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和照片文件_摄影论文

数码摄影和照片文件_摄影论文

数码照相与照片档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相与论文,档案论文,照片论文,数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高新科技(CCD—光电耦合器、磁盘、 光盘、视盘等等)的迅猛发展,摄影术依托计算机为后盾,各种设计新颖的数码照相机新品迭出,给摄影业带来了满园春色。数码照相机的异军突起,为计算机技术与摄影技术相结合开拓了一条新路,为计算机技术在摄影领域的应用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有人说,这是一场摄影术的真正革命。

数码照相机代表着一种先进的发展方向。据美国市场数据调查公司(IDC)的调查资料显示,到本世纪末和21世纪初, 数码照相机的全球市场规模将高达1.2亿架。这就证明, 计算机技术与摄影技术结合之后,确实使摄影界传统的摄影器材和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大变化,电脑型数码照相机已经开始成为传统照相器材的更新换代产品,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全球照相机市场的“大哥大”。

那么数码摄影与传统摄影的革命性差别在哪儿呢?它给照片档案带来什么影响呢?

首先,数码照相机不再采用胶卷等感光材料,它记录和存储影像的载体是小巧便携的半导体存储器和磁盘、光盘等。胶片银盐的颗粒度对影像清晰度的影响让位于镜头后面的CCD(又称电荷耦合器、 影像传感器)上像素的数量。目前,数码照相像素虽然还不及传统胶卷影像,但已达到能够应用的程度,并正在接近传统照片水平,将来肯定会赶上或超过传统照片的水平。

其次,数码照相机记录的影像,是依靠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才能显现的。记录在数码相机上的影像,一经将其数据输入计算机中,就可以运用图像处理软件,把影像显现在荧屏上,同时可以进行随意的加工和再创作,可以将影像中的任何部分无痕迹地抹掉,也可以天衣无缝地加上人或物,改变形状,还可以进行影调分离、加入声音、改变色彩等等。而传统照相,一经形成底片或照片,若再加工很费时费事,而且很难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第三,可以通过影像输出设备,从计算机中快捷、准确地输出照片或者胶片,其像素质量已经接近专业需要的水平,既省却了暗房冲洗加工一系列工序,又保留了传统需要,还比按传统方法复制照片快捷、保质。

第四,数字摄影还可以把影像通过配备调制解调器的计算机,借用电话线快速远距离高保真传输。这些照片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出版系统分色、印刷或打印。在国际信息高速公路飞快发展的时代,通过网络,可以进行国际间的图片交流、图片库内信息交换。这解决了传统照片远距离传输使用的困难。

第五,数码影像通过计算机可以很简捷地存储在储存卡、光盘中。每张卡或盘,可储存上百张数码影像,并同时编制出检索信号。这就可以建立“电脑照片档案数据库”(或称“电脑影集”),不仅占空间小,而且永久不变质、不褪色。数码相机和计算机上的储存卡可以储存影像,与数码相机同时出现的专门存储数码影像的激光光盘系统,还可以把传统胶片上的影像以数码形式扫描记录在激光光盘上。这一系列技术,解决了感光胶片照片档案不能长久保存和占空间大等问题。由于储存卡或激光光盘可以随时放入计算机快速调出所需影像并加以复制(照片视盘与热敏印片机联用,可制得与传统冲洗质量一样的照片),用户还可以在阅览室终端机或个人计算机上通过网络调出所需图像。这又解决了照片档案储存和查找困难的问题。

第六,记录数码影像的存储卡可以重复使用,特别是在摄影时,可以在数码相机的液晶显示屏上观看拍摄过的画面,对不满意的画面当时就可重拍、补拍,既节约又能保证不错过拍摄机会、保证归档照片影像质量。而传统照相法,要在冲洗后才看到结果,如效果不佳,只能以浪费胶卷和痛失良机为代价。

第七,数码摄影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相机后背上的麦克风记录影像的声音或加上摄影师的讲解声等信息,这就比用感光胶片摄影后另写说明更真实、更确切、更安全,不会发生时间久而忘记画面信息有关内容和把照片与说明分离的问题。

第八,数码照相省掉了拍后冲洗和暗房制作等化学处理过程,解决了用感光材料照相、冲洗造成多种污染和白银流失的问题,也解决了传统照片、胶片因银盐处理不妥而造成的后遗症等问题。

第九,计算机与数码照相技术的结合,解决了传统照相底片、照片损毁、褪变而不易恢复的问题。美国研制的“达科美”数码影版创作系统,既可以进行摄影创作,可以复制出精度与原片完全一致的二次原片,又可以轻易地恢复褪变了的珍贵的历史照片或历史资料的原貌。

总之,计算机与照相技术的结合,数码照相的出现,使得档案摄影工作的内容更丰富了,使得照片档案又有了新的含义,照片档案载体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将来照片档案的储存、编目、利用等等管理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设备。传统的照片档案,从储存到保管以及传输利用,也由于计算机与数码照相的结合,解决了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尤其可贵的是,可以利用计算机和数码影像技术恢复、抢救褪变或损毁了的珍贵历史照片与资料。可以说,在计算机的支持下,数码影像技术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高科技影像处理技术。它对照片档案工作的积极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但是,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计算机与数码照相技术的结合,同样也给摄影界、档案摄影工作、照片档案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新难题、新课题。

当数码照相与计算机在摄影界大显神威之后,如前所述,它冲破了照相的瞬间纪实特性,一些摄影家们面对这种高新电脑图像处理技术产生了危机感。 美国摄影家著书惊呼:“从摄影经历了一个半世纪后的1989年的这一瞬间起,摄影死了——或者更确切地说,它彻底地和永久地脱离了原来的位置!”还有人惊叫:“摄影家从此将找不到饭吃。”摄影家们同档案摄影工作者一样,最担心将来的摄影作品纪实性、真实性保证不了,历史的真实形象上哪去看?照片反映不了历史真实,还称什么照片档案!维也纳工艺美术大学美术馆馆长、媒体评论家卡尔·艾纳预言:数字化影像使“传统的摄影作品作为图片资料将被肢解成数以百万计的把宇宙万物都混合在一起的数字”;德国曼姆大学文学与通讯教授贝图斯更进一步明确指出:“这种结果会导致人类证据的失落。”头脑敏捷的人们这样惊呼,不是凭空设想和毫无道理的。事实已经在不断地跟人们开玩笑,比如:几年前,美国的《彩色》杂志就刊登了一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是黑人的照片,把女王的肤色经计算机变成了黑人,引起了轰动,闹了个大玩笑。其实,由于计算机与数码影像技术的切入,不仅未来的照片、图像有辨真假的问题,就是已经做为历史真实记录的传统的照片档案,在今后作为历史凭证时,也会被人置疑。因为通过计算机对传统照片也能进行随意的、仿真的修改、变形。这岂不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这就是新科技给档案工作者提出的不能不重视的第一个新课题:怎样解决照片档案的真假问题,怎样维护档案部门提供历史凭证的权威性?与此相关的第二个问题是:当照片通过计算机进入区域,全国或国际信息高速公路后,怎样来保证照片的版权不被侵害,不被别人无偿地复制、使用?

我们认为,所有的档案工作者,尤其是档案摄影工作者,确实需要认认真真地对待计算机的介入问题。但大可不必在计算机和数码照相术面前惊慌失措,不能在“狼来了”的呼声中丧失探索的勇气。

首先,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抓紧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与数码照相新技术,研究和运用新技术,“深入虎穴才能得到虎子”。可以尽快地将计算机与数码影像技术运用于照片档案的储存、保护、复制、抢救、传输与利用工作中。

第二,有矛就有盾,“解铃还得系铃人”。由计算机切入而造成的难题,还得靠计算机来解决。国外的研究已初见成效。前面提到的美国“达科美”数码影版创作系统已经做出了通过计算机识别与再现照片原貌的研究开端。美国计算机专家居利斯·兰因费尔斯教授通过研究发现:计算机打字也有操作者的“手迹”——操作者接触计算机键盘时击键的轻重、节奏、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等等。不同操作者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据此,该教授研究出一种可以防止非同一操作者向计算机输入的安全装置。同理,一个人将原版照片以数码形式输入计算机,也会留下“特性”痕迹,我们在计算机上安置一套防非同一操作者输入的安全装置或密码等,即可杜绝非同一操作者对原版的修改。对经过加工编辑修改过的图片,通过对其输入计算机时的原数码与修改数码的分析,或者对后加进去的景物亮度、光线角度、色彩成分等的分析,可找出微小差别,令电脑做出反映,发出警告,鉴别出真伪。对于信息共享与保护版权的问题,在国外也已引起人们重视。有的国家规定,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共享图片限制扫描的最高分辨率或在图像上加水印,防止用户随意复制可用的图片。如果用户要使用图像做印刷用,需先同图像版权拥有者商定使用费,在版权主同意后,使用者可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美国一位叫拉尔夫·维克的人还研究出在要保护版权的照片上覆盖一层人眼看不见的隐形网纹干扰膜,如果有人非法扫描复制这种照片,干扰膜上的网纹图样就会在扫描后的影像上显现,使其成为一张受到干扰严重变形的照片。同样,我们亦可在照片档案上加一层防伪膜、防盗版膜,或者其它鉴伪暗记。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有更多更先进办法解决这些新课题。

第三,在新科技面前,要保证进馆照片档案的真实性、纪实性,除加强防伪鉴别手段外,最有保障的还是要培养档案部门自己的、有高度历史责任感和浓厚档案意识、掌握现代科学手段的档案摄影师,对本部门、本系统、本地区重要的事件、活动、有保存价值的历史遗迹、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等等,需要保留直观形象的,由档案摄影工作者亲自拍摄存档;对馆藏照片档案采取防伪措施;对开放的、可进入信息网的照片档案采取防盗版措施;对收集进馆的、由社会各界摄影师们形成的照片采取用计算机技术加以鉴别认定的措施。总之,要把住归档关。这些措施,需要档案工作者、档案科研部门加快研究的步伐,这也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第四,要树立和维护档案及档案部门的权威性。档案就是历史的真实记录,照片档案当然也不例外。为此,一方面档案部门要确保归档、进馆和向社会提供的照片档案确实无假,进、出档案部门的照片档案都要经过鉴别、盖上档案部门的印记、签上领导人的字,以示负法律责任,通过宣传和实践,树立档案部门公正无私、历史守护神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是更有力的,就是完善法律法规。在国际上,通过国际档案联合组织,建立国际性的保真防伪公约和保护照片档案著作权的法律、协定;在国内进一步完善《档案法》实施细则以及建立健全档案防伪、鉴别鉴定法规,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制定全国通用的照片档案鉴别鉴定以及公布、利用办法、通则,以法的约束力明确规定档案部门的权威。档案部门公布和利用档案要对法律负责,无论何人出假证、使用假档案,都要受法律制裁。

标签:;  ;  ;  ;  

数码摄影和照片文件_摄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