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国家的特征_会计论文

论会计国家的特征_会计论文

会计国家特色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色论文,会计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会计的共同属性促进了世界各国会计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迈进,而会计的利益趋向功能又阻碍了不同利益主权国之间会计的大融合,会计国际化与国家特色并存,构成了现代会计发展中的一对深刻矛盾。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会计国际化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以此作为基点为我国当前会计制度改革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一、中国会计国际化中的几个误区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态势的不断发展和地区经济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任何一个国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溶入到世界经济统一大市场之中。经济要交流,语言要畅通,作为“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自然而然地充当起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中国会计走向世界和世界会计走向中国的潮流势不可挡。然而,由于中国目前的国情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其在观念、理论和实践等许多问题上基本上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出现各种各样观点在所难免,具体到会计上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观念上。在对待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上,相当多数人认为,既然中国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国民经济每年也以比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不久的将来中国肯定会步入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行列之中,因而中国会计研究应无论从理论到实务,从法规建设到制度执行都应该尽可能具有超前性,不应该再继续保留中国特色,甚至完全可以用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模式替代中国传统会计模式。这些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忽视了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同中国的基本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忽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每个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所产生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忽视了会计作为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不可能超越经济现实和人的认识。 其次,在理论研究中。自改革后,国内会计界便整体地面临着一个如何看待和处理西方会计与中国传统会计的双向问题。许多会计学者固执地向西方寻求经验和理论支援,用以批判我国的传统会计,界定和评价我国会计的现状,设计和规划我国会计的发展目标及其实现形式。自80年代中期开始,与中国特色会计研究并行的是“拿来主义”和仿效西方的做法日益盛行,西方60年代以来会计界流行的“信息系统论”及以此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被不加分析地移植到中国;管理会计、通货膨胀会计、社会经济责任会计、合并会计等更是照抄照搬,与西方同出一辙。进入90年代,指导思想上“资、社”问题虽得以彻底解决,但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发展,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企业改组、改造、兼并、承包等会计理论与实务很少有人潜心研究,而内容千篇一律的所谓的“著作”却泛滥成灾,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现状和前景令人担忧。

再次,在实践上。会计国际化认识上和会计理论研究中极端“西化”的倾向直接影响到了中国会计准则制订这一最大的会计实践。在对待应该怎样建立中国会计准则这一问题上,有人认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间会计协调组织,由其制订的会计准则比较全面、综合,具有权威性,中国应将其直接“拿”回来。有人认为,英、美是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会计研究历史悠久,理论和实践上都比较成熟,会计模式也最先进,中国会计应与这两个国家会计接轨。有人认为,法、德、日等国也是发达国家,且其经济体制与中国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中国会计应该向这些国家靠拢。还有人认为,加拿大政府会计成熟,西欧社会经济责任会计完备,南美通货膨胀会计发达,中国在制定会计准则时也应将其考虑进去,等等。但从中国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状况看,显然英美会计占了上风,明显呈现“一边倒”趋势,但该会计准则到底对中国会计实践能够起多大的规范作用,人们拭目以待。中国会计国际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说明了会计国际化虽然是各国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会计的国家特色也非常重要,并在一定条件下对会计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目前中国会计在国际化的同时,还必须保持中国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更好地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服务。

二、对会计国家特色必要性的理性思考

那么,究竟什么是会计国家特色呢?会计国家特色是一个与会计国际化相对应的概念范畴,是会计与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指会计无论从其理论研究还是准则制订,无论从政策选择还是实务处理都带有明显的利益倾向,为特定的利益集团服务,并且这种“地方”特色是被实践已经证明为正确的、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与实务。会计国家特色的长期存在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论证:

(一)从会计“二重性”的辨证关系中考察

会计“二重性”是指会计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两种属性在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分别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二重性相联系,自然属性体现着生产力,社会属性表现为生产关系。会计的历史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互作用的历史,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会计是适应于人类同自然界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没有生产和分配,就不可能有记录、计量手段的出现;没有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就不可能有会计人员和会计部门的独立化;没有管理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有会计科学的诞生。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活动的手段,它不仅对生产力进行反映、监督、组织和调节,而且直接构成生产力要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力的革命性决定了会计自然属性具有扩张和渗透的本性,而这种特性又决定了会计具有较强适应性,能随着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而适时地调整和完善自己。这一点在现代会计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说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商业和贸易的发达尊定了复式记帐法向世界各国传播的基础,那么,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跨国贸易和跨国投资等国际业务的出现则开创了会计国际化的繁荣局面。由此我们可以说,正是会计的自然属性才是会计国际化的动力和源泉。

然而,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人类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活动总是社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社会的生产总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特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会计反映、监督职能发挥的程度以及参与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决定了会计特征的多元化。由于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人们的意识形态、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产品分配的利益导向等各不相同,因而作为为之管理和服务手段的会计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会计的社会属性集中表现为会计(理论与实务)水平的差异以及会计能够为特定的利益集团带来利益的功能,它是会计国家特色的基础。只要不同的生产方式存在,只要国家利益和集团利益矛盾和斗争存在,会计的社会属性就不会消失,会计国家特色也就不会消失,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有加强之趋势。

(二)从唯物辨证法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中考察

会计国际化即是共性,会计国家特色则是个性。会计国际化和国家特色正是唯物辨证法共性与个性对立统一关系在会计中的集中体现。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济发展始终是各种社会形态下一切发展中的主旋律。人们在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中逐渐孕育出了许许多多安国治邦的管理思想,如量力而行,量入而出,广开财源,增收节支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方法和技术。这些会计思想和方法技术是人类文明和文化史上的璨灿明珠,属于全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是各国会计共性的一面,应该由世界各国会计界所共享。但是会计又总是从属于不同微观经济组织——企业,不同的企业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决定了会计水平、会计人员、会计机构、公计职业道德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进而形成了会计理论(特别是应用理论)和实务百花齐放的局面。即使在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的现代经济模式中,同样存在着社会制度、集权与分权程度以及国家干预的影响,甚至在国际会计化背后也还隐藏着发达国家利用会计工具对不发达国家资源进行掠夺和剥削之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国际化是会计国家特色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没有会计国家特色之个性,就不存在会计国际化之共性,离开会计个性而人为设计会计共性,只能使会计成为空中楼阁、镜花水月,不可能有其生命力和存在价值。

(三)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的效果考察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从1973年6月正式成立至今,该委员会已拥有91个国家的122个会计职业组织成员,已经发布了33个公告。在创立初期,该委员会就把协调各国与财务报表有关的会计准则和程序,制订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和遵守的会计准则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竭力敦促其成员国遵守这些准则。但从对40个国家和地区所作的调查结果表明,只有5个国家直接以国际会计准则作为本国会计准则使用,占调查总数的12.5%;其余的87.5%的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都与国际会计准则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差距,有的甚至根本不按国际会计准则要求来制订自己的会计准则,或者根本没有自己的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虽然把协调各国会计矛盾,缩小国际会计差距作为己任,但其在制定国际会计准则时却以英美等发达国家会计准则作为主要参考资料,并且在概念、原则等许多方面基本上照抄照搬,很少照顾广大发展中国家会计要求。在对待会计实务处理上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具体表现在对每一项会计实务处理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试想想,如果每一个成员国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和方法,那么,各国会计信息之间到底还存不存在可比性和可理解性?这或许也暴露出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面对世界各国会计差异无可奈何的表现吧。这就说明各国会计差异的消除不是靠推行某种模式,而是有赖于经济、政治的高度发展。只有当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格局趋于平衡且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才有可能实现各国会计准则的大同小异,而要达到如此高的增界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即使到那时,由于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各国会计准则不可避免地还有这样或那样的分歧,只不过这种差异是次要的,不会影响各国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四)从各国会计环境对会计影响考察

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是巨大的,诸如经济、科技因素;政治、法律等意识形态因素;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等其他因素。其中经济、科技因素在所有会计环境因素中占主导地位。由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经济环境,作为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会计也必然与经济环境相联系。经济环境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它由许许多多子系统,如经济制度、经济模式、经济发展水平、融资环境等组成,每一个子系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起着促进或制约作用,因而直接影响着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实务处理方式。科技进步对会计工具、方法、技术等的促进作用也是巨大的。电子计算机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广度和深度,网络工程加强了会计信息的交流和共享,“虚物”经济、金融工具等的产生和发展为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等对会计的影响一般是通过影响一个国家的会计准则制订、会计体制建设、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奖罚等对会计施加间接影响,但这种影响在某些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受教育积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人员的素质和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重视程度。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等对会计也有一定影响并呈下降趋势。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一国会计的发展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是受众多因素共同制约的,离开背景大谈会计国际化是不切合实际的。会计国际化是各国会计发展的终极目标,但其进程是漫长的,方法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中国必须立足于本国的会计环境和会计实践,切不可走得太急太快。只有不断地对先进会计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学习、借鉴、消化、吸收,才能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会计研究的差距,加速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

三、会计国家特色对中国会计改革的启迪

为使我国会计与国际惯例接轨,实现中国会计国际化,从1992年起,会计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借鉴和引进了国外一系列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技术,建立了中国自己的会计准则体系,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会计事业,促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但是由于在某些方面过分追求西方化而简单地抛弃了中国传统会计中的优秀成果,使得中国会计改革存在不少缺陷,因而认真研究中国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中国会计改革要同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我们认为会计改革的过程,实际上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并受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影响的过程。会计改革既不能超前于经济体制改革,也不能滞后,应当是同步。当前,中国会计改革应着重研究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会计工作如何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服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和“管理科学”,都与会计有着密切联系。对国有企业实现“抓大放小”,就是要对国有企业进行产权重组,因而当前会计研究的首要任务便是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等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体系,同时建立相应的会计反映和控制体系,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治理和整顿会计秩序混乱和会计信息失真发挥基础作用。

2.会计工作如何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服务。会计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基础。人类欲望的无穷性和资源的相对稀缺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尖锐,人类即将面临资源枯竭的威胁,因而对现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必须精打细算。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与会计监督机制密不可分,而建立环境保护会计对防止环境污染,改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且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负担,建立和完善养老金制度以及职工医疗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制度,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

3.会计工作如何为反腐倡廉,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服务。经济领域内的犯罪活动绝大多数都与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监督职能弱化有关,如何利用会计“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监督,防止滥用权力,严惩执法犯法、贪赃枉法”是当前会计研究领域内的另一个重大课题。

4.会计工作如何更多地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服务。中国要参与国际竞争,吸引外资,发展国际贸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需要健全配套的交通、通讯、资金、市场、资源等硬环境,而且还需要良好的会计、审计、税收等软环境。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是各国经济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利用会计手段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沟通搭桥铺路,是经济形势赋予会计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会计改革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会计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考虑到我国的实际,中国的会计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实践中,财务通则与会计准则、个体会计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并存,共同规范我国的会计行为,是现阶段我国财务会计工作的现实,也是中国会计与其他各国会计相互区别的显著特征之一。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各种所有制形式将会长期并存,国有企业数量逐渐减少,而集体、个体、“三资”企业、企业集团、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企业数量呈现上升趋势,用会计准则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十分必要。但是由于目前我国金融、财税等体制配套性差,企业融资渠道混乱,因而财务通则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加之我国国民经济条块分割状况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会计总体水平和财会人员素质都比较低,要取消行业会计制度还得慎之再慎。

(三)中国会计协调是一种经常性的行为,应该有多种方法和多种途径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中外会计环境的差异也始终是一个不可消除的客观事实,因而中国与其它国家会计协调是会计领域内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国不但要学习国际上一切先进、合理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技术,而且要把中国优秀的会计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会计成为世界会计理论宝库中的璨灿明珠,才能使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屹立于世界会计之林。

标签:;  ;  ;  ;  ;  ;  ;  ;  

论会计国家的特征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