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化疗病人心理失衡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论文_刘晶惠,巩丽洁*

(包头市中心医院普外四五科 014040)

【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化疗病人心理失衡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化疗治疗的84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心理失衡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84例患者均完成化疗治疗,且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心理状态(紧张、恐惧、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分析恶性肿瘤化疗病人心理失衡的具体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病人;心理失衡;护理对策

恶性肿瘤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致死病之一,临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副作用明显,长期化疗治疗会使患者耐受性逐渐下降。加之化疗治疗会使患者出现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甚至造成脱发,严重影响患者的形象[1]。种种不良刺激,不仅会直接影响机体免疫力,降低患者的抵抗力,而且会使患者产生心理失衡,出现绝望、轻生念头,进而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和临床预后效果[2]。为了进一步改善和消除患者心理失衡现象,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化疗治疗的84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恶性肿瘤化疗病人心理失衡原因,从而针对性的提出护理对策,为临床恶性肿瘤化疗病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化疗治疗的84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6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为23~76岁,平均年龄为(56.88±8.97)岁,其中直肠癌10例、胃癌20例、结肠癌14例、肺癌16例、乳腺癌15、宫颈癌9例。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由专业的研究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每一个对象进行面对面的口头询问法,问卷调查完毕后,由专人审核,防止出现漏评。同时本次调查再用统一问卷、统一标准、统一询问方式进行询问,总结患者产生心理失衡的原因。

1.2.2心理失衡原因

1.2.2.1缺乏对疾病的认识

临床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癌症后,首选是恐惧、害怕,加之对癌症相关知识的缺乏,丧失临床治疗自信心。患者对恶性肿瘤化疗方式缺乏正确认识,对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从而通过自身感受使之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不良心理又可加重化疗不良反应,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患者整个化疗治疗过程中出现心理失衡。

1.2.2.2医疗费用高昂

恶性肿瘤的化疗治疗疗程较长,且化疗药物费用昂贵,通常会增加患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使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家庭困难的患者,得知治疗费用高昂时,为了避免家庭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产生消极治疗情绪,或自动放弃治疗的心理。

1.2.2.3社会压力

在确诊为恶性肿瘤后,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从而使患者产生强烈的悲观情绪。社会人士对病人的歧视和另样眼光,使患者产生心理失衡。

1.2.2.4自身因素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产生的毒副作用较强,加之临床治疗效果不一,患者自身承受压力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

1.2.2.5其他因素

心理失衡的发生会影响恶性肿瘤患者正常机体机能和生理状态,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例如雌激素水平较低,容易使女性患者产生抑郁。故年龄也是患者发生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因素。

1.2.3心理失衡护理对策

1.2.3.1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化疗期间心理失衡,会产生无助、孤独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护理,及时疏导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同时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便于护理人员观察和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担心。护理人员主动关心、安慰患者,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可进行相应的自我调节,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1.2.3.2健康教育护理

多数恶性化疗肿瘤患者出现心理失衡,主要是由于对癌症和化疗治疗缺乏正确的认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化疗副作用、注意事项等,使患者有心理准备,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告知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已经较为先进、成熟,临床治疗有效率不断提高,增加患者治疗自信心,预防消极心理的出现,进一步促进患者的积极配合,提高临床化疗有效率。

1.2.3.3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要及时指导患者转换心理,适应治疗环境。同时家属应给予患者家庭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家庭和社会温暖。此外,在化疗治疗期间,药物作用会导致机体失衡,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并给予对应的措施,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机体失衡情况。最大化帮助病人重建人际关系,使其学会放松自己,平衡心态,有利于免疫功能的提高。

1.2.3.4饮食护理

化疗会使患者产生不良毒副反应,影响患者的饮食。为了提高患者的耐受性,临床应科学合理指导患者饮食,即以高热量、高营养为主,并合理搭配肉类、蔬菜、水果、奶等。注意进食应以软食、流食为主,尽量避免干硬食物的摄入,这样有利于患者的消化吸收。

1.3疗效评定标准

1.3.1采用SF- 36生存质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生活,每项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态越好,生活质量越高[3]。

1.3.2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取量表中紧张、恐惧、抑郁项目,每项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依次记为0、1、2、3、4分[4]。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临床化疗效果

8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治疗,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心理状态显著改善。

2.2临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n=84,分)

3讨论

恶性肿瘤是一种身心疾病,且心理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研究显示,癌症的发生、存活时间与其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故应重视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因素,并重视心理失衡的相应护理[5]。

通常情况下,心理紧张刺激引起的不良情绪,会降低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紧张刺激会影响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作用,进而使癌细胞突然发生或增殖。恶性肿瘤化疗病人心理情绪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心理失衡,不仅影响临床化疗的顺利进行,并且对患者的预后效果也有严重的影响[6]。故,临床护理人员在明确恶性肿瘤化疗病人心理失衡原因前提下,应给予正确的引导,使患者学会自我调节心理平衡,消除已有的顾虑、担心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配合度,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接受化疗治疗。

总之,恶性肿瘤化疗病人心理失衡原因较多,临床应结合患者心理失衡发生原因和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缓解心律失衡,增加治疗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薛岚,杨志红,刘扬,等.心理干预对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37(10):787.

[2]刘晓菲,张静.化疗期癌症病人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9):1059-1061.

[3]薛瑞.饮食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5,(5):154.

[4]熊芳芳,林细吟,卜秀青,等.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激光杂志,2012,33(4):83-84.

[5]李鸣果, 金魁和.恶性肿瘤化疗病人心理失衡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73 .

[6]黄雪芳,温振英,邵咏红,等. 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7):37-39

通讯作者:巩丽洁

论文作者:刘晶惠,巩丽洁*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杂志》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

标签:;  ;  ;  ;  ;  ;  ;  ;  

恶性肿瘤化疗病人心理失衡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论文_刘晶惠,巩丽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