可以实现从社会层面考虑的、非常重要的保护和恢复环境的社会功能,企业实现的社会功能越大,社会对企业的认可程度就越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存力就越强,而这些社会功能在传统经济中仅仅靠广告宣传是做不到的。在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传统经济的“末端治理”模式侧重于获取利润的企业功能,循环经济的“清洁生产”模式更侧重于保护和恢复环境的社会功能。
2.传统经济“末端治理”模式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模式的价值分析及比较
(1)经济资源的选择方式分析:传统经济的“末端治理”模式,只从成本角度考虑“前端问题”,即在资源选择时只考虑购买成本的高低,不考虑资源是否可以再生、是否产生污染物,等生产结束后再去进行“末端治理”。这样就会造成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耗竭,在末端治理环境污染时企业成本和社会成本急剧放大,最终导致企业资源成本不断上升。
从价值工程的表达式来分析:价值(V)=功能(F)/成本(C)。企业功能(F)不变,成本系数(C)不断增加,该模式的价值系数将减小,企业的最终利益减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降低。
而循环经济的“清洁生产”模式正好与此相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清洁生产”,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选择,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再生产品的资源化、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系数(C),该模式的价值系数明显增大。而且循环经济的产业链还可以产生连锁效应,产业链中的企业均可产生经济效益,并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社会效益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资源利用率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废料本质上是“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传统经济中污染控制和生产过程相脱离,资源往往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这不仅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也加大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价值系数(V)。循环经济的“清洁生产”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改善生产工艺、改造高耗低效设备、提高资源的转化率,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减轻了末端治理的成本,提高了价值系数(V),并有效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3)污染物的末端消减分析:末端治理带来的危害是污染处理设施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使企业很难有内在的积极性去主动实施。因而,末端治理往往成为企业被动和无奈的选择,其价值系数(V)是普遍比较低的。
循环经济则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尽可能将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即因为资源利用率提高而增加功能(F),又大大减少了末端治理的费用和成本(C),价值系数(V)的提高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总之,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西部地区循环经济仍然只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西部地区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科学界和西部人民的共同努力。
标签:清洁生产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企业环境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