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苹果生产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生产技术论文,苹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本青森县位于日本本岛北部,栽培苹果已有120年历史,年产量49万吨,占全国苹果总产的50%,该县苹果生产技术基本上代表了日本的生产水平。青森县苹果园的管理十分精细,虽然果园机械化程度较高,但果园作务仍以人工为主,每公顷果园投入的平均劳动力为2400~2700小时,远远高于欧美国家,也高于陕西省。整齐的果园,规范的树形,硕大艳丽的果实表明其果园栽培技术水平是世界一流的。总结其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优良品种 青森县的主栽品种是富士,其次为王林,津轻和乔纳金。富士约占50%。早熟品种津轻占重要位置,陆奥、林、红、红奥等一批不必套袋的新品种的育成,大大增强了发展后劲。
二、疏花疏果 日本对疏花要求很严,基本上都是以花定果,疏花时只留中心花或健壮花。由于日本花期低温多雨,影响昆虫授粉,为增加果实种子数目,使果个丰满,特别重视人工授粉。授粉时侧重授中心花,因中心果的果型好,果锈少,售价高。留果量根据果间15厘米或按40∶1的叶果比进行。
三、果实套袋 日本套袋始于1920年,当时是为防止病虫害,二战后主要为减轻果锈,促进着色,还有减少糖分积累,风味变淡和耐贮的特点。目前1/2果园坚持套袋,梨、桃、葡萄亦不例外。陆奥套袋后果实呈粉红色,否则为绿色,故一年套两次袋,花后套一次,果实膨大后套第二次。这样既可防止农药,尘埃污染,又可防止果面锈斑,使果皮细腻嫩滑,商品率大为提高。红元帅、王林不强求套袋,随着自然着色的新品种选育和推广,苹果套袋处于下降趋势。
四、着色管理 主要抓套袋,使用反光膜和摘叶转果三项技术。第一次摘叶量为15~20%,第二次达50~60%。摘叶后根据果实受光情况及时转果,或用橡皮筋固定。果园普遍铺了反光膜,使包括萼洼在内的全部果面着色。
五、果园生草 果园实行行间生草是改善果园小气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不施化肥的一项有效措施,由于降水量大,产草量高,每年可割草3~6次,将草覆盖树盘或埋入地下,使果园有机质含量达到5%以上。
六、整形修剪 近年来新栽幼树以纺锤形、"Y"字型为主,15年生以上的大树以珠帘式为主。细长纺锤形树高3米,干高80厘米,全树均匀错落分布25~30个小主枝,树形规范,结果枝组生长健壮,枝条摆布合理,疏密适当,果实生长均匀、整齐。矮化树栽植密度为2×4米~2.5×5米,树高控制在3.5米以下。定植后于1.2米处定干,树型通用纺锤形。
七、无公害栽培 日本对无公害果品生产要求非常严格,凡生产中应用的农药必须经农林水产省鉴定登记后才允许使用,否则决不准应用于生产。市场对无公害果品的销售管理非常严格,凡进入市场的果品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曾来陕讲课的齐滕三郎是青森县知名果农,就因使用违禁农药被发现后,愧疾自负而自杀身亡。其被违禁农药喷过的果实责令摘除并就地销毁,并责令赔偿用药果园20米范围内其它果实的损失,说明政府对无公害栽培的重视。
八、采后处理 日本苹果出口量少,主要供国内鲜食,加工仅占10%。因此对外观要求很严。苹果分级多在农协选果场统一进行,选果都是由电脑控制, 可以从三个侧面监测果品色泽、大小、果型。分级质量与农协、产地、信誉联系在一起。有问题可直接追究到果农。苹果都用泡沫塑料网袋进行单果包装。
九、贮藏保鲜 青森县果品冷藏能力达85%,其中60%为普通冷库,25%为气调冷库,部分果农有数千标准箱的自备冷藏库,加上冷凉气候,可以保证苹果的周年应市。
十、减灾措施 为防霜冻,安装有电动风扇。为防鸟害,设有塑料网或瓦斯爆鸣器。为防台风,安装有铁制防风网。
联系电话:029-734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