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及其指导意义_丽江古城论文

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及其指导意义_丽江古城论文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保护及其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导意义论文,世界文化遗产论文,丽江古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12月4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一致通过丽江古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我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中以整体保护的方式争取到的第一顶桂冠。

丽江古城处于滇、川、康、藏交通要孔,据史料记载,形成于宋末元初,现面积为3.8平方公里。古代丽江商旅频繁,城内市肆云集, 商业、民族手工业发达,是滇西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手工艺品产地,它起着纳西、藏、白、汉等兄弟民族文化、经济交流枢纽的作用,从而形成滇西北高原的文化古城。丽江古城选址合理,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风水“背阴抱阳”之说,依山就势,街道不求平直,依主干分出的巷道密如蜂网,但又四通八达,路面皆由五花石铺就;建筑多为院落式民居,构造别致,木雕精细,“民房群落,瓦屋栉比”;黑龙潭水系在双石桥分支三岔穿街过巷,形成“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迷人景致;木家院是明代木氏土司官邸,“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游历丽江的专家、学者对古城的选址、利用及纳西先民的智慧叹为观止,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为什么一个远在中国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小城竟“一夜成名天下知”?据到意大利表决现场那不勒斯市观摩归来的丽江行署专员和段琪介绍,参加遗产投票21个成员国的文化大臣没有一个到过丽江,甚至连报告执笔人克莱尔教授也未曾涉足这一方神秘的土地。那么,是什么因素打动各国专家,丽江古城魅力何在?“首先是丽江古城作为中国少数民族创建经营的古城,有水乡之容,具山城之貌,历800 多年风雨斑驳,仍熠熠生辉;其二是丽江古城布局突破了中原建城的框限,街道布局、水系利用、民居构造等奇章妙笔成为中国现存古城中佼佼者,使这里成为保存和弘扬纳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第三,经历“96.2.3”大地震的丽江古城基本格局未受破坏,核心建筑未倒,还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尽快实施了恢复重建工作,使古城保护更加有序化,焕发出历史的生机,慕名到丽江游览观光的中外人士络绎不绝,一致认定这是一座极富魅力、投资回报率颇高的民族文化旅游城市。

这就是文化的魅力!丽江古城,她不仅是一个民族的骄傲,更是一个国家的自豪!盛名之下如何名实相符?由此引发出我个人的一些思考。

1、丽江古城保护要强调贯穿一个“活”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文本·中国丽江古城》开宗明义地谈到:“古城800 年来的形成和发展史同时也就是它的保护历史。”(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丽江古城》,1997年深圳印刷。)生息于斯的子民珍视祖先留下的这份财富,对保护古城水源、市容、交通等方面有自发性的乡规民约,历朝历代均有政令颁发镌刻。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政府为保护古城而明智地开发新区,避开了当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中矛盾交织的许多难题。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于1994年6 月通过了《云南省丽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在1985年丽江县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广纳社会各界之言,延请省内外专家周密论证,形成了《丽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则》,云南省政府于1995年7 月批复实施。“2.3”大地震后又及时科学决策, 制定了《丽江古城震后重建恢复规划》,结合遗产申报整治工作,投入数亿元资金,完成了东大街复原工程,恢复了“山水城一体”的历史风貌,85%的民居已修复,明代木氏土司衙署的复原工程接近尾声,2.3”大地震3周年时将向外界宣布丽江抗震救灾重建工作已胜利完成。

面对这样良好的发展态势,丽江古城的修复保护应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贯穿一个“活”字。在修复过程中尽量复原纳西族先民的勤劳智慧及用心所在,突出纳西族作为56个民族之一员对丰富中华民族文化所作出的卓著贡献。木氏土司衙署复原后,尤应注意软件的完善,应着力于再现明代纳西族社会组织、政权机构及宗教艺术,适当布置历史陈列,让我们步入一个历史的殿堂中。另外在古城内开辟一批具有传统风格的作坊,如打铜、制陶、洗染、水磨水车、名食、书画等,复原一批民族节庆与民族文化的活动场所。盲目师古,死也;师古而超越前人,则活也。丽江古城的保护亦然。古城毕竟不是僵死的空城,里边生活着纳西文化的传承保护者。所以修复是其表,保护为其质。把丽江古城这一有形的文化载体与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有机地融汇在一起,通过古城的修复与文化保护,让纳西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2、古城保护应注意培植大环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古城保护建设中应不拘泥于某一点的建设,而应该站在宏观全局的高度,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近则是周围地区的景观应与古城相协调,白沙、石鼓、永胜、宁蒗等地区的古桥、古道、古寺、名村名寨、名人故居等文物古迹应有计划地组织修复,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逐步保护和利用,形成以丽江古城为圆心幅射四方的良好格局。远则应把丽江古城的保护提到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高度,着力于长江金沙江流域大环境的培植。1998年入夏以来,长江洪魔肆虐给全国人民敲了一个警钟,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在丽江地区,实行了停止森林砍伐,关闭污染厂家,对泸沽湖、程海等地区实施环保监测,充分运用人大、政协等立法监督机构经常进行视察,对所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等系列措施。培植一方山青水秀的净土,让我们美丽动人的家园迎来更多的中外宾客,他们既可领略古城神韵,饱览别具特色的湖光山色,还可尽兴地去体察各地的民情风俗。在古老的东巴经典《署古》中,有一段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签约:“人类应遵守:勿射玉龙鹿;勿捕金江鱼;勿狩林中熊;莫毁高山林;莫污江湖水。”(注:和品正:《与山神签约》,《山茶》1997年第2期。 )我们的祖辈远在千百年前就有了如此精辟的见解,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员,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违背、践踏这神圣的古训呢?

3、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古城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纳西民族在物换星移的历史的进程中积极吸收汉族及兄弟民族的先进文化,奇迹般地保存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为世界所惊羡。在现代文明不断涌入的今天,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许多有价值的文化正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如语言、服饰、民俗、艺术等,不仅是纳西族抑或是基诺族,几乎每一个少数民族都面临着这种严峻的文化迷失。曾经数十次登上攸乐山,为基诺族的历史文化、族别定名及其经济发展作过卓越贡献的杜玉亭教授,对此深表忧患,并提出了强烈的呼吁。(注:杜玉亭:《从基诺族例看世纪之交的中国民族学》,《民族学》1997年第二期。)就国际学术界而言,不少人类学家也竟相抨击把鱼捞出大海,改到陆地上养殖的愚蠢举动,强调要注重原住地文化保护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采取国家、集体、个人等多种方式,并争取国外支持,致力于民族文化的抢救、传承与发展。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博物馆积极利用自身条件,创办东巴文化学校,并物色了几个特色浓郁的村庄作为民族文化传习的地点,县人民政府发文予以保护。大研纳西古乐研究会抢救濒临失传的音乐奇葩,培育新人弦音不绝。丽江县政府积极改进和推广纳西服装,鼓励服务窗口行业人员着装上岗。丽江教育学院与省社科院东巴文化研究所正筹划联合办学,试图把纳西东巴文化的传承工作落到实处。地区宣传部门也创作了一批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新意的文化精品。这种突出民族文化特点,力求生动、丰富、自然而全面地展示纳西人原汁原味文化的系列活动,既不刻意模仿也不娇柔造作,自然达到抢救、展示及传承的功效,赢得社会各界的赞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完全有信心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给下一代,使古城保护得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合一。

4、做好舆论宣传,改善投资环境, 加快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建设进程。

1994年10月,云南省政府滇西北旅游现场办公会上,把丽江的建设定位为国际化旅游城市。朱镕基总理视察丽江也对丽江旅游业的前景寄予了厚望,指出这是一座回报率很高的国际化旅游城市。丽江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预示着丽江将受到联合国的关注,古城保护将进入国际化轨道,我们将迎来更多的中处宾客。据《丽江报》报道:截至1998年7月,到丽江旅游的国内外宾客已超过100万人,预计全年将突破200万人,这对仅有6万人口的小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又讯:“2.3”大地震前,昆明飞往丽江的航班每周为3次,短短两年多的时间过去,现在每周已猛增至30余个航班,且实现了直航北京、广洲、西双版纳等地。由此足见外部环境已越来越好,丽江与世界的距离在日渐缩小。

在此形势下,地方的领导却在冷静地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1997年12月11日,刚从意大利载誉归来的丽江行署专员和段琪在昆明乡友通报会上发表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讲话:联合国把文化遗产这项桂冠给了我们,这是提高我们知名度的极好机遇;然而对我们来说压力很大,保护好也不容易。联合国每两年检查一次,若有不适,可随时从清单中取消。因此,这既是荣誉,又需要承担较大的责任。”

把握住扑面而来的难得机遇,挑好肩上沉重的担子,从各方渠道做好丽江古城的宣传保护,各级政府积极筹措资金,改善硬件设施及投资环境,必定会获得较高的回报率。大丽公路已经开通,挪威国王、芬兰总理等相继造访丽江;近期中央电视台第一、二套节目成功地发布了一组丽江神奇美丽、赏心悦目的广告,1999年10月还将在丽江举办国际东巴文化节,这些都无不表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勾划出一个新丽江形象。在软件建设上,我认为应加紧新闻舆论的广泛宣传,同时要大力提高公民素质,动员全社会形成保护古城的合力。建议有关部门在修订《名城保护条例》时,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古城保护日”, 在党政干部和在校学生中进行乡土文化的教育,新闻媒体中增加本土气息,街面招牌及地名巷名尽量展示民族文化特色,提高丽江导游队伍的素质,使之上档次并规范化,并尽快制定丽江长期的民族文化发展规划,形成全社会保护古城的高潮,定期进行奖惩,使“古城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良好意识深入人心,让每一个人都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承担保护义务。这样,丽江古城必将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笔者认为,运好丽江古城这支神来之笔,对于写好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这篇文章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探讨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之间的辩证关系,可以给我们如下几方面的启示。

1、丽江古城是实施云南民族文化大省战略的一张王牌, 也是树立新形象的一个缩影。

什么是民族文化大省?王天玺同志对此作出了精辟的阐述:“就是要建设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主心骨的,民族文化非常繁荣的,各民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高的,民族团结,社会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这么一个地方。”(注:王天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重塑云南形象》《云南社会学科学》1998年第4期。 )而以纳西民族作为主体,其他多民族分散杂居,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山青水秀的丽江,目前已成为集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自然保护区五位一体的城市,如此多的桂冠集于一个城市,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据1998年7月22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报道:中国目前共有19 项世界文化遗产,其总数与德、美并列世界第4位, 现在国内拟申请列入预备名单的多达26项,在中国最高的学府北京大学内,赫然地开设了一门必修课——“世界遗产”,主讲人教授成为最受欢迎的人。而远在西南一隅的丽江,也成为许多申请城市竞相寻访、取经的热门城市。由此可见,丽江在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中的重要位置更是不言而喻了,丽江古城无疑是一张王牌,因其悠久历史、众多民族和丰富文化,在重塑云南形象的过程中也完全可以成为一面鼓风有声的旗帜。

2、通过丽江古城的保护, 可以指导全省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

在丽江被国务院颁布为历史文化名城前后,昆明、大理、建水、巍山等城市先后加入到这一行列中,腾冲、威信、会泽、保山等城市被省政府颁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她们以各自独特的风采,丰富了云南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宝库。面对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旧城改造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许多文物专家陷入一种莫名的困惑之中,如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使她的主体风貌不受破坏,在保存其基本格局的前提下,又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改善古城道路、消防、通讯、排污,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又依据各自特色发展民族事业,使各地的名城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绽放出迷人的新枝,呈现出云岭高原百花争艳的景致。这又是各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有识之士正苦苦思索的新的问题,丽江古城的保护将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后来者可以借鉴丽江古城保护的得与失,周密调查论证,开掘文化精华,摒弃糟粕,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保护方案并加以实施,保存并形成各自特有的文化体系。涓涓细流汇成大川,展示给世人们的将是一幅完整的、色彩斑斓的云南民族文化图卷!

3、再现民族学宝库的魅力, 进一步揭示南北民族文化走廊地区的历史文化面貌。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且由于各自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一,迄至解放初期各民族仍处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历来被称为“民族学宝库”。五、六十年代在全国规模的民族调查中许多民族学家都在这里辛勤耕耘,收获颇丰。丽江正处于历史上南北民族文化走廊地区,是纳西族、藏族、白族、彝族、傈僳族、普米族等活动的地区,多种宗教并存,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不失本色的文化体系。在五、六十年代的民族调查中,这里也是专家学者所瞩目的地区,但因时代限制,多侧重于政治经济等,给周密调查留下了许多空白,且经过三十多年的社会文化变迁确需补充新材料。

配合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云南大学等单位提出再组织一次民族大调查活动,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入手,定有新的收获。如果把丽江作为一个重点进行再调查,因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同时也可以征集到一批濒临消失的民族文物,既可作为弘扬民族文化、制定民族政策的不可缺的实物证明,同时也可不断充实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的各级博物馆的藏品。结合调查,还可以推出一批文化特色浓郁的民族名村名寨加以保护,民族学宝库的魅力可以在多方面得以完美的展现。

4、 为探索文化产业与经济开发相结合的新路提供详实的例证。

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使文化开发与民族地区的经济紧密挂钩,走特色化道路。丽江由于交通区位差,工业基础薄弱,形不成自己的拳头产品。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一些较为看好的企业面临关闭或转产经营。如丽江县木材总公司改成的森龙集团,早在数年前就作了周密的市场调查的预测,居安思危,在种植林木、经营木材和木制品加工销售的同时,把主要财力和精力放到了文化开发和旅游行业中,他们独具慧眼修建了气派的森龙大酒店,并引进上海锦江集团的一批管理人员进行合作开发,森龙旅行社成为丽江极有名气的旅行社,他们还组建了汽车经贸总公司,最先与石油公司“抢食”,开办了多家加油站,他们还率先开发了新墙体材料……。在丽江,森龙成为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成为了许多大中专毕业择业的首选,也成为了丽江县最大的税利大户。在森龙集团的影响带动下,丽江许多企业发展目光纷纷转向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民族地区的扶贫和经济发展树立了典范。我省地处祖国西南边疆,自古就有古西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等对外贸易通道,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进程中,我们不仅应着眼于开发自身资源,同时还应把目光投向东南亚地区,开辟东南亚市场,充分开掘文化资源逐渐形成产业化优势,加速与国际接轨,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社会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方热土。

标签:;  ;  ;  

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及其指导意义_丽江古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