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要素市场的缺陷及其制度创新_制度创新论文

农村要素市场的缺陷及其制度创新_制度创新论文

农村要素市场的缺陷及其制度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素论文,制度创新论文,缺陷论文,农村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产要素市场交易的客体是劳动形态、实物形态、货币形态和知识形态的生产要素,我国农村要素市场痼疾主要是要素流动困难且不得其用,具有明显的缺陷:

第一,要素禀赋的稀缺有限性和要素替代的固定不变性。我国是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合格劳力、宜农耕地、发展资本和适用技术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生产要素。但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农业资金投入捉襟见肘,适用技术推广步履维艰。另外,要素替代弹性是由生产的技术条件决定的。“所用生产要素量比的比例变动除以所用生产要素价格比的比例变动。”其替代程度取决于具体的生产方法。农业是人们利用生物的机能和自然力,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符合社会需要的农副产品和为人类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生命产业”。因此,其生产过程严格受制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要素替代弹性很小,其组合方式呈明显的刚性。

第二,要素分布的自然闲散性和要素使用的农业区域性。生产要素的空间分布几乎完全取决于家庭和村落的自然割据状况;相邻的地线关系和相近的血缘关系的羁绊,切断了相关的经济关系之间的必然联系。农村资源处于传统习惯形成的闲置分散状态。参与农业生产过程的要素,除劳动、土地、资本和技术等可控要素外,受不可控要素诸如阳光、气温、降水等制约程度较大,不同的自然分异规律形成不同的农业区划,生产要素的投入也就有不同的地域特征。

第三,要素潜能的时间流失性和要素供求的季节周期性。在生产过程中,流失性资源不同于积贮性资源,它只能以其功能为生产服务,而不能直接成为产品的实体构成;其功能价值是和时间因素结合在一起的。大部分农村资源如土地、资本、技术等,虽然有积贮性和流失性双重性质,但流失性表现得较强一些。农村要素如果不及时开发利用,则无法全部贮存其功能价值。有的要素即使设法贮存,也会产生较大的机会成本并额外付出较大的闲置代价。闲置期间内的生产服务功能将随时消逝。另外,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生产的显著特征是,价值规律和自然规律同时发生作用。农业生产的经济周期性和生产季节性很强,其要素供求与生产活动按相同频率周期波动。

第四,要素流动的自我封闭性和要素组合的主观随意性。在我国农民既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也是生产要素的使用者。生产要素只按其原始固有形态自我循环,呈现出强烈的封闭性。其次,农民追求的是风险的最小化而不是效用的最大化。农村要素的组合方式一般没有反映生产函数中要素的投入“和它们的产出之间的技术方面的数量依存关系”,而仅反映了自然天成的随机组合和就地取材的随意组合。

为了弥补和改善农村要素市场的先天基因缺陷,必须进行全面的制度创新。农村组织方式变革的制度创新,是培育农村要素市场的重要因素。只有全面弄清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才能为培育农村要素市场提供有效的政治、法律、社会和经济保证。

第一,农村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影响或促成制度创新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因素,市场规模容量,科学技术革新,国民收入分配等。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起飞阶段,必然要求集中反映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生产关系的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状况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我国农村要素市场的培育中,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就十分明确了。

第二,农村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如何改革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合理的制度和政策,消除经济分配和市场垄断,制定推动自由交换和自由竞争的新经济体制,是促进要素市场健康发展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关联条件。只有彻底变革“政治的、社会的和制度的结构”,才能“使经济成长具有自我发动、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和不断前进的功能和特征”。在我国农村要素市场培育中,制度创新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第三,农村制度创新的迫切性。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是以适宜的制度条件为基础的。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不仅是农村制度创新的核心问题,而且也是我国农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要把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在实践中初步把固定化的田底权和商品化的田面权分离,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但我国传统农业的小农经济基础根深蒂固,土地的长期开发利用和短期掠夺经营,土地的稳定承包和市场流转,土地的公平分配与规模效益等,都日益紧迫地要求农村土地制度按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进行改革。

第四,农村制度创新的可行性。在我国农村要素市场体系极不完善的制度条件下,不同所有制的投资经营主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经济利益,通过以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参股的方式,组建复合经济形式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是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体系中多种经济成分在微观经济实体中的珠联璧合。在农村要素市场培育中推行股份合作,进行制度创新,定能促进市场主体投入多元化,市场客体组合最优化,市场机制运行规范化,市场经营管理科学化。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尤其是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是农村工业化最起码的制度条件;惟有进行制度创新,才能实现农村要素资源的优化组合和最佳配置。

标签:;  ;  ;  ;  ;  ;  ;  

农村要素市场的缺陷及其制度创新_制度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