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公园特色景观营造研究论文_郭亚斐

山地城市公园特色景观营造研究论文_郭亚斐

郭亚斐

【摘 要】园林景观在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想在城市园林的有限空间找到回归自然的感觉,因此要求在园林造景时讲究一定的技艺,注重园林植物的配置和园林建筑的造景,以造出大自然的美妙景观。本文介绍了山地城市公园特色景观营造,以供参考。

【关键词】山地城市;公园特色;景观营造

前言

城市公园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的、有一定使用功能的自然化游憩生活环境,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是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游憩、身心再生和锻炼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山地城市公园——— 由于山地的概念范围很大,既包括地理学上的山地、丘陵、高原的综合,又包括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具备山地特点但又不一定在城市内的用地。

一、山地城市公园景观的特征意象

1、多层次、立体化的景观意象

由于山地城市公园地形起伏变化较大,使得景观环境具有三维立体的分布特征,同时公园的景观空间在空间性质上表现为“ 旷”“ 奥”的竖向层次变化。立体分层的特点利于人工景观空间的竖向展开,形成空间层次丰富的山地城市公园景观。

2、步移景异、多视点视角的景观意象

在山地环境中,因为地形的坡起,人们获得广阔视野和多变视角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游人在山地型公园不同标高层面的道路上行走时,所欣赏到的景点和观景角度不尽相同,上坡下坡的空间体验和视觉感触都截然不同,增加了空间体验的丰富性,营造出步移景异的多变性景观效果。

3、因“材”立意、地域文化浓厚的景观意象

在山地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时,分析研究与地址环境相关的情感资源,筛选其优秀的素材运用在景观营造中,做到因“ 材” 立意,应努力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激发地域情感,满足人们的情感表露和行为心理,增加公园景观空间的可读性和文化内涵。

二、山地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素

山地公园地形多变、空间多样和视景全面,由于地形起伏所造成的空间形态、视线角度、表面肌理及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变化都形成了山体景致的独特性。山地公园设计要素主要包括空间、道路、景观节点和植物配置等。

1、景观空间的组织

山体景观是由山体地貌及其他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景观复合体,其具有独特的空间形态、空间属性和审美价值。投建山地公园时,应从物质与精神、功能满足与审美需求等多方面深入分析,构建两个层面的平衡关系,即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空间设计应服从山体自然景观的总体特征,并成为山体自然景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减少公园建设对原有自然地形地貌的破坏,降低建设成本。山体的制高点、景观视线和轮廓线是控制山体景观空间层次的3个关键要素。山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山体环境中的制高点,合理控制山体景观视线,同时要注重视觉轮廓的层次性以及视点、视角和视域的多变性。此外,景观设计应合理运用空间属性及空间形态的耦合关系,因为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决定了公园功能空间的布局存在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同时,地形空间的塑造往往是空间属性与空间形态综合型的设计,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文中认为,在城市公园的建设过程中,无视公园地貌地形与空间特征,不仅导致自然地形特征丧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也使公园投建成本和维修成本大大提高。因此,“节约型园林”受到青睐,倾向于建造完全模仿自然植物群落及其生境的“生态园林”。

2、道路规划

山体地形特殊,布置方法不同,所获得的道路类型也多种多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道路在山地公园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将各个景点相连,具有组织交通、引导游览和构成园景等景观功能,是公园的枢纽与脉络;另一方面,将大的生境划分为若干小区域,减少了生物栖息地面积,破坏了该生境的生态平衡。从道路与地形结合的状态看,山地公园道路的空间特征可根据山体地形的走势,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一般具有顺应地形、立体性及多样性特点。基于GIS技术平台及网络分析原理,将道路抽象为线,建立城市道路的拓扑网络,将公园入口作为网络分析的源点,提出道路设计应考虑空间可达性,该指标是影响城市公园合理性布局以及服务效能评价的重要因素。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山地公园道路建设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1)道路布局与地形相结合,顺应等高线,使道路适应爬坡的需求且尽量减少对原有地形的改变;

(2)道路规划与环境相结合,即充分考虑水文条件、地貌地质、气候及社会经济条件,避开泥石流、山体滑坡、多年冻土、悬崖和岩溶等地质地段;

(3)道路建设应考虑景观的可视阈。从而将道路交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统一,减少对生境的破坏。

3、景观节点设计

在总体布局中先结合地形寻找到符合地形特征的功能关系再组织景观点的布局。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及地势高差等因素进行造景,如在山体至高控制点设瞭望塔,统御全园;结合山谷凹地和现有的水塘营建湖泊;利用山体沟壑纵横的地形,顺山谷垒砌自然石景观,雨天形成潺潺流水小溪景观;利用视线开阔的地方处设观景平台等。景观的营造与建筑密切相关。园林建筑讲究高低错落的变化,利用自然地形的起伏或以人工方法堆山叠石达到效果。山体建筑作为山体景观的实体要素之一,应溶于山体景观的生态系统中。从自然生态观角度考虑山地建筑,可避免建筑出现单一功能性局限。规划过程中,其安全性也不容忽视,建筑规划应避开可能出现崩塌的地形、在山地开发建设中避免在陡急的坡地或山体上大量开挖、对地表面稳定的岩土体采取清挖、锚固或拦挡等加固工程措施、避免破坏岩土体自然结构的稳定。对于泥石流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泥石流沟内的生态环境。在沟道下游划出危险区,严禁在危险区内修建任何永久性建筑。

4、绿色植物配置

山林植物是山地公园的基础景观和特色景观,对现有的植被进行保护、利用、整理、改造是公园建设首要任务之一。

(1)林相改造:例如林下种植耐荫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提高林地的叶面积系数,增加植物的多样性。景观植物设计应努力提高城市山地公园的绿地率和绿视率,色叶树的运用以及搭配比例。

(2)分区植物设计:根据公园内不同区域的立地条件、植被现状条件和景区功能要求,采取不同的植被优化或修复措施,合理布局树种,使自然本身具有的恢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营造出与主题相符合的植物景观。

(3)乡土植物的利用:通过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当地原生群落的保护与重建,从而使山地公园成为乡土植物的种源地并成为各种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提供栖息地,实现了城市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的过渡。

(4)病虫害治理:生态园林是良性循环的园林,采用多种类的植物,增加天敌昆虫的数量,以求达到利用天敌昆虫、鸟类、动物等防治害虫,以生物治虫为主的目的,使环境不受药剂的污染。不同深浅的地下根,形成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可以改造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

结束语

总之,城市的发展使人们对城市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城市核心公共绿地、代表城市形象的窗口与地域文化的公园,自然成为了城市绿地改造设计的风向标。可以说,公园以何种模式进行改造、设计的内容主体如何、怎样定位现代时尚景观与传统乡土景观的角色,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引导当地公共绿地的建设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立磊.山地地区城市公园地形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 2008

[2] 王启照.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艺术设计的研究[D].江南大学 2007

[3] 邢佑浩.山地公园景观空间设计探讨[D].西南农业大学 2003

[4] 黄光宇.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思考[J].城市规划.2005(01)

论文作者:郭亚斐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9

标签:;  ;  ;  ;  ;  ;  ;  ;  

山地城市公园特色景观营造研究论文_郭亚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