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海外传媒市场盘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外论文,传媒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海外报刊停印潮
经历了两年的寒冬以后,2010对于海外传媒来说可谓是逐渐回暖的一年。除去仍然在艰难中前行的报纸期刊以外,3D频道、数字电视、IPTV、3G手机、iPad,这些新兴或非新兴的事物在刺激人们的眼球的同时,也为业界带来了一番新的气象。那么海外传媒的2010究竟如何呢?我们来为您一一盘点。
纸质媒体:艰难中前行
纸媒的2010仍然不太好过。与其说是金融危机带来了纸媒的困境,不如说它只是压在纸媒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根本性的因素,还是源自于数字技术对于传统报纸期刊行业的冲击——数字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格局,分流了传统纸媒的受众和广告。这一冲击显然不会在2010年凭空消失,因此对于不少传统纸媒来说,今年仍然稍显艰难。
根据英国发行量稽核局的统计数据,《泰晤士报》2010年8月的发行量为494205份,自1994年以来首次低于50万份;而美国报业协会的数字则显示,美国报业2010年第一季度的印刷广告销售额下降11%至52.5亿美元。一方面发行量下降,另一方面广告减少,纸媒陷入困境也就不足为奇,报纸期刊倒闭的消息不绝于耳,自2010年1月份以来,就有加拿大传媒巨头加西全球传媒集团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新闻周刊》被一美元贱卖、英国版《读者文摘》申请破产保护、法国《世界报》被收购等等。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纸媒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节流措施,包括裁员、关闭分社、缩减版面,甚至停止印刷版转战网络。
报刊业出现停印潮流
为减轻印刷成本以及应对网络热潮,2010年一些极具创新性的报刊机构选择了完全停止印刷版,只以网络版的形式为读者提供新闻服务。加入这一“停印潮”的报刊除了美国《电视周刊》和百年老报《巴西日报》之外,还有《纽约时报》这一世界性大报。
2010年9月,纽约时报公司董事长小阿瑟·苏兹伯格(Arthur Sulzberger Jr)表示,该公司未来将停止出版印刷版报纸,主推网络版报纸订阅业务。这一举动一方面是出于印刷成本的考虑,另一方面则因为《纽约时报》的线上营收正在不断增加——2010年第二季度《纽约时报》的线上营收已占到报纸总营收的12%。苏兹伯格称,为了维持盈利,报纸需要探索线上订阅等经营模式。
不得不说停止印刷版完全转战网络是一个极具风险的举动。尽管网络可能是报纸的最终归属,但在目前及未来较短时间内,印刷版报纸仍将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人们的阅读习惯也还未完全从印刷版平移到网络。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电视周刊》、《纽约时报》等机构完全砍掉印刷版的举动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结果,还是一个未知数。
除了裁员、减版、停印等节流措施以外,纸媒还纷纷想方设法增加收入来源,其中对网络版收费,以及开发移动终端应用就是两个典型做法。
报刊网络版收费
业界关于报刊网络版能否收费的争论由来已久。对于大部分传统纸媒来说,他们一方面都期望对网络内容收费能带来新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又担心这样会带来用户的流失,因此并不敢轻易尝试。然而2010年却出现了一些大胆“吃螃蟹”的报刊机构。
2010年1月底,日本讲谈社、小学馆等约50家出版社对《周刊现代》、《CanCam》等90种杂志联合展开杂志文章网上收费阅读的实测,以应对迅速发展的出版物数字化进程,并表示2011年将力争实现网上阅读收费。
在这方面新闻集团无疑走的更远。2010年7月2日,新闻集团正式对《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网络版进行收费,收费标准为每天1英镑(约合1.50美元)或每周2英镑,印刷版报纸的订阅者可自动获得免费访问网站的权限。随后,同属新闻集团旗下的《世界新闻报》网站也在10月开始收费。
对报纸网络版收费可能是增加了一种收入来源,但在习惯了免费的互联网受众中,多少人愿意为内容付费仍然是一个问题。就在新闻集团宣布对《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收费的三个月以后,尼尔森公司对其网站的调查显示,其首页点击数下降了43%,而在这两个网站上阅读新闻的人数下降了88%。尼尔森公司估计,在7月至9月底期间,每月有178万英国用户浏览《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首页,而在此期间英国网络用户每月阅读付费内容的人数只有36.2万人,这意味着只有20%多的用户浏览付费内容。值得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对网络版收费的报纸都面临了用户的减少,《华尔街日报》就是一个反例,根据新闻集团的年报,这是2009年美国唯一一家网站和印刷版订户数都在增长的报纸,而2010年《华尔街日报》在美国的平均每日发行量超过200万份,是全美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尽管《泰晤士报》的用户流失的确印证了人们对报刊网络版收费的担忧,然而留下来的36万付费用户以及《华尔街日报》的例子也证实了另一种可能性:即使是在习惯免费的互联网市场,仍然有用户愿意为内容付费。目前的问题只在于对用户付费意愿和习惯的培育,拥有众多优势资源的新闻集团无疑在这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
纸媒应用席卷移动终端
2010年,苹果iPad和新一代亚马逊Kindle的推出彻底炒热了平板电脑和电子书市场,一时间各大终端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X-Pad’和电子书产品。这些新型移动终端的出现给传媒界,尤其是报刊出版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对报纸期刊来说,它们在带来印刷发行量的减少的同时也意味着又一个数字发行的机会。据英国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英国出版业者们看准了这个新的内容收费渠道,第二波报纸类应用在2010年秋季席卷iPad。目前《泰晤士日报》、《每日邮报》、《每日电讯报》、《地铁》、《伦敦旗帜晚报》等报纸均已推出或计划推出App应用,诸如《GQ》、《纽约客》、《国家地理杂志》等杂志应用也纷纷在iPad应用商店上线。大家似乎都倾向于认为移动设备上,读者更愿意付费。
当然除了iPad以外,各种电子书应用、手机报手机杂志产品也是传统纸媒增加数字发行收入的渠道之一。2010年11月新闻集团公布《泰晤士报》的软件用户达到10.5万人,包括iPad读者和Kindle读者。受到新媒体冲击的同时利用新媒体为自己创收,传统纸媒无疑在这方面花了很多心思。
报纸 杂志
《纽约时报》 《时代周刊》
《华尔街日报》 《GQ》
《泰晤士日报》《Vogue》
《每日邮报》 《纽约客》
《每日电讯报》 《国家地理杂志》
《地铁》 《今日美国》
《伦敦旗帜晚报》 《经济学人》
《金融时报》《连线》
…… ……
电波媒体:
新兴技术蓬勃发展
2010对电波媒体来说是非常热闹的一年。在经过了两年的下滑和不景气之后,海外的电视和广播市场逐渐回暖,3D频道开播、数字电视、IPTV的业务发展的如火如荼,这一方面由于新兴技术的刺激,另一方面也是电波媒体在变化的媒体环境中吸引受众的途径之一。
3D电视节目陆续开播
随着3D电影《阿凡达》席卷全球,各国电视服务商都对3D技术兴趣浓厚,纷纷开播或者准备开播3D频道,包括美、英、法、日、韩、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展或准备开展3D电视的广播。2010年7月,美国卫星电视巨头DirecTV与日本松下公司携手推出了24小时3D电视频道,这是全球首个3D专用电视频道,DirecTV将在体育、电影等收费节目、点播服务以及为宣传3D魅力的免费频道播放3D节目。
对3D电视探索最多的还是体育节目,ESPN早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就对比赛进行了3D直播,Canal+也采用3D技术转播了波兰甲级足球联赛克拉科夫对奥特拿队的一场比赛。除了体育节目以外,一些电影、娱乐、艺术以及纪录片等节目用3D技术播出的可能性较大。
尽管电视服务提供商和电视机厂商都对3D电视充满热情,观众对3D电视的参与程度却并不高,根据日本网站Kakaku.com 2010年7月的一项调查表明,近70%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没有为家里购买3D电视机的计划,受访者称要佩戴专门的眼镜麻烦、价格过高、内容缺乏是令他们失去兴趣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对3D电视的这些印象无疑会影响它的普及程度,因此3D电视能否成为电视服务提供商以及电视机厂商的又一发展机遇还存在疑问。
广播电视数字转换进程加快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定,所有国家要在2015年前停播模拟电视广播,实行全面数字化,因此2010年各国都在积极进行广播电视的模数转换,但不同国家、不同传输方式进展的速度都有所不同。
以欧洲广播电视数字转换为例,西欧国家如英法德转换速度较快,而俄罗斯、独联体国家以及东欧国家的数字化进程则落后2-3年;卫星电视的数字化走在前列(接近90%),大部分国家将在2012年前完成卫星电视传输的数字化;地面电视数字化率为近40%,而有线电视用户仅有35%实现了数字化。
亚洲的数字化进程稍微落后于欧洲,其中韩国最早,宣布在2013年前停播模拟电视信号,印尼则稍晚,计划在2017年完成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
英国是在广播电视的数字转换上进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10年6月英国首次没有模拟电视机在市场上销售。而根据英国广播电视监管机构Ofcom公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数字电视发展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30日,92.7%的英国家庭已经使用数字电视。Ofcom计划在2012年完成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电视的过渡,按目前的进展速度要实现这一目标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IPTV蓬勃发展
IPTV的蓬勃发展也是今年电视市场的一个亮点。
首先是各国宽带的升级。继2010年7月奥巴马宣布将补贴和贷款7.95亿美元用于扩展美国乡村及其他地区的互联网宽带接入服务以后,新加坡、韩国、英国都纷纷推出自己的宽带提速计划:9月2日新加坡启动新一代全国宽带网络;10月韩国政府鼓励企业花费34万亿韩元(约合306.3亿美元)完成超高速宽带计划,表示考虑2012年全国升级千兆宽带;同期英国电信则确定于2011年推出110Mbps光纤宽带服务。
IPTV用户数也在不断增加。根据宽带论坛(Broadband Forum)的研究数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第一季度,全球IPTV用户总数已达363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有46%的增长(有史以来最快的同比增长),亚太和西欧仍然是用户占有率的前两位。而根据Gartner公司的预测,2010年底全球IPTV用户的数量将达到4880万。
IPTV市场的繁荣发展与用户对其服务的满意度有很大关系。根据战略分析(Strategy Analytics)公司2010年1月在美国市场的调查,虽然各家IPTV接入平台有非常大的区别,但IPTV用户的总体满意度为95%,相比之下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表现稍逊,满意度分别为78%,67%。
IT厂商介入互联网电视市场
除了原有的有线、卫星、地面电视运营商以及新参与进来的电信运营商以外,谷歌、苹果等IT厂商也不甘寂寞加入到电视市场的竞争中来,使得这一市场的竞争态势更加复杂。
2010年5月谷歌推出新产品谷歌TV,它将节目直播、视频点播、节目搜索、电视上网以及Android应用融为一体,为用户提供大于“互联网+电视”的使用体验。谷歌TV的业务逻辑是,它将来自传统电视公司和网站等多方的片源和信息整合到自身平台上,用户将其个性化需求提交到谷歌的云端进行整理计算并在后台调用信息资源加以满足,也就是说谷歌一方面了解每个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对来自多方的数据信息进行重新整理,并选择性地将其展现在用户面前,可谓拥有强大的用户控制力。
然而这一互联网电视服务的实现还有赖于众多内容提供商的合作。对此,美国三大电视台CBS、NBC和ABC的反应是宣布阻止谷歌TV使用他们的网络电视节目,从而打击了谷歌公司将服务从电脑扩展到卧室的计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IPTV和互联网电视逐渐普及开来的情况下,电视服务提供商之间的竞争以及他们与内容提供商之间针对内容进行的博弈将成为一段时间内的重点。
互联网:
社交网站持续“发烧”
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互联网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社交网站仍然是2010年海外互联网市场的热点,而Facebook和Twitter无疑是社交网站的两大明星。尽管Facebook和Twitter都推出市场4年有余,然而两者的热度却未见下降。2010年5月Twitter全球独立访问用户总数突破9020万,环比增长7.6%;Facebook的用户数则在2010年7月达到5亿,其中近一半用户每天都要访问Facebook。用户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广告机会。另一方面,由于社交网站的持续热度让更多的互联网巨头参与到这一市场的竞争中来。
探求更多广告机会
对于Facebook和Twitter来说,有了庞大的用户数量之后,怎样将用户转换成收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两者都在积极探索更多的广告手段和机会。
除了原有的开放广告平台以外,Facebook还大力推广其虚拟货币系统,希望在广告业务之外增加其他收入来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Facebook于2010年8月推出的名为“Facebook Places”的移动地理位置应用,它允许用户“签到”,向好友通报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这给予了营销商针对目标消费者的新途径,方便广告主在用户做出搜索之前,向用户提供相关的信息。尽管这一应用目前并未用来推出任何新的广告产品,然而一旦Facebook决定用其来创收,它无疑会有助于Facebook网罗本土和小企业广告客户。
“我们自信已找到了全新广告模式的本质所在,那就是要提高用户的参与度。”。Twitter首席运营官迪克·科斯托罗(Dick Costolo)如是说,他们也是这样做的。2010年4月TWitter推出名为“Promoted Tweets”的广告平台,广告客户可以购买特定的关键词,用户在搜索相关信息时,商家所投放广告将显示在搜索结果页面顶部。同时广告客户还可以组建自己的品牌页面和品牌小组,向这一品牌的粉丝发布各种产品和促销信息。2010年7月Twitter又推出@EarlyBird账号,广告主可以借助它来发布优惠信息,并制定范围、数量和价格等条款,率先使用这一账号的广告主是迪斯尼,用其来同步推广正在影院上映的《魔法师学徒》。
更多互联网巨头加入社交网络市场
鉴于社交网站持续“高烧不退”,雅虎、谷歌、微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参与到这一市场的竞争中来,他们一方面和Facebook以及Twitter等社交网站合作,另一方面也推出属于自己的社交网络服务。
雅虎首先在2010年2月宣布与Twitter合作,将其整合到多种雅虎产品中。用户能够在使用雅虎服务时更新Twitter消息,并在Twitter消息中分享雅虎的内容。而随后5月,雅虎又宣布将以其邮箱用户作为信息分享的基础,从而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
由于Facebook的增长势头直指谷歌,谷歌对社交网络市场的参与显得十分具有对抗性。早在2010年2月谷歌推出了一个名为Google Buzz的社交网站。这一网站显然不如预想中成功,因为谷歌又在酝酿推出一款名为“Google Me”的全新社交网络服务以直接和Facebook竞争。
相比谷歌,微软参与到社交网络市场的举动显得相当柔和,先是在Outlook 2010中增加一个名为Outlook Social Connector的组件,也即利用电子邮件建立类似社交网站的社交网络服务。后又在Web 2.0大会上宣布推出一款社交媒体聚合服务Spindex,以聚合来自Facebook、Twitter、必应(Bing)、Evernote和RSS信息源的信息。
手机媒体:
3G成为发展重点
3G技术的发展给手机市场带来了一个新的亮点。2010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报告显示全球3G注册用户已达到9.4亿,而在2005年时这一数字仅为7200万。3G用户数量的高速增长要求各国完善自身网络覆盖及服务:法国三家移动运营商签署协议共享网络以扩大3G网络覆盖,美国Verizon公司向Skype电话开放3G网络,新加坡新电信向3G手机用户提供移动视频服务Mobile ESPN。
然而由于各国3G技术、基础网络设施水平以及消费者生活习惯的差异,各地3G业务的开展参差不齐。2010年7月一项法国研究机构UFC-Que Choisir的调查结果显示,41%的法国3G用户不满意其所获服务。同时欧美的手机电视业务开展也并不如预期那样尽如人意,而这一业务在日韩两国已经开展得非常成熟。
日本是全球3G商用最成功的国家,3G用户数已超过1亿。从日本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型来看,6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手机用户对娱乐产品的消费,品牌广告的收入只占到约10%的比例。手机支付为用户消费娱乐产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日本成熟的技术、产品、管理和运营模式等能给予全球3G新兴市场以丰富而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