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国的社会体制改革论文_黄志瑾

浅析当代中国的社会体制改革论文_黄志瑾

(广西桂林市荔浦市大塘政府,546604)

摘要: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进入了飞速增长的阶段,各行各业经济增长旺盛,科技发达,智能化体系逐渐走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在这样全新的时代,为了让社会体系不会影响到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增长与建设,进行科学有效的社会体制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的社会体制改革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建设

一、认识并认同社会体制改革

(一)社会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

在当下的社会发展阶段,首先要求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平均质量,要求了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质需求的同时,还要完善社会分配体系。在实现全民族的温饱问题的前提下,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为了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就要从生产力发展入手累计社会财富。进而为人民的物质需求提供保障,全面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准。同时以共同富裕为目的,创新社会发展观,促进社会健全发展。

共产党在进行发展战略部署时,都会将人民的切身利益作为战略制定的基础。所有的发展战略都是以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为核心。让人民可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生活中拥有足够的权利。我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这点而展开的。在社会发展时,必须要重视民生问题,突出民生问题与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展现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特征,同时人民的核心利益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社会体制改革可以刺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合理分配,让社会经济在壮大增长的同时也更加稳定。符合当合国家政府对待民生战略部署的本质与原则。

(二)社会体制改革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将中国自建国以来的中央领导,对于党和国家建设的观念进行统一整合提炼之后发展出来的。同时,科学发展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在经济发展方面,科学发展观是维护经济稳定,刺激经济健康增长的重要思想。所谓科学发展观,发展才是其重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统筹兼顾,实现科学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了让国家更加昌盛,中国共产党将社会发展作为国家建设的首要任务,目的是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建设,进而改善人民的日常生活。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坚持人民民主主权,在发展过程中由人民参与,而最终的发展成果也归人民所有。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的可持续性与可协调性。让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都可以依照绝对健康合理的建设方法无限延续下去。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主要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在可协调理念中是引导社会各个层面利益在相互货币化流转的过程中具有足够的转变可能,可以通过协调的方法让社会利益更加和谐。

(三)社会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奋斗的目标。是根据全民小康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发展方向。和谐社会的社会形态中,将全力维护人民生产生活的公平与公正,社会中的不安因素及暴动因素会大范围降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国居民构建了安全、绿色的社会环境。将和谐社会理念融合到社会发展之中,达到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是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就要从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解决人民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从根本上扩大社会公共服务范围,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刺激社会生产力。只要这样才能够让人民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安全稳定,在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里生产生活。人们能够各司其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社会体制改革充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成为了当下共产党人工作的共识,同时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近几年我国人才辈出,各个产业都得到了充分的建设和发展,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基本步入了小康社会,社会经济的发展让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在逐渐加深。例如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明显,第一产业难以维系,贫富差距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仅会影响社会建设中的平衡问题,还会对自然环境及资源造成破坏。长此以往,农业生态将难以维系,依旧存在部分公民难以维系正常的社会生活。这些问题一朝没有解决,全民小康的社会环境就难以形成。在新时期,人民对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都拥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因此,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就要加快社会事业的增长与建设。目前我国共产党政府已经提出了全面加深小康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促进社会和谐,人民生活稳定,让每个人都不愁吃穿。让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娱乐等多方面平衡增长,进而实现全面完成小康社会的建设任务。

二、积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一)新时代对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极快,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了现代化的社会体系。人们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转变着。在全新的社会发展时代,我国的经济环境产生出了一些列阶段性的特征。当前的社会体制改革就是建立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之上而提出的关于社会和谐建设的更改革任务。我们要对社会体制改革拥有正确的认识,承认社会体制改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社会体制该和可以稳定社会经济,巩固社会保障,对人们就业、卫生、分配、教育等方面都具有着积极且正面的意义。

当前社会的运行机制可以分为宏观调控、资源配置、利益分配调整这三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社会各个产业的体制建设也要一次为基准,建立起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环境的社会体制改革战略。让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国家政府在国家管理政策方面做出的具有时代意义的调整。创新型的社会体制改革能够让社会资源分配更加合理,社会服务水平更高,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上也会获得更多的便利。

在新时期,社会体制改革要不断精进政府的行政管理办法,坚实依法治国的原则。让社会形态更加适合当下时代的经济增长,同时要加深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社会产业中的影响,扩大人才培养力度,维护社会与自然环境。在改革过程中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社会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因此要在改革过程中尽可能的顾忌多方利益,坚持民主制,让市场环境更加公平。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完成社会体制的逐渐稳定,并且在稳定的基础上展开创新来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形态。

(二)找准社会体制改革的侧重点和创新点

前文提及,社会体制改革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想要完成社会体制改革就要利用创新和改革的手段让社会体制更加适合当前的市场经济。让政策部署可紧紧跟随社会建设的规律,更好的协调社会的收入、保障、教育、医疗等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让社会竞争更加公平,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体制改革的结果是全民社会体验的改良与促进,是社会体制的优化升级,是社会经济的壮大保障。社会体制改革直接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推动经济的全面增长。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支持社会体制改革,为社会的积极发展做贡献。

(三)社会体制改革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社会体制改革会对当前的社会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让改革后的社会体制更加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体制改革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以科学的方式进行社会体制改革。我国地域广袤,空间差异巨大,因此国内不同地区的发展程度也有所不同。社会的贫富差距过于明显,导致在社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不能够以单一的改革方法进行。在综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实现体制改革思路的多元化。利用以往的成功案例总结经验,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最终目标,科学展开社会体制改革工作。

其次要让社会体制改革具有足够的协调性。要对社会不同组成部分的运行规律进行一定的了解和研究,这样就可以在社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拿捏好各个主体的变动分寸,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改革效率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再次,要注意改革步调不可以过分激进。社会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奋斗的任务,需要循序渐进的完成,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改变社会体制形态。在部分政策执行之前也要先通过政策试点,在积累到一定的数据及经验之后再根据科学的方法发完成覆盖式的体制改革工作。

最后要以人民群众为根基,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享改革成果。政府服务于人民,社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也少不了人民的参与。社会各个阶层都要积极参与到社会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中,积累民间资本,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社会体制改革得到一定的成果之后,应当注意与人民群众积极分享,不能垄断所得利益,面对困难群体要给予政策帮扶,让体制改革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

三、全面促进社会体制改革的实现

社会体制改革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专注于民生问题进行社会各个环节的改革与创新发展。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构建出让人民少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为了全面促进社会体制改革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大力开展人才强国战略,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口优势。2.要针对就业困难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支持创新创业,让创业带动就业。让人民群众的基础生活得到保障,同时还可以根据自身劳动创造社会价值。要知道我国具有十分强大的劳动力资源,这些劳动力资源可以在刺激生产力与经济发展的创业政策中起到重要作用。3.促进收入分配合理性。我国经济体制中最大也是最实际的问题就是社会收入分配不均,人民贫富差距过大。社会收入分配决定了社会环境是否公平,我国分配体系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经济有效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城乡区域收入差距的问题。社会体制改革下的分配体系应更加公平,增加乡镇地区的居民平均收入。建立健康的收入分配体系。

结语

社会体制改革是根据当前时代的变更人展开的针对社会服务、社会制度、社会体系等方面的创新性改革。让社会体制更加容易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科技。社会体制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目的是创造出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的社会主体和谐社会。社会体制改革让社会环境更加适合当代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按照科学发展的观念,合理的制定社会体制改革的具体方法与策略,让社会体系更加绿色健康。同时兼顾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力开展人才培养与建设。进而加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速度。

参考文献

[1]丁元竹,江汛清.社会体制改革目标设计及配套政策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1):31-37+2.

[2]许耀桐.当代中国改革的基本特点[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12):4-12.

[3]王遐见.论新时代中国社会生态化治理新范式[J].现代哲学,2018(06):35-43.

[4]周进,龚云.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就与经验[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9,12(04):68-74.

[5]许耀桐.新中国的国家治理和70年的发展[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9,13(04):124-129+123.

[6]王道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体制[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6,2(01):71-77

论文作者:黄志瑾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浅析当代中国的社会体制改革论文_黄志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