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多维度的解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维论文,生活方式论文,当代论文,中国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变迁的社会基础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进入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不仅我国的经济体系逐步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而且社会生活中的其他各个领域,也都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迁。这一社会变迁最突出地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迁之中,因为在绝大多数人们的心目中,都保留着对过去物资匮乏时代的深刻记忆,因此,生活领域内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体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直观的,也是最真实的证据。1999~2000年间,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和美国未来研究所合作,联合进行了《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变迁》的课题研究。本文对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解剖所使用的数据,来自该课题的“问卷调查数据库”。(注:该课题的其他研究内容,还包括了30个样本的个案深入访谈(in-depth interviews),和7个样本的种族志描述(ethnographic descriptions)。课题组中方参加人员主要有马戎教授、刘世定教授、刘能博士、王兵博士和赵旭乐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参加了实地调查,在此特此致谢!)在对我们的调查方案进行具体阐述之前,我们首先对影响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形态的种种社会力量和社会机制,进行简要的概括。
1.消费和生活方式选择的全面扩展。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的逐步完成——表现为多元的所有制结构、有秩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以及政府角色的转变等——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社会消费品也有了极大的丰富,从而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和生活方式偏好。
2.从城乡隔离到城乡沟通。在我国实行多年的城乡二元分隔的格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加速,已经逐渐地崩解,导致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扩散到农村,使得某些农村区域(如东部沿海省份和大城市郊区地带的农村地区)成为转型中的新型农村,那里的人们不但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模仿着城市居民的某些生活方式要素。
3.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和经济理性。另外一个影响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重要社会力量,就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实行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改革,尤其是在住房、医疗和教育等领域中实行的相关改革。这一改革的实质,是改变了原来以工作单位为单元的社会保障和福利的供给体制,转而走向社会化和市场化的供给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实际上部分地承担起了社会福利和保障的责任,因此,我们也看到了人们在经济和消费决策方面逐步走向了一个更加长期化和理性化的阶段。
4.大众社会的形成和媒体在引导生活方式变迁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与经济转型相伴随,我们也还看到了社会结构领域的其他种种变迁,包括职业的多元化、技能的专业化、公民社会行动空间的发育,以及大众传播手段的繁荣等等,这样就使得中国社会从比较单一的社会向比较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而特别需要指出的,则是大众媒体在塑造人们的行为和态度方面所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来源,也成为影响人们决策的重要决定因素,特别是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各种决策。
5.全球化消费社会的诞生和生活方式认同感的多元化。改革开放的另一个重要社会后果,便是中国正式融入到世界体系,成为全球化消费社会和全球物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看到了中国消费品和消费文化的出口,我们也看到了各国消费品和消费文化,以及它们背后的生活方式理念的进口。在这样一个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相互交流和碰撞中,实际上为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塑造,提供了一个多元的认同基础。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方案说明。在概述了影响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变迁的重要社会力量和社会机制之后,我们接下来对《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变迁》课题组的问卷调查方案进行简要的说明。我们总共选择了10个调查点,其中7个城市样本点,3个农村样本点。问卷调查的单元是个人,每个调查地点的预定样本最为100人。7个城市样本的选点,综合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1)地理上的均衡分布;(2)兼顾城市规模;(3)调查进入的难度如何;(4)该城市民众生活方式的创新程度。而对于3个农村样本点,则又分别归为三类:(1)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2)大城市郊区的农村地带;(3)传统的农村地带。最后,我们的7个城市样本点是:北京、上海、重庆、广东东莞、辽宁锦州、江西萍乡和安徽马鞍山;3个农村样本点是:广东东莞的清溪镇(代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以及四川省成都市郊的双流县(代表大城市郊区的农村地带)和河北省磁县(代表传统的农村地带)的各一个乡镇。我们的问卷调查工作于1999年4月开始,到1999年12月,历经大半年时间全部结束。问卷主要采用调查员和被调查对象一对一问答式的填答方式完成,从而调查员对填答过程实施了较严格的控制,确保了信息采集的效度。我们总共发放问卷1078份,回收有效问卷1067份。
2.《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变迁》课题问卷调查的抽样策略。(1)抽样的原则不是为了获取有全国代表性的样本,而是比较侧重于那些可能代表今后十到二十年内生活方式之变迁趋势的人群,因此,在样本的数量分配上,针对年龄、教育程度和收入做了不平衡的加权分配,多抽了年轻人、高教育程度和高收入的人。
(2)各研究小组在出发前,或在到达研究地点之初,对当地的情况(如收入水平等)应该有充分的了解。对于预先确定的样本数量分配,可按三个步骤确定回答者的人选:第一,了解该研究地点人数上最重要的职业群体,比如国营企业就业者、政府或事业单位人员、个体户或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建设三分之一的样本人选可从工作单位或专业协会(如个体劳动者协会)中选定,访谈也在单位内(或有组织条件下)完成,包括找一个高中,访谈符合抽样框要求的中学生和老师。第二,针对该研究地点地理上集群居住的不同模式,如老城区或新村、公寓式居住小区,选定三分之一的人选,访谈在家居环境中进行。第三,另外三分之一的人选原则上要求挑选对未来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群,他们比较年轻、收入也高,过着并非传统的生活,比如从事艺术工作者、商业和服务业以及信息产业从业者、记者、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工作人员、作家,最后,当然要包括各类企业家等。但这些人选可能已经在前两个阶段中就已经入选了。所以需要各研究小组做出随机应变,进行判断性的抽样。
(3)3个农村地区的100份问卷,应该是镇上(或乡镇政府所在地)抽取67份,村里抽取33份。
表1 城市百份样本分配表(城市100个样本)
男性
女性
年龄区间 低收入 中等收入 高收入 低收入 中等收入 高收入
15~18 2 5
224 2
19~24 353
3 5 3
25~34 3 5
3
3 5 3
35~44 2 5
2
2 4 2
45~54 2 3
2
2 2 2
55~64 1 3
1
1 2 1
合计 1326 13 1322 13
表2 农村的镇样本分配表(农村的镇67个样本)
男性
女性
年龄区间 低收入 中等收入 高收入 低收入 中等收入 高收入
15~18 1 3
213 2
19~24 2 3
223 2
25~34 2 3
225 2
35~44 2 3
113 1
45~54 1 3
112 1
55~64 1 2
1
1 1 1
合计
917
9
815 9
表3 农村的村样本分配表(农村的村33个样本)
男性
女性
年龄区间 低收入 中等收入 高收入 低收入 中等收入 高收入
15~18 1 2
0.5 11 -
19~24 - 2
0.5 11 1
25~34 1 2
10.5 2 1
35~44 1 1
10.5 2 1
45~54 0.5
1
0.5 0.5 1 1
55~64 0.5
1
0.5 0.5
1 -
合计
4 9
4
4 8 4
三、中国各代分析架构的提出
问卷的数据录入和检验工作于2000年年初完成。通过对数据的初步分析,我们大致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即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目前还处在尚未完全分化的一个阶段,换句话说,不同的社会人群的生活方式还正处在试验阶段,尚未完全定型,或者还未完全摆脱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一些原型观念和行为的影响。这充分说明,虽然我们前面所描述的以经济领域的转型为主导的种种社会变迁,已经对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塑造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还刚刚开始,而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定型在时间上还要滞后于这些重大的社会变迁趋势。我们的一个主要支持证据,便是依据收入、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声望等级以及出生地等自变量,对生活方式各维度的因变量表现所做的相关和回归分析,都没有发现十分明显的差异。而在理论上来看,这些自变量都是与人们的生活方式选择和生活方式形态密切相关的。我们的惟一重要发现,就是年龄以及与年龄密切相关的某些人口学变量(如婚姻状况、是否生育等),在解释调查对象的生活方式差异上,具有相对较强的解释力。
在明确了年龄作为解释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差异的重要变量之后,我们主要根据我国各代人的社会经历和我国当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提出了关于中国各代的一个分析架构,把当代中国人分成以下五代,分别是:
1.战争和共和国的一代。包括所有在1945年以前出生的人。他们中的年长者,大多数都经历了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的动荡和灾乱,经历了军阀统治和抗日战争以及随后的内战;他们在盛年之时目睹了共和国的成立。而他们中的年轻者,则多数出生于抗战和内战时期,成长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美好时光,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共产主义信仰。对这一代人来说,他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战乱后国家的统一和重建,以及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同时,他们现在也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富强之路感触颇深。
2.“文革”的一代。他们是出生于1946~1955年之间的整整一代人。他们中的许多人曾经以知识青年的身份,上山下乡,名义上是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实际上则是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的牺牲品。他们出生于新中国的旗帜之下,对共产主义理想充满了热情,对领袖的号召充满了狂热。但是,“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带来的浩劫,加上他们的个人遭遇(被下放到农村,理想破灭;有许多人在政治斗争和迫害的大背景中,经历了家庭的悲欢离合),最终促使他们对“文革”进行了反思。“文革”对他们一生中最大的影响,是浪费了他们最宝贵的受教育的十年光阴。因此,这一代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自己的下一代寄托了自己年轻时候没能实现的梦想和期望。
3.恢复的一代。这代人的出生区间是1956~1967年。他们出生伊始,就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的接踵冲击,他们的童年没有什么幸福时光可言,也无缘享受现代的消费品。这造成了两个后果:一个是他们不同于“文革”的一代,没有理想主义的狂热,并且从一开始就是幻灭者和反思者;二来,他们的童年记忆也太多过去的印记,不像后面的两代人那样,从小就享受较高的物质文明。恢复的一代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也是投身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的改革开放大潮的生力军。他们中的许多人将是中国下一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精英。
4.三明治的一代。他们的出生区间为1968~1979年。其中出生越晚的人,童年记忆里“文革”年代的动荡印象越稀薄,而所享受的日常生活的物质条件则越来越好。和其他各代相比,他们的特点可能就在于他们是当代中国第一代比较完整地接受现代正式教育的一代人,因此拥有较高的人力资源素质。而之所以把他们叫做“三明治的一代”,也恰恰是出于这个原因:一方面,他们这代人的知识系统,要远远超过前面几代人意识形态主导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他们不但与后面“我字当头一代”共享了目前的全球化知识体系,同时又比“我字当头一代”更了解和熟悉传统的中国文化。
5.我字当头的一代。这代人包括所有在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人。伴随着他们的整个人生历程,中国社会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中国逐渐成长为全球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这一代人和前面所有各代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成长所处的得天独厚的物质环境。另外,这一代人的另一个重要结构性特点,就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因此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也不同于前面各代,他们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心目中的偶像和社会责任感等等,也和前面几代人有很大的不同。
全部的调查对象,按我们所提出的中国各代分析框架来看,具体分布数字如表4所示:
表4 调查对象按中国各代框架的频数分布
中国各代调查对象数
百分比
我字当头一代:15~20岁228 21.4
三明治的一代:21~32岁365 34.2
恢复的一代:33~45岁 229 21.5
文革的一代:46~56岁 151 14.2
战争和共和国的一代:56岁以上
94 8.8
注:由于更关心年轻各代在生活方式上的创新行为,因此我们在抽样时向年轻各代做了倾斜。
四、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各个维度的具体解剖
生活方式所涉及的面相当的广泛,由于篇幅所限,我们这里将对调查数据所展示的重要信息,进行概要的介绍,以便大家能够对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我们所提供的相关数据,也希望能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时间序列上的比较数据。
1.家庭、婚姻和孩子观。我们的调查数据证实了中国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的趋势。在被调查的1067人中,其家庭为2口、3口和4口之家的合计占73.7%,户均3.33人。在这一部分,我们主要设计了一些态度题,用于了解当代中国人的家庭观、婚姻观和孩子观。总体来看,各代人在家庭和婚姻观念上还保持着相当的一致性。
首先来看家庭观和婚姻观。我们发现,大部分调查对象都比较一致地同意以下的态度选项,如“忠诚和信任是婚后生活中最重要的”、“婚后应该赡养年迈的父母和祖父母”、“人结了婚就显得更有责任感了”,以及“双方不合,离婚是可以的”。但是,各代人在婚姻观的个别方面也开始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在结婚和离婚的动机方面。比如说,在是否为了父母也应该结婚、是否为了孩子着想就不考虑离婚了,以及人们到底应该在多大岁数结婚等问题上,各代人的态度就有了明显的差异。此外,也有相当比例的调查对象认可“人们可以为了经济利益而结婚”,表现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实用主义价值观,以及社会的整体上的宽容度在提高。参见表5。
表5 当代中国人的家庭和婚姻观
我字当头 三明治 恢复的“文革”的 战争和共
态度项
一代
一代一代
一代 和国一代
婚后应该赡养年迈的父母和祖父母98.7
98.4
99.2
98.7
92.5
忠诚和信任是婚后生活中最重要的93.3
98.6
97.8 100.0 97.9
人结了婚就显得更有责任感了86.6
87.6
93.0
96.7
94.7
双方不合,离婚是可以的78.2
86.5
74.6
76.2
69.1
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凑合
16.0
18.2
46.3
58.2
59.6
男人应该在30岁之前成家28.0
32.3
54.6
77.5 71.3
女孩子应该在28岁之前成家 36.0
45.8
64.2
79.5
73.4
结了婚就该要孩子 23.5
25.4
52.0
52.0
52.2
为了父母也应该结婚20.5
31.9
34.5
52.3
50.0
人们可以为了经济利益而结婚的 28.6
33.9
28.0
25.9
14.9
注:表中百分比为调查对象同意该项陈述的比例。
其次,在如何看待孩子的问题上,中国各代人也同时表现出了相同和相异之处。在孩子前途问题上,各代人都表示愿意为孩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为了孩子的前途,我会尽力而为”),这表明中国家庭文化中重视孩子的传统依然在延续之中。在孩子是否需要学会独立生活,以及是否应该像成年人那样平等对待孩子这个问题上,各代人的意见也大致相同,这表明中国社会已经认识到竞争力和独立性对孩子的将来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上述两个态度来看,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中国家庭文化逐渐发生转型的可能性。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全球文明的融合,强调个人独立或自立的观念将逐渐进入中国社会的视阈当中。这种全球文明融合的影响还表现在以下这个主题中,即对孩子的期望上。中国文化向来有一种望子成龙的观念,上面所说的“为了孩子的前途,我会尽力而为”正是这种家庭文化的具体表现。但是,随着西方家庭文化的渗透和媒体的引导,中国人在对待孩子的期望上面也出现了转向(至少是观念上的转向):有不少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可以接受自己的孩子过普通人生活的事实,尤其是年长各代(参见表6“我并不指望孩子将来出人头地,只要正常生活就可以了”条)。
与此同时,本研究也涉及了家庭文化转型的另一个维度,即各代人在抚养孩子问题上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虽然各代人中的多数人仍然认为抚养孩子能够给他们带来乐趣,但是已经可以听到持反对意见的声音(如果引入性别变量的话,那么年轻女性中持反对意见的比例可能更高)。因此,虽然人们仍然体认到孩子所带来的乐趣,但是他们也分明感受到了抚养孩子的艰辛。值得注意的是,年龄越大的各代人认为抚养孩子比较麻烦的比例超出了年轻一代,尤其是没有为人父母体验的“我字当头一代”。这可能和物质匮乏时代留给做父母的艰难记忆有相当大的关联:毕竟抚养孩子是一项资源消耗型的功能性行为。
抚养孩子的反面,就是子代对父代的赡养。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是东方社会所特有的家庭文化特质。但是,即使在这一点上,我们也看到了转型的迹象:正当中年的“三明治一代”和“恢复的一代”中,有相当比例的调查对象明确地表达出了这样一种意图,即在自己年老时,不需要孩子一定得照顾自己。这既和他们目前的年轻心态和良好身体状态有关,也和未来可预期的、由于生活节奏和人口迁移速率加快所导致的各代分居状态有关。
表6 当代中国人的孩子观
我字当头 三明治 恢复的 “文革”的 战争和共
态度项 一代
一代
一代一代
和国一代
为了孩子的前途,我会尽力而为 90.0
94.7
98.798.0
94.5
孩子需要学会如何独立 98.0
98.9
96.997.3
98.9
孩子应该和成年人那样同等看待 57.2
69.7
64.065.8
64.4
我并不指望孩子将来出人头地,只
要正常生活就可以了
46.3
66.7
67.171.9
80.0
抚养孩子是人生的一种乐趣
70.0
82.1
84.483.9 82.2
抚养孩子太麻烦了 23.7
38.9
39.545.9 45.5
我老了后,孩子应当照顾
我——不同意
22.0
38.8
35.620.1 20.0
注:除了特别注明的外,表中百分比均为调查对象同意该项陈述的比例。
2.金钱观和日常消费取向。从调查数据来看,当代大多数中国人都持一种实用主义的和现实主义的金钱观:他们的储蓄意愿仍然十分强烈,既表明了人们充分地考虑到了自己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问题,又表明了人们仍然保持着延迟消费满足的积累取向。同时,虽然他们并不认为金钱代表一切(比如说,金钱并不一定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而一个人要是只知道挣钱的话,那么也是很不幸的),但是他们也并不排斥生活中金钱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有关金钱观的具体数据,参见表7。
表7 当代中国人的金钱观
我字当头 三明治 恢复的 “文革”的 战争和共
态度项一代
一代
一代一代
和国一代
我会为了今后的生活有保障而存钱86.7
90.7
87.8 92.1
90.4
钱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主要
标志——不同意76.6
67.9
56.8
60.9
64.9
一个人只知道挣钱是可悲的 83.2
87.1
79.5 78.2
69.1
良好的经济基础是生活幸福的保障84.1
91.6
92.6
96.0
88.3
钱就是用来花的
65.1
77.2
76.7
79.5
68.1
注:除了特别注明的外,表中百分比均为调查对象同意该项陈述的比例。
从日常消费取向来看,各代人的主要消费方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调查问卷中,我们专门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即询问调查对象,如果额外给他一笔钱,他会怎么花?在回答中,各代人的消费倾向差异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有的希望和朋友们一起聚会,有的表示会花在娱乐活动上面,有的则愿意购买书和音乐制品。但各代人也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答案,那就是购买实用大件(这也是现阶段中国人消费实用主义的一个具体表现)。有关消费取向的具体数据,参见表8。
表8 “如果您手头有一笔额外的钱要花,您会怎么花?”
我字当头 三明治 恢复的 “文革”的 战争和共
消费选项一代
一代
一代
一代
和国一代
购买实用大件 37.255.2
52.7 53.0 38.7
买自己向往已久的书或音乐带62.4
33.0
16.4 14.6 9.7
买自己很喜欢但不一定必备的衣服19.0
19.5
18.1
9.9
5.4
娱乐和游玩40.7
37.6
24.8 15.9
19.4
跟朋友聚会24.3
26.4
16.4 10.6 7.5
在饭店吃顿好的
6.27.49.7
4.0 5.4
在家里吃顿好的 7.110.2
11.9 13.2 9.7
注:由于本题最多可选三项,因此每代合计数(纵栏合计)都有可能超过100%。
总体而言,当代中国人在日常消费行为中,虽然面子文化仍然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但我们却处处可以发现人们消费活动中的实用主义倾向。举例来说,尽管在年轻人当中,购买的标准常常是,看到自己喜欢的就买,但在年长各代当中,货比三家常常是一个不言而喻的标准。尤其反映人们的实用主义消费观的一个证据是,虽然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说自己喜欢名牌产品,但在他们真正做购买决定时,主要考虑的却不是品牌因素。参见表9。
表9 当代中国人的消费取向
我字当头 三明治 恢复的“文革”的战争和共
消费取向 一代
一代
一代
一代 和国一代
在食品店里,我常买些原来没计划
要买的东西
54.6
51.2
39.4
35.1
31.9
我在不同的商店购买食品来省钱 40.5
37.3
46.5
60.9
61.7
买东西时,我通常都要货比三家 60.1
68.0
66.8
81.4
87.2
我宁可多花点钱,也要买名牌--
不同意93.8
87.9
86.9
91.4
85.1
注:除了特别注明的外,表中百分比均为调查对象同意该种消费取向的比例。
3.工作和职业发展。学习和培训已经成了当代中国人争取成功职业生涯的必备条件。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从“我字当头一代”,到“战争和共和国的一代”,承认自己在业余时间里曾经参加过培训和学习的调查对象的比例,分别为70.2%、79.0%、65.6%、57.3%和50.0%。因为面临日益规范且竞争日益激烈的人力资源市场,人们不但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以便保住自己的职位或者获得提升,而且还需要为换工作而准备。表10给出了中国各代人之所以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具体理由。
表10 “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和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我字当头 三明治 恢复的 “文革”的 战争和共
学习和培训的目的 一代
一代
一代一代 和国一代
提高工作能力,把目前的工作做得
更好 60.6
76.2
83.4
73.5 54.8
为更换工作做准备 18.2
30.86.96.0
2.4
希望得到提升 12.1
19.0
11.73.6
4.8
我担心跟不上工作中日益变动的需
要
39.4
28.9
22.1
20.5 11.9
注:由于本题最多可选三项,因此每代的合计数(纵栏合计)都有可能超过100%。
此外,我们还专门对当代中国人的职业观进行了调查。就自主创业这一点来看,三年前的中国人还处在一个十分矛盾的局面:他们既羡慕自己做老板的自由,却又担心自己做老板的风险。就所有制方面的考虑而言,许多年轻人已不再认为国营企业能够提供稳定且高报酬性的工作,相反,他们更多地转向了外资和私营企业。其次,与年老各代相比,年轻各代明显地认为自己现在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作为劳动力中的中坚力量的中间三代,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体验到了工作领域对自己提出的越来越高的技能要求。最后,在决定晋升的主要因素方面,也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即相信“业绩论”的人数,已经大大超过了相信“年资论”的人数。参见表11。
表11 当代中国人的职业观
我字当头 三明治 恢复的“文革”的战争和共
态度项一代
一代
一代
一代 和国一代
自己做老板是很冒险的 53.6
71.2
78.6
78.3
71.6
自己做老板,可以不受别人限制 53.6
54.8
61.8
71.3
50.6
在国营企业中工作要比在其他
地方工作稳定 55.4
37.5
52.3
65.0
59.3
在私营企业工作和在国营企业
工作一样有前途 59.0
72.7
71.8
66.4
65.5
比起两三年前,我有了更多的
就业机会
59.6
64.2
51.4
41.3
37.0
过去两三年中,我工作中的技
能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49.0
69.2
66.8
65.7
46.9
如果我工作努力良好,我就会
得到提升
52.9
54.7
39.1
29.4
45.7
如果我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后,
我就会得到提升11.8
17.2
17.3
14.7
18.5
注:表中百分比均为调查对象同意该项陈述的比例。
4.社会交往。在社会交往这一块,我们大概设计了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涉及中国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另一个则关注中国人社会交往范围的变化。在社会支持网络方面,虽然家庭成员仍然是最重要的救助对象和施助源泉,但是另外一些传统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支持关系,如亲戚、邻居等,其在整个社会支持体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而更具现代性的社会关系,如同事关系和朋友关系,则日益呈现出它们的重要性。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同事和朋友关系已经成为提供情感支持的最重要的源泉。至于工作单位/学校和老板/上司这两个来源,由于单位制的衰弱,以及现代社会强调公私分明的界限,可以预想它们将逐渐退出社会支持体系的核心部分。另外,我们也发现,公共福利机构几乎不在人们的求助名单之列,这是和我国公共福利机构目前的发展现状十分相关的。
表12 “当您需要其他人帮助时,您从下列哪些人中得到的帮助最多?”
注:由于本题最多可选三项,因此每代的合计数(纵栏合计)都有可能超过100%。
其次,为了测量中国人社交范围的变化,我们设计了三个问题,分别询问过去两三年间,社交范围的变化情况,以及人们对今后两三年内社交范围变化的预测,以及导致社交范围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显示,年轻各代社交范围的变化程度远远超过年老各代,而且年轻各代对社交范围的未来变化也都有十分正面的预期(参见表13)。
表13 当代中国人过去两三年间和未来两三年间社会交往范围的变动情况
我字当头 三明治 恢复的“文革”的 战争和共
社会交往范围是否有变动一代
一代
一代
一代 和国一代
1.过去两三年间,您的社会交往范围有没有比较大的变动?
有很大的变化 30.4
31.2
25.4
22.5
19.1
有变化,但变化不大
37.4
42.5
23.7
16.6
11.7
基本上没有变化32.2
26.3
50.9
60.9
69.1
2.在今后两三年中,您的社会交往范围会有比较大的变化吗?
会有较大变化 67.5
48.5
34.5
21.2
22.3
不知道24.1
30.1
23.1
18.56.4
不会有较大变化 8.3
21.4
42.4
60.3
71.3
社交范围的变化,和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步伐是相一致的:居住格局的变动(拆迁、购买商品房和新兴小区的出现)、工作的变动和业务的扩展、接受教育和培训机会的扩展、参加社团组织和公共活动等,以及新型交流手段的使用(如互联网)等等。当然,各代人由于各自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他们所给出的可能导致社交范围变迁的理由也各有侧重。
表14 “如果今后两三年内您的社会交往范围会有较大的变化,那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我字当头 三明治 恢复的“文革”的 战争和共
社交范围变化的原因一代
一代
一代
一代和国一代
上学 44.25.63.86.3 0.0
搬家
5.15.1
10.1
12.5 19.0
参加某个组织/某项集体活动13.57.37.6
18.8 23.8
结婚/离婚 2.6
12.90.03.1 0.0
换工作/开始工作
39.1
52.2
36.7
28.1 9.5
业务交际的原因 5.8
30.9
39.2
34.4 28.6
职务晋升
1.35.67.60.0 0.0
偶然认识一个对自己有影响的人3.88.98.9
3.1 0.0
和别人交往的手段变化了 7.112.4
10.16.3 4.8
自己对社交的态度改变了 9.011.28.93.1 0.0
注:由于本题最多可选三项,因此每代的合计数(纵栏合计)都有可能超过100%。
从表14来看,“我字当头一代”把上学(接受教育)看成今后社会关系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也是符合事实的,因为教育制度就像一把筛子一样,决定着人们的社会流动的方向:良好的教育将给人们提供向上流社会流动的便捷途径。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工作领域提供了各自社会关系变迁的另一个主要来源:职业流动的速度和商业扩展的速度的逐渐加快,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形状和特性。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参加社团活动(尤其是社区所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是他们认识新朋友的一个主要途径。
5.对科技产品的追求。在中国,科技产品的拥有和使用已经成了人们生活方式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也成了人们自我认同感建构当中的重要维度。同时,高科技产品的使用,不仅是生活中的,也是人们工作领域的一项重要技能,因此,拥有高科技产品(如小型便携式数码电子产品),也日渐成为人们最重要的社会资本标记之一。总体来看,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各代人都表现出了对高科技产品的追求,尽管年轻人的欲望更明显一点。(见表15)举例来说,对手机的需求体现了现代生活对空间移动性的极大强调,对互联网的需求则表现出了人们渴望拥有自由充分的信息沟通渠道的要求,而对可视电话的需求,则表明了对通讯工具方面的最新高科技的消费欲望。
表15 “您在下一年希望能拥有什么样的通讯工具?”
注:由于本题最多可选三项,因此每代的合计数(纵栏合计)都有可能超过100%。
下面我们就以互联网认知度和使用意图为例,来说明当代中国人对高科技产品的消费模式。我们首先来看1999年夏天时候,中国城乡居民对互联网的认知度。我们发现,年轻各代对互联网的认知度,即他们当中“知道”或“听说过”互联网的人,要远多于年长各代(各代的认知比例,从“我字当头一代”起,依次为68.9%、74.8%、59.4%、49.0%和48.9%)。而最近三年又正好是互联网在中国高速发展的三年(据统计,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中国的网民总数已经达到了4580万人),因此,可以预计,现在人们对互联网的认知度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我们又针对那些回答“知道互联网”的人追加了两个问题:首先,询问他们有没有上网的兴趣,其次问他们上网主要做什么。调查数据表明,至少有超过四成(40.8%和43.8%)的“‘文革’一代”及“战争与共和国一代”的中老年公民表达出了上互联网的兴趣,而年轻各代中,有上互联网兴趣的人则大大多于比他们年长的那两代人,从我字当头一代起分别达到了87.6%、77.8%和54.0%。对使用互联网意图的调查,基本上反映出在1999年夏、秋时候,中国公民还处在网络使用的初级阶段,因为人们使用互联网的目的主要是在搜寻或阅读信息,或者把互联网当作检索信息的一个方便渠道;或者把它看作非官方新闻的主要来源,而诸如个人主页设计和展示、电子商务等主动性网络利用行为,还只占少数。从代际差异来看,年轻各代更多地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如网上聊天等)和娱乐(如MP3音乐下载等),而年长各代则更愿意在网上查看国际和国内新闻。具体数据参见表16。
表16 “如果您有上互联网的兴趣,那么您上网主要做什么?”
我字当头 三明治 恢复的“文革”的 战争和共
上网主要做什么? 一代
一代一代一代 和国一代
获取信息,如上网上图书馆等
36.5
51.050.0
26.7 22.7
看国内新闻8.8
15.025.0
20.0 22.7
看国际新闻17.5
20.5
30.3
26.7 31.8
网上实况转播(如体育比赛等)
3.64.51.3
10.0 4.5
娱乐
24.8
20.5
11.86.7 4.5
和我的社会网(如朋友等)进行交流
16.1 22.0
10.5
10.0 9.1
扩展我的社会关系网络 13.7
12.59.23.3 4.5
通过个人主页向外界推销自己 4.42.51.3
0.0 0.0
为了生意进行电子商务
7.3 2.05.33.3 9.1
为了个人目的使用电子商务
4.4 7.56.63.3 9.1
(如网上购物等)
注:由于本题最多可选三项,因此每代的合计数(纵栏合计)都有可能超过100%。
6.时尚。中国人对时尚的看法怎样呢?他们认为自己的时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总体来看,中国人更多地把观念上的新颖性看作自己跟上时代的表现。因此,时尚更多的是精神性的(如果想观念、行为举止、日常礼仪和休闲理念方面的标新立异),而不是纯粹物质性的。而在所有的物质性时尚项目中,则以“服装饰物”和“发型和美容”这两项与人的外表呈现密切相关的领域为当代中国人物质性时尚的主要表现领域。参见表17。
表17 “如果您是追求时尚的人,那么您的时尚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字当头 三明治 恢复的 “文革”的 战争和共
时尚的表现维度
一代
一代一代 一代 和国一代
思想观念
42.1 60.751.054.276.5
行为举止 22.4 26.247.658.329.4
休闲的方式
31.6 33.625.5 8.3 5.9
日常礼仪 22.4 22.425.516.723.5
服装饰物
59.2 46.747.141.747.1
发型和美容
23.7 21.525.520.817.6
居室装修 10.5 22.419.6 4.217.6
饮食 9.2 7.5 7.8 8.311.8
语言和肢体动作3.9 11.2 5.9 8.311.8
对待科技产品的态度
21.1 27.111.8 4.3 0.0
注:由于本题最多可选三项,因此每代的合计数(纵栏合计)都有可能超过100%。
7.娱乐。在大众媒体和商业力量的双重推动下,中国社会正迅速走向一个娱乐化的社会。娱乐成了许多社会活动的最终目标。但是,我们的调查表明,在中国人追逐和享受娱乐的同时,他们的内心却正被一个悖论做折磨着。这个悖论就是:娱乐当然是好的(因为“娱乐可以缓减现代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从事娱乐活动有利于身心健康、增长知识”),但是娱乐却也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和精力上的负担(“从事娱乐活动太花钱,应少去为好”):娱乐不但是一种非实质性的奢侈的消费,而且过度沉溺于娱乐之中也会消除人们的上进心(“人们现在太热衷于娱乐了”)。有关当代中国人的娱乐观的各项数据参见表18。
表18 当代中国人的娱乐观
我字当头 三明治 恢复的“文革”的 战争和共
态度项
一代 一代
一代一代 和国一代
从事娱乐活动有利于身心健康、增
长知识95.6
95.9
94.896.7 95.7
娱乐可以缓解现代生活所带来的巨
大压力91.3
91.0
85.688.1 82.0
人们现在太热衷于娱乐了56.6
53.2
56.358.9 57.4
从事娱乐活动太花钱,应少去为好30.7
32.4
48.548.4 45.8
注:表中百分比均为调查对象同意该项陈述的比例。
在这种悖论下,除经济上尚未独立的“我字当头一代”(因此并不对娱乐活动的经济成本有特殊的体会)之外,其余各代在展望未来两三年内自己的娱乐活动的变化趋势时,都表现出了比较节制的姿态。
表19 “预计在今后两三年内,您的娱乐活动会有什么变化吗?”
我字当头 三明治 恢复的“文革”的 战争和共
态度项 一代一代一代一代 和国一代
参加娱乐活动更多了32.3 14.3
13.710.7 12.8
参加娱乐活动少了
4.9 7.75.3 4.0
2.1
在娱乐活动上花的钱少了 1.3 2.22.2 0.7
4.3
在娱乐活动上花的钱更多了
8.4 11.34.0 3.3
4.3
会增加新的娱乐活动项目
24.8 22.6
15.0 9.3
6.4
保持和以前一样的水平 22.1 35.0
52.967.3 64.9
那么,当代中国人最喜欢的娱乐项目是什么呢?调查数据显示,在所有娱乐项目中,“看电视”成为年长各代首屈一指的娱乐方式。而年轻各代的娱乐活动则更丰富多彩一些:听音乐、阅读、从事户外活动/体育活动和上网打游戏等,都是他们比较中意的娱乐项目。这些娱乐项目的特点是,活动可以在一个比较私密的个人空间中展开,而原来传统的娱乐,如打扑克、下棋和打麻将等需要在一个较公开的社会空间中展开的娱乐活动,则明显地处于衰弱之中。值得指出的是,各代中都有一些人把聊天当作自己的一项娱乐活动,至少表明现代社会当中,情感和言语交流对于身心休闲的重要性。
表20 “您现在的主要娱乐活动是什么?”
我字当头 三明治 恢复的“文革”的 战争和共
主要娱乐项目 一代
一代一代一代 和国一代
看电视
28.9
35.143.9
60.3 62.8
打扑克
12.7
17.3
15.8
16.6 14.9
下象棋8.85.87.5 8.6 11.7
打麻将 3.9
15.120.6
19.219.1
与别人聊天
28.9
28.8
24.623.227.7
看电影、戏剧和表演16.2
17.85.37.3 5.3
阅读 42.5
40.833.3
25.223.4
听音乐57.739.5
30.7
26.519.1
跳舞 4.8 6.37.57.9 3.2
户外运动/体育运动
37.3 28.5
25.529.8
35.1
玩电脑游戏、上网18.0 11.87.9 1.31.1
旅游 2.2
6.84.8 2.65.3
唱卡拉OK 7.9
8.211.47.34.3
注:由于本题最多可选三项,因此每代的合计数(纵栏合计)都有可能超过100%。
鉴于看电视是我国民众最重要的娱乐活动,因此我们特意设计了一个题目,询问大家最常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结果表明:新闻时事类节目最受欢迎,尤其是受年长各代的欢迎。影视剧也是各代都比较欢迎的节目。年轻各代比较喜欢看的是音乐节目,尤其是MTV。体育节目和综艺节目也分别受到了各代人的青睐。
8.社会问题意识。针对中国人的社会意识,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当然,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公务员的腐败问题。年轻各代中,关心环境问题的人也不少。此外,不孝敬老人、市场秩序失衡问题、公共道德退化问题、改革的出路和方向、子女教育问题和贫困问题等,也在调查对象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之列。
表21 “您认为目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我字当头 三明治 恢复的“文革”的 战争和共
最突出的社会问题 一代
一代一代一代 和国一代
公务员的腐败 60.866.3 62.9
72.7
69.6
环境问题 49.838.1 31.4
30.7
23.9
不孝敬老人28.222.7 24.9
30.0
28.3
商人违背商业道德 18.124.7 26.6
28.7
23.9
社会公德退化 27.824.7 23.1
24.0
17.4
改革的出路和方向 18.126.0 23.6
24.7
18.5
子女教育问题 13.216.7 28.4
22.7
23.9
贫困问题 13.215.2 16.6
10.7
15.2
注:由于本题最多可选三项,因此每代合计数都要超过100%。
五、结论
以上我们在八个重要维度上,对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形态进行了简要的描述性说明。除此之外,我们的调查问卷还对人们的迁移愿望、健康实践、宗教实践以及媒体利用模式等进行了专门的调查。此处由于篇幅所限,没有一一展开。
在本文的最后部分,我将根据自己在处理《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变迁》课题组所获问卷调查数据时的一些感受,得出以下几个总体上的结论:
1.我们最主要的一个结论,就是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还没有完全定型,也没有完全按照人们的各项社会—经济指标,进入到一个明显分化的阶段。在人们对各类生活方式问题的回答中,有多种原则在同时起着作用:不但多年以来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形成的各种习惯还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的态度和行为;而且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引入,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人们模仿的对象。因此,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形态,基本上还正处于形成和分化的初期阶段。
2.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加速,因此,在我们所使用的各代框架中,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各代内部的差异将会越来越显著。比如说,我们还可以把“我字当头一代”分成几个亚代:因为随着社会变迁节奏加快,每隔3~5年,人们的成长环境和社会氛围就有一个大的变化,各亚代之间就有疏离感。因此,今后中国各代之间的时间间隔将会大大地缩短。代将从一个主要以生物学为基础的概念,转化成一个主要以社会学为基础的概念。
3.总体来看,中国人在生活中表现出明显的态度(或愿望)和行为之间的差距来,其深层根源可以归结为中国人特有的“面子文化”,即人们往往十分注重社会的评价,而在实际行为表现上,却并不与自己的立场和姿态相一致。这一方面是过去总体性社会强求的社会服从所遗留下来的痕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社会比较和社会压力的那一面。举例来说,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都同意“自己应该照顾年老的父母和祖父母”,但是当问到是否同意“父母应该和成年子女住在一起”时,却有将近一半的调查对象表示不同意,认为照顾年老的父母并不一定要以共居为前提。此外,很多调查对象明确地表示自己喜欢名牌产品,但是真正购买名牌产品的人却只占极少数。还有许多人希望自己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但同时又承认自己缺乏找到理想工作的必要技能。
4.当然,在看到各代之间的差异时,我们也要看到代际之间的连续性,尤其是文化价值观上的传承性。我们的问卷调查数据充分表明,中国各代之间在文化价值观方面,还是有许多共享的内容的,尤其是在家庭、婚姻和孩子教育等方面的观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