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的企业实践及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_德国教育论文

德国教育的企业实践及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_德国教育论文

德国教育的企业实践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国论文,启示论文,我国论文,高职教育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1)04-0095-03

德国没有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直接对应的教育类型,但德国的各类教育都重视实习,重视应用,重视真刀真枪的企业实践,这与德国企业有参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历史传统有密切关系。同时,德国有关企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法律和制度也为企业参与学校教育的实践提供了制度保证。[1]这对积极倡导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我国高职教育确有许多重要的启示。

一、德国应用技术大学(FH)的企业实践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仅限于专科层次。但在德国,随着欧洲教育改革进程,一批原来的工业专科学校都已改制为应用技术大学。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入学条件和综合性大学基本一致,但培养模式更倾向于应用,可以将其视为高职的本科教育。由于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有保障,因此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近年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办学规模日趋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应用技术大学的迅速成长为德国的现代科技、工业、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学士学位教学计划一般为7个学期。其中包括4个学期的基础性学习阶段(主要是基础类课程)和2个学期的深化学习阶段(主要是专业类课程)。在这6个学期中还为学生提供了可以跨系跨校选择的大量选修课程,而在第7学期则是为期半年(不少于16周)的企业实践。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企业实践主要包括:一是学校会接收或寻找一部分学生实习的企业信息,通过网络等途径发布、提供给学生。学生也会从其他渠道(企业网站、社会媒体等)得到相关信息。二是实习单位不由学校统一确定,学生依据相关信息自行寻找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顺利找到实习企业。学生寻找的实习企业通常也是他未来希望就业的企业。三是德国法律规定企业要接受大学生实习,且有政策优惠。同时由于学生实习顶岗成本较低,企业也希望通过接受大学生实习以加强与大学的联系并解决一些技术课题,企业一般都愿意接受实习学生并会在企业网站公布接受实习的岗位,这是学生企业实践岗位获取的关键因素。四是学生到企业寻找实习岗位时,企业要审查学生的学业情况、课程和成绩表并面试。五是学生和企业经过协商确定实习关系后要签订协议,对实习工作的各个方面作出全面约定。双方谈定的实习企业和岗位工作内容由学生报告学校,并需得到学校的审核确认。六是企业为学生付酬,具体额度商议确定,一般200-500欧元/月。学生在此期间的保险仍为学生入大学时期必须交纳的个人保险。期间的交通费、食宿费自理。七是企业对签协议实习的大学生按照员工同样管理,打卡上班,安排办公室和明确的工作任务。八是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实习一般都在技术性岗位,承担一项具体科研或开发项目并作为毕业论文题目。一边实习一边完成毕业论文。九是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有两位: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前者为主,后者为辅。毕业论文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要方式,导师一般不会具体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十是学校和企业—般不就学生实习和管理进行专门的沟通和接触。毕业论文答辩可能在企业,也可能在学校,校企双方都会参加。十一是实习完成后企业会给予学生正式书面评价,包括出勤情况清单等,并提供给学校负责实习的部门。十二是学生实习结束由学校导师安排在学校适当场合做实习报告,接受问询。十三是学校实习管理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实习评价和学校导师的评价对学生实习作出给予或不给予学分的最后评定,以确认学生是否已达到教学计划中企业实践环节的要求和质量。

这种企业实践的特点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学生具有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是参加企业实践的主体,整个实践过程都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完成,这对学生培养十分重要。第二,企业具有保障性和任务性。相关企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机制可以促使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并由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场所和真实任务,企业实践内容针对任务全面实施,而不是分解化的模拟式实习。第三,学校具有管理责任与质量责任。学校主要是结果监控,严格管理。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的企业实践

双元制教育是德国经济腾飞的利器,在世界职业教育界有广泛影响。从某种意义上看,双元制教育系统实际上是具有德国特色的一种企业员工培训体制,是以企业为主导、企业一学校合作培养合格职业劳动者的办学形式,相当于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

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双元”包括“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思维与动手”等有多种含义。其克服了传统学校教育的单纯理论性,而使知识学习与职业岗位训练相互交融,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并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就业机会。[3]在双元制教育过程中,企业实践占相当大的比重。

双元制职业学校的企业实践主要包括:第一,学生初中(一般是实科中学)毕业后申请一个企业成为学徒,并签订合同。第二,学生在此期间就是企业的准员工,在整个学习期间(根据专业不同学制为2-4年)获得企业按照合同给予的报酬。第三,企业有义务为学生同时选择一个双元制学校,共同完成与职业有关的义务教育。学生在学期间,2/3时间在企业参加企业实践,1/3时间在学校学习。第四,学生入学的前4个月为试用期,学生可以选择退学,企业可以考核辞退学生,双方不需异议即可解除合同,这保证了双方的选择权。第五,企业不需要给学校付费,学校也不需要给企业付费;学校主要负责培养学生的理论课程和部分依附于课程的实践。职业学校的教学在学习领域的框架内,以行动导向的方式讲授,其中2/3是专业知识,1/3是公共学科知识。经费由政府根据学生人数等划拨(此阶段仍然属于义务教育)。第六,不是所有企业都具有培训(招收双元制学徒)资格。获得这个资格要有当地工商行业协会审核批准并得到监督;企业接受学生培训可以获得政府税收等的政策支持,并可得到每个学生每年3000欧元左右的补贴。第七,学生在双元制学习期间,培训和学习计划有详细的安排。具体每周企业几天、学校几天,或者相对集中安排,由企业主导,根据具体专业和企业情况与学校灵活协商确定。第八,教材由学校教师或企业培训师推荐,学生选择购买。当然更多的教材是活页的,是图纸和工艺文件等。第九,考试由行业协会组织全国统一命题、统一时间进行,以决定学生能否得到职业证书和学业证书。第十,在企业培训期间或学校学习期间,企业和学校各负其责,校企双方主要是友好协商式的合作。十一,因为标准明确,措施有保障,学生自我选择职业,学生学习兴趣较高等原因,大多数学生职业证书考试都会通过。十二,学生经过大约3.5年的培训获得证书后,可以在这个企业就业,也可以选择其他就业单位。也有的企业要求学生毕业后必须至少在该企业工作一年以上。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双元制职业学校的企业实践有以下特点:首先,企业具有主导性。双元制职业学校的企业实践以企业培养员工为目标,以企业为主实施。其次,学生员工化。学生即为学徒。再次,企业实践顶岗化。企业实践占这一阶段教育的大部分时间,而且要顶岗完成岗位任务。

三、德国双元制大学的企业实践

双元制大学是德国新兴的高等教育形式,源于20世纪创办于巴登—符腾堡州的职业技术学院。高技术、复合型、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一种培养模式。目前,德国已经在全国多个州有此类大学60多所。双元制大学与双元制职业教育有相似之处,都是企业主导与学校的合作,构成人才培养的双元。企业的动力是培养适应本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技术管理应用型后备人才。德国的企业认为,经过双元制大学培养的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对企业逐步熟悉,毕业后无适应过程,更加实用。

双元制大学的企业实践主要包括:第一,生源主要是文理高中毕业生。第二,学制3-4年,非弹性学制;采用学校3个月,企业3个月,轮流递进式的培养方式;学生按照企业员工方式学习和接受企业实践,没有学校假期。第三,学生申请企业,并在企业审核接受后与企业签订合同,企业为学生选择合作大学。双元制大学学生基本可以独立。企业按照协议付劳动报酬(在企业和学校期间都付),一般第一、二年学生收入500-800欧元/月,第三年700-1200欧元/月。第四,框架专业教学计划由本州专业委员会DHBW(由本州相同专业的双元制大学专家和企业专家组成)制定,企业和大学负责具体执行。企业负责按要求制定企业培训具体计划安排和内容;大学负责按要求制订大学课程体系和内容,企业主导并与大学协商具体培养实施方案。第五,大学学习与其他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学习方式一样,有学分要求和同样的考试,只不过课程和门数略有不同而已;大学属于州政府管理,运行费用由州政府支付。第六,其企业实践首先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4-8周的基本技能培训,然后到企业研发、设计、销售、人力资源、车间管理与技术等多个岗位进行轮转式企业实践。第七,企业实践的方式是具体的、项目的、综合的等一系列真实企业工作并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实践过程中学生有两次大的实习报告,毕业前有一次学校和企业联合的口试,对某一个项目进行测试,看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第八,最后3个月学生在企业进行与企业工作密切相关的毕业论文研究,导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担任。第九,学生经考核合格毕业后可以获得学士学位,并留在企业工作,岗位一般是技术研发或车间工程师等。第十,双元制大学重视与企业合作,设立有校企合作委员会,密切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曼海姆双元制大学与2500个左右企业合作办双元制教育。大企业一般选送的较多,如西门子公司每年有60人。十一,双元制教育接受全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及其质量评估委员会的指导、审核和评估。

四、德国教育的企业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1.企业实践力度的增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双元制职业教育,还是应用技术大学和双元制大学的高等教育,企业实践都占有重要位置和时间比例。其中双元制类型的院校企业实践至少占整个教育的50%以上。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企业实践比例仍然不高。即使按照教育部“16号文件”的要求,顶岗实习半年,也有相当多的学校做不到,而且质量达不到要求。企业实践过程是培养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过程。因此,增强企业实践的力度和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2.企业实践必须调动企业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企业是企业实践的主导。除了法律、政策、社会职业氛围等因素保障企业做好大学生实习外,学校应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调动企业做好大学生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学校要提高自身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科技成果转化等的服务能力,同时加强订单培养,校企共同构建适应企业要求的培养框架,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培养未来员工的积极性,强化企业实践的效果。

大学生是企业实践的主体。目前在我国大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生大多是被动的。社会和学校对企业实践相关信息提供得较少,学生缺乏主动寻找实践企业的动力和能力。这使很多学生“等”着实践,被“推”着实践,实践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实践的主动性至关重要。

3.进一步明确企业实践的顶岗内涵

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加强职业院校大学生的技能培养,提出了顶岗实习不得少于半年的要求。那么什么是“顶岗实习”呢?现在很多院校的顶岗就是和专业部分相关的“单一化一线岗位操作”,企业更早地把学生当做了廉价劳动力,而不是大学教育意义上的企业实践。“单一化一线岗位操作”尽管对学生培养也不无益处,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显然难以实现。企业实践的顶岗内涵应该包括专业职业技术的综合训练以及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的训练,适当采用轮转式实习方式,并明确该阶段的质量要求与评估。

标签:;  ;  ;  ;  ;  

德国教育的企业实践及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_德国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