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的辩证法论文_鲁敦荣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辩证法论文_鲁敦荣

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厦铺中学 437622

摘 要:物理学是研究和揭示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极其密切。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渗透辩证法思想,既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又能加快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的精神。

关键词:物理教学 唯物辩证法 物理规律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也就是说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物理学是达到这一教学目的的最生动、最活泼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教材的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启发,以便达到既让学生学到物理知识,又使他们从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目的。

一、物理世界的运动多样性

物理学所研究的对象,小到基本粒子,大到宇宙星球,一切都是运动的。我们周围的事物都在运动,平常所说建筑、山川等不动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是有条件性,实际也是随着地球自转而运动;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太阳运动; 而太阳也带着围绕它转动的整个行星系一起在宇宙空间运动着。而那些被古人们认为永恒不变的恒星也有生长老死的运动过程。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运动并不是物质的偶然属性, 而是物质的不可分割的属性。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只能是物质的运动,这些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运动形式是多样的,物理学中所研究的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运动、电磁运动、原子运动和抛体运动等都是物质运动的特定形式,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注意提出物质的各种运动形式在质的方面的特点及本身具有的规律性,例如在进行热运动的教学时,要向学生指出:热运动是大量分子无规则的运动,不能把分子热运动归结为物体机械运动;原子物理研究是物质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等。通过这些具体事例的教学,能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物质运动的多样性、无穷性以及不能把高级的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的运动形式等辩证法原理。

二、物理世界的对立统一

物理世界存在着许多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如引力与斥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离心力与向心力、正电荷与负电荷、正电子与负电子,阳极与阴极,导体与绝缘体、磁体的南极和北极等等。它们之间既互相排斥、互相吸引,又互相联系、互相依赖。太阳和行星之间的离心力和向心力是互相排斥又是互相联系的,如果只是互相排斥或吸引,那么行星就会立即离开太阳,或者就会立即和太阳碰撞,在这两种情况下都不可能有太阳系的存在。正是因为离心力与向心力是互相联系的,使它们保持一种相对平衡,这才使行星能够按照一定的轨道围绕着太阳运转,太阳系才可能存在。分子之间也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用力拉伸物体,物体内部要产生反抗拉伸的弹力,这就是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缘故;用力压缩物体,物体内部产生反抗压缩的弹力,这就是分子间斥力的作用。这两种情况下产生的弹力是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互排斥的表现,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也不总是表现为相互排斥的一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当分子间的距离等于某一特定值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互平衡,这相互平衡又表现为分子引力和斥力之间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这里我们可以悟出,事物间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是不可分离的,两者对于事物的发展不可缺少,要如实地反映事物间的矛盾,就必须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看到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时不要忽视了统一性,在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性时不要忽视了斗争性,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总之,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通过这些具体事例,向学生阐述在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中各个对立面的相互作用。可以使学生从具体的物理知识的学习中,领悟到物理现象和过程的发展与变化,正是这些对立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

三、物理世界的质量互变

在运动的物质世界中,普遍存在着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的现象。把金属加热,起初并不影响它的物理状态,而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的限度(如铝是327℃)时,它就会改变原来的物理状态,由固态变成液态。把水加热到lOO℃后继续加热,水就会变成水蒸气。把气体加热到几千度以上,一部分气体就会发生电离,分离成等离子体。把一些金属冷却到极低温度(如水银是-269℃)时,它就会突然失去电阻,变成超导体。这里的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水加热到100℃后继续加热,气体加热到几千度以上,金属冷却到极低温度的物理过程都是量的积累。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从而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发展过程是这样,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也是这样,都是经过长期观察实验,大量积累资料、抽象概括、提出假设、反复验证等相当量的积累,才会有个别原理的发现和证明这一质的飞跃。

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首先是开普勒研究了行星运动的轨道、周期和运动速率,回答了行星是怎样运动的问题,然而为什么行星没有按照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却围绕太阳旋转呢?许多科学家为了证明这个问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胡史等认为,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太阳对它的引力作用,并且猜想,引力的大小跟行星到太阳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没有从理论上证明。牛顿在长期的观察、设想、实验、研究、计算的基础上才得出万有引力定律。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而质变又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在量变和质变的交替过程中实现的。在物理教学中,通过这些具体事例的分析, 向学生阐述不同事物量变引起质变的具体过程,指出变化过程的质变点等,就可以使学生明确“发展变化过程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这一普遍原理。

四、物理世界的否定之否定

由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所表现出来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无论是在客观世界还是在主观世界都广泛地起着作用。

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就是一个辩证的认识发展过程,人们根据事实建立学说,发展学说或决定学说的取舍,发现新的事实,再建新的学说。根据光的直进现象和反射现象,牛顿提出的光的微粒说很容易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但在解释一束光射到两种媒质分界面处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时却碰到困难,光的微粒说不能解释这一现象,这是对微粒说的否定,正是因为有了对微粒说的否定,才使得惠更斯的波动说得到公认,光的波动理论得到了迅速发展,因为波动理论很容易解释光在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但波动说在解释光的直进现象时也遇到了困难,波动说也不能解释光的一切现象。在实验事实面前,人们并没有全盘否定微粒说和波动说,认为它们在解释光的一些现象时都各有成功的一面,这促使人们在考虑问题时有了新的途径——把这两种性质结合起来考虑,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许多科学家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得出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结论。光的波粒二象性圆满解释了光的各种现象。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们懂得一切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好经受挫折的思想准备。

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尽量自然、慎重、恰如其分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以便他们今后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工作。

参考文献

[1]廖宅仁 中学物理教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

[2]刘诚杰 物理学方法.西安出版社,1999。

[3]王泽文 把唯物辩证法贯穿于物理教学中.中国校外教,2017,10。

论文作者:鲁敦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  ;  ;  ;  ;  ;  ;  ;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辩证法论文_鲁敦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