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创新,深化改革,把体育科技工作全面推向新世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科技工作论文,深化改革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认真贯彻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精神,总结、研究、规划我国体育科技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召开这次会议。这是去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组建国家体育总局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体育科技工作会议,也是很重要的一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加强创新,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体育科技进步。希望大家共同研究如何把体育科技工作全面推向新世纪。
下面,我就两个方面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体育科技工作的简要回顾和基本经验
新中国的体育科技工作,是伴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而成长壮大起来的,也是与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风雨同舟的。回顾50年来我国体育科技工作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这个时期经历了约30年时间。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体育科技工作基本是空白,全国没有一个专门的体育科研机构。1955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奖励工作,曾两次向体育系统征集优秀体育科研成果,可是,体育系统一项也报不出。
1958年,在贺老总的直接关怀下,国家体委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体育科研机构,当时名为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科研所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体育科研工作要面向实践,为实践服务的工作方针。
1960年3月,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首次全国体育科学工作会议, 研究制定了我国第一部体育科学发展纲要。
1964年,为了进一步组织协调全国的体育科研工作,成立了国家体委体育科学工作委员会。
就在我国体育科技工作白手起家,初见成效的时候,十年动乱使我国各项事业都受到严重的摧残,体育科技工作也未能幸免于难,机构被撤消,队伍被解散。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70年代后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体育科技工作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79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体育科技工作会议。 这次会议初步总结了体育科研工作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集中讨论了建立体育科研机构和科研机构怎样进一步开展体育科研工作的问题。此后,全国体育科学研究的机构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984年底,在云南昆明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体育科技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体育振兴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体育科学技术要面向体育运动发展”的方针,这是“科技兴体”口号比较早的表述。这次会议重点研究了体育科技工作如何面向运动训练主战场,尽快提高我国运动技术水平的问题。同时研究了体育科技体制改革、科研机构调整和改善科研条件等问题。
1989年12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体育科技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提出“要把发展体育科学技术放在体育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进一步要求加强体育科技工作与运动训练实践的结合。会议还研究了深化体育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制定并开始组织实施1991—2000年体育科技发展规划。
1994年12月,在山东淄博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体育科技工作会议。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科技体制改革方针,重点研究了体育科技体制改革问题。同时围绕全民健身和奥运争光两个计划,研究制定并开始组织实施“两个科技工程”,使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科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协调发展。
1996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为主题,专门研究了体育科技改革和发展问题,极大地推动了体育科技事业的发展。会议颁布了《国家体委关于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体育科技进步的意见》,比较全面地表述了我国体育科技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基本政策、基本任务和基本措施,是我国现阶段体育科技工作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20年来,我国体育科技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在队伍建设方面,目前全国有36个省级和省级以上体育科研所,体育科技专业人员1700多人,加上体育院校和各种社会力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研究、开发实力的体育科研体系;在科学研究方面,20年来完成重大成果近1500项,不同程度地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其中有近600 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和国家体委体育科技进步奖;在深化改革方面,通过贯彻落实“依靠”与“面向”的体育科技方针,加强了科技工作与运动训练实践的结合,大大提高了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科学化进程。
回顾新中国体育科技工作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巨大变化,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四条基本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科技兴体”。“科技兴体”是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体育科技工作“依靠”、“面向”方针的高度概括。多年来我国体育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不断提高了对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理解和认识,注意研究和把握体育运动的发展规律,努力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来发展体育事业。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技术与体育运动实践的紧密结合。实施“科技兴体”的关键,是坚持科学技术与体育运动实践紧密结合。只有与体育运动实践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科技工作也必须面向并服务于体育运动实践,否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三,必须坚持体育科技体制改革。体育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改革出动力,改革出活力,改革出效益。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在体制改革和机制转变上下功夫,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促进体育科学技术与体育运动实践的结合,才能真正实施“科技兴体”战略,使体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必须坚持科技创新。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实施“科技兴体”战略的关键位置。我们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必须不断提高我国体育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而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才能真正实现我国体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在这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今年8月召开全国技术创新大会, 作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决定。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向新世纪、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现代化工程,也是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性推进。
实践证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依赖于两个基础。一是经济的基础,二是科学技术的基础。前者决定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后者决定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可以说,下世纪体育事业发展速度快慢、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的能力和科技进步的程度。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创新,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体育科技进步已是当前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今天,我想重点就这三个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增强创新意识,大兴创新之风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深刻地指出:“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也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灵魂,是体育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体育本身就是一项创新的工作,长期以来我国体育界形成了良好的创新传统,“有创新则兴,无创新则衰”是我国很多优势项目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我国乒乓球长盛不衰的秘诀之一在于技术创新。据1996年的统计,在世界乒坛14项发明中,中国有8项,占总数的53%;在23 种打法创新中,中国有14项,占总数的60%。两项创新指标都高居世界首位。中国女排的崛起并创造“五连冠”的辉煌,靠的也是不断创新。在队伍管理、训练方法、技术战术等方面,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博采众长,敢于创新,形成绝招,走出了一条自己发展的道路。世界排球界从1930年到1985年创造出的快攻技术多数是中国人创造的。正是依靠技术创新,形成了中国女排制胜的优势和绝招。此外,我国的体操、跳水、举重等许多项目都有各自的创造发明和创新经验。可以说,没有创新,我国的竞技体育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对于科技创新问题,我们的不少同志,包括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还缺乏高度的自觉。为什么中央这次突出地强调技术创新问题,许多同志也不十分清楚,或者理解得不够准确。因此,必须统一体育系统各级领导的思想,必须充分认识、全面理解加强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
科技创新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仅包括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还包括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工艺和生产方式创新、经营管理方式创新等等。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和中央《决定》突出强调技术创新问题,找到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制约瓶颈,抓住了国民经济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和科技工作的关键问题。要通过全方位的加强技术创新工作,将科技潜力真正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1995年的全国科技大会,把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落实为“科教兴国”的国家战略。而今年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则指明了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突破口和关键是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中央的这一重要决策,必将对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我国体育事业、包括体育科技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合体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无论是群众体育还是竞技体育,无论是体育管理还是体育经济工作,也都有一个加强技术创新的问题。特别是在竞技体育方面,我们不少运动项目的水平长期停滞不前,一些优势项目面临严峻挑战甚至出现滑坡,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训练理论、方法手段、技术战术、器材装备、管理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缺乏创新,或者把技术创新与体育运动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科研机构力量分散、重复建设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科技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贡献率不高。据上海体院的一份调查材料称,1991—1996年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的贡献率平均只有21.7%。虽然对这个结论还有些不同看法,但还是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要认真领会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中央《决定》和江泽民同志讲话的重要精神,在全国体育界大力提倡创新精神,普遍增强创新意识,大兴技术创新之风。
(二)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解决好结合问题
加强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把握的问题很多,但最根本的是要在全国体育系统真正形成推动技术创新工作的有效体制和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科技体制改革有了很大进展,也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但由于主客观等各方面的原因,体育科技还没有完全跳出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框,如何与体育运动实践更紧密结合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从全国来看,当前我们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体制和机制上存在严重障碍。这次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和中央的《决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做了全面部署,力度很大,政策明确,可操作性也很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这次全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是应用型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对于社会公益型科研机构,中央的《决定》中已经明确要实行分类改革:“对于有面向市场能力的科研机构,要转为科技型企业、整体或部分进入企业,或转为企业性的中介服务机构;对于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无法得到相应经济回报的科研机构,在调整结构、分流人员的基础上,按非营利性机构的机制运行和管理,政府主要通过扶持政策、竞争择优方式提供科研项目和基地建设经费。”中央《决定》中还明确指出:“国务院部门所属科研机构(包括实行企业化转制的科研机构),除少数由中央管理外,一般要按属地化原则管理。”
根据中央的要求,体育科研机构的改革首先有一个如何明确定位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又要实事求是、冷静客观。多年来,体育科技工作一直是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来管理的,这是与计划经济时期整个体育事业的社会公益性质相关联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事业正在逐渐从福利型向消费型转变,从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具体到体育科技工作,我们也不能固守过去的观念,只看到体育科技工作公益性的一面,而看不到产业性的另一面。为竞技体育和领导决策服务的科技工作,特别是备战奥运会、亚运会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其公益性的特征比较突出;但为全民健身和社会其它行业提供服务的体育科技工作,则具有一定的产业性质,至少它具有相当的产业化潜力。因此,对体育科研机构的改革,我们应该按其承担的主要任务和不同性质实行分类管理。对于主要为备战奥运会、亚运会提供科技支持和全民健身运动提供公共服务、无法得到相应经济回报的体育科研机构,要在调整结构、分流人员的基础上,按非营利性机构的机制运行和管理;对于有面向市场能力的体育科研机构,则要转为科技型企业、整体或部分进入企业,或转制为企业性的中介服务机构。
国务院各部门直属科研机构的改革是当前科技体制改革工作的重点,总局直属科研单位的结构调整方案党组已经研究了多次,也反复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即将组织实施。调整方案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是保留并加强体育科学研究所;二是调整并充实运动医学研究所;三是组建总局体育信息中心。成都运动创伤研究所和昆明体育电子设备研究所的改革方案还要根据中央有关政策进一步研究。结构调整只是解决体制问题,框架问题,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主要还在于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保证体育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总局将根据几个直属所的主要任务和不同性质进行分类管理。有的要按非营利性机构进行管理;有的要按国家有关政策转制为企业或进入企业;有的要进一步加强其社会化功能,走企业化道路。继续由政府支持的体育科研机构,要实行以全员聘任制为主的多种用人制度,积极推行岗位职务聘任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主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和职务等级,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可以自主决定内部分配。转制为企业的体育科研机构,要实行企业的劳动用人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
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有关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体育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只要是有利于体育科技更好地与体育运动实践结合;有利于更好地实现集约化管理;有利于技术创新和走产业化道路;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应该勇于创新,大胆实践。
(三)全面推进体育科技进步
这次会议还有一个议题,就是讨论修改《2001—2010年体育科技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全面推进体育科技进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很多,下面我重点讲几个问题。
1.关于群众体育科技工作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是体育工作的重点。过去这方面的科技工作相对滞后,需要尽快改变。全民健身运动不仅有广阔的市场,而且是一大块重要的阵地,我们如果不去占领这块阵地,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法轮功”等封建迷信活动就会去占领。体育界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意识,与各种危害社会的伪科学、反科学的东西进行坚决斗争。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各方面力量,开展有关全民健身的科学研究,为广大群众提供科学、实用、有效的健身方法和手段。要注意积极转化竞技体育的科技成果,为全民健身服务,更好地发挥现有科技成果的作用。明年开始将要在全国范围组织进行系统性的国民体质监测,有关方面目前正在积极做各项准备。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意义也十分重大,务必精心组织,精心实施。体育科研所和院校要在全民健身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不断提高群众体育工作和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化水平。
2.关于竞技体育科技工作
要进一步加强竞技体育的科技工作,不断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多年来,备战奥运会、亚运会的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工作已经形成制度,成效也是明显的。要注意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管理。特别要制定好近、中、远期计划,保证这项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备战悉尼奥运会的形势目前十分严峻,各方面工作绝不能掉以轻心。
要进一步促进科技与训练实践紧密结合,当前要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探索建立科训一体化的体制,解决好优秀运动队科学训练的集约化管理问题;二是积极培育技术市场,进一步完善科训结合的机制;三是加强重点训练基地和优秀运动队的科技建设,提高运动训练过程的科技含量;四是大力开发高水平、适用性强的科技成果,提高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五是进一步提高广大教练员、运动员的科学文化水平,保证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并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3.加强领导,大力协同,全面推进体育科技进步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继续加强对科技进步工作的领导,重点抓好创造有利于体育科技进步的政策环境,并加大对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经费投入方式要从对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的一般支持,改变为以项目为主的重点支持。国家体育总局已经决定, 每年增加100万元专款支持体育科技工作的发展,今后还将根据情况继续增加这方面的投入。体育科技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思路。要了解抓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工作与以往我们抓科技工作的区别,必须跳出从科技到科技这个框框,目光要从科研机构向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实践第一线转移,工作重点要从过去单纯抓科研项目向抓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转移。
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其他业务主管部门,都要把推进体育科技进步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共同努力使体育事业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
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优秀运动队在各项目的技术创新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潜力很大。要把竞技体育的技术创新工作寓于训练和竞赛的实践过程中,在实践中加强创新,在创新中提高科学训练水平。
本文是作者在1999年全国体育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刊登时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