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智能电网;清洁能源;供电系统设计
1前言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系统规模逐渐增大,同时也需要面对众多新的挑战。当前,电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更加快速、高效地进行电力系统规划,从而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针对这一问题,智能电网的概念由此提出。智能电网是指将目前的先进前沿技术与以前应用的电网技术相结合,令电力系统拥有自行进行分析、判定、决断与控制的能力。在任何情况下,电力系统均可以进行迅速、精确地自我控制。故而电力系统可以更加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并在此基础上,能够较好地应付电力系统规划中新出现的困难与挑战。目前,智能电网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
2智能电网的技术特点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智能技术给各行各业带来不小的冲击。智能化电网更加适合于现代能源生产、配置的要求。随着人均耗电量的增加,在我国电能配置上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智能电网能够帮助协调电能运输、增加电能运输安全。在智能电网的构架过程中,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1经济性
智能电网的构建过程中不能给人们的日常用电带来过大的影响。作为电力部门而言,也应当控制构建过程中的成本问题。节约电能的生产、输送、配置成本才能从源头上较低电能的成本价格,真正做到让利于民。在构建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智能电网的运行质量,更要注重其经济效益。
2.2节能
智能电网的运用过程中必须将节能的观念贯彻到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智能电网的运用就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浪费。目前,我国能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每年大约有2000亿千瓦时的电能被浪费。在智能电网的组建过程中应当时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将节能放在第二位,减少电力输送过程中电能的损耗。
2.3自动化
所谓自动化是指完善电网的功能,加强对不同路段电网的监控。智能电网的出现在于更好的帮助减少电路故障。智能电网的特色具体体现在能源配置的合理性、能源输送的安全性,能够实现故障的自动检测,自动报警,自动启动应急预案。在长时间的电力输送过程中,难免出现线路老化、恶劣天气对电力输送系统带来破坏等情况,智能电网应当实现智能自检,对线路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检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4服务性
智能电网不仅仅在电能运输上作用显著,在服务质量上也有明显的提升。例如,湖北电网通过微信公众号便利了居民用电查询,通过推送一些节约用电的文章促进人们节能意识的养成。智能电网加强了电网与普通百姓的联系,真正做到故障早发现、早处理,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
3智能电网供配电系统设计
需求要确保智能电网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合理、科学且可行,就应保证其与安全需求相符。一是与智能电网的等级相结合。对于A、B类智能电网,统一运用双重电源供电,将两回路供电运用于C类智能电网。二是需确保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为设计供配电系统中关键点,避免供电中断所致秩序混乱及生产停滞情况,也避免严重情况下设备及人身安全受到威胁造成经济损失,供配电系统设计过程中需对突发状况慎重考虑。针对A、B类智能电网,需配置后备柴油发电机系统,柴油发电机容量需涵盖UPS基本容量、空调及制冷设备基本容量。三是应保证电能质量的性能良好。电能质量的关键点在于电压及频率两个指标。我国已明确规定了电气工程供配电的额定电压及额定频率,就算允许出现频率及电压偏差,仍会影响设备的运行期限及安全可靠性。四是设计供配电系统应确保方便灵活性,尽可能实现供配电系统简单接线,同时满足负荷类变化,实现一种运行状态至另一种的快捷切换,确保在转换过程中不出错。五是供配电系统设计应具备经济性,在满足相关技术需求的基础上,降低基建投资和运行年费。设计方案应确保存在扩建发展可能性,从而对未来电压等级、场地及设备的需求具有更好适应性。
4在智能电网的构建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具体运用
4.1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
电力生产就是不同能源向电能的转化。目前我国电力的主要来源仍旧以火力发电为主、水利发电为辅,同时大力开发清洁的发电设备,例如风力发电、潮汐发电。智能电网能够有效调节电厂的发电量,根据地区对电能的消费需求进行生产,多余的电能输送到需要的地方,目前我国相继建成西电东送输电工程,成功保障了中东部地区的生产生活用电。
4.2在电力输送中的应用
我国电能输送有直流电和交流电两种形式,无论是哪一种输电方式,都有其适用性,在电力输送的过程中应当保证输电的安全、稳定。电力工程技术在输电过程中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谐波抑制技术、无功补偿结束,这两种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增强电力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输送过程中电能的损耗。由于我国广阔的国土面积,在电力的输送上主要以高压线为主进行长距离的运输,通过变压器使其降低到220V。高压输电技术的运用也能够有效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电能损耗。
4.3在居民用电安全上的应用
通过电网与居民的互通互联,在增加电网服务性的同时,向居民传输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理念。通过主流媒体、公众号等形式加强电网与居民的联系。让电网更好的为居民服务,通过更高质量的服务赢得人们的尊重。开放用电查询绿色通道,居民可以通过手机查询本月的用电量,通过对用电量的全面把控,让居民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开展网上预约活动,对需要办理线路改造的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利用智能电网拉进与群众的距离,让国家电网更好的造福群众,让群众用的放心。
5结语
智能电网的建设能够有效保证电力生产、电力传输、居民用电三方面的效率与安全问题。加快智能电网的建成有助于提高国家电网的服务质量,在电力输送上,减少电力损耗提高能源的转化率。在电力生产上,由需求带动生产,将剩余的电能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加强电能的合理配置。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电力资源仍然十分紧张,在智能电网的引领下,相关工作者要不断提高居民的节电意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让有限的电能发挥无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景辉.GIS技术在县域电网规划中的应用[J].电子科技,2013,26(8):124-125.
[2]孙宏斌,张伯明,郭庆来,等.基于软分区的全局电压优化控制系统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27(8):16-20.
[3]周金辉,骆宗义,王子凌,等.考虑AVC的含分布式光伏园区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仿真[J].浙江电力,2018,37(10):19-24.
本文是海南电网科技项目“基于清洁能源的乐东地区智能微网协调控制策略研究”资助论文。
论文作者:梁钰 万信书 刘红岩 林明健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电网论文; 电能论文; 智能论文; 电力论文; 过程中论文; 居民论文; 供配电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