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 266500
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中采用蔗糖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3月期间收治的66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照组给予硫酸亚铁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蔗糖铁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转铁蛋白饱和度及血清铁蛋白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中,在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基础上,给予蔗糖铁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蔗糖铁;血液透析患者;贫血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常见表现就是贫血,尤其是体现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肾功能衰退程度与贫血程度成正比[1]。在临床上治疗贫血一般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进行治疗,而在实践中发现,此药物应用中会发生抵抗,对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铁剂补充,以提升治疗效果。我院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此基础上给予蔗糖铁效果明显,为进一步探究其治疗效果,本文选取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3月期间收治的66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33例,其中对照组由21例男性患者和12例女性患者组成,年龄在32-76岁,平均年龄为(46.8±4.6)岁,血红蛋白在55-71g/L之间,血清铁蛋白小于200µg/L。观察组由20例男性患者和13例女性患者组成,年龄在30-75岁,平均年龄为(46.7±4.5)岁,血红蛋白在53-70g/L之间,血清铁蛋白小于200µg/L。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排除标准:急性感染、严重营养不良、恶性肿瘤、严重肝病、精神疾病等疾病排除。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进行皮下注射,每周给予2次,4000U/次[2]。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硫酸亚铁进行治疗,饭后进行口服,200mg/次,3次/d;观察组给予蔗糖铁进行治疗,将生理盐水100mL与蔗糖铁100mg混合,在患者血液透析完成前1h进行静脉输入,2次/w。如果患者铁剂量为1000mg时,对剂量进行调整,每1个月给予1次,100mg[3]。对两组患者进行4个月的观察,两组患者均进行2次/w,4h/次的血液透析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转铁蛋白饱和度及血清铁蛋白进行观察;对两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进行监测。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对研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当P<0.05时表示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转铁蛋白饱和度及血清铁蛋白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3 讨论
血红蛋白合成的主要原料就是铁,也是缺铁性贫血致病的原因,对于血液透析贫血患者而言,对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无反应或者低反应,无法改变贫血,甚至是加重贫血的情况[4]。铁剂进行口服,可对铁代谢平衡进行维持,然而由于生物利用性受限,且对肠胃吸收功能的要求较高,因此,补铁静脉治疗效果较好。蔗糖铁作为多核氢氧化铁,是大分子结构,防止从肾脏中清除,有稳定的结构,在静脉注射的基础上,将铁离子进行释放,在红细胞生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
综上所述,在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中采用蔗糖铁效果明显,有利于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转铁蛋白饱和度及血清铁蛋白各项指标的改善,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宇然,谭凤娇.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7):71-72.
[2]田密,孙广萍,李德天等.静脉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4):206-208.
[3]朱征西.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400-5403.
[4]谭江平,黄远航.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3,12(10):763-765.
[5]曲兆莉.蔗糖铁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慢性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5):619-621,622.
论文作者:薛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6
标签:患者论文; 蔗糖论文; 红细胞论文; 血液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两组论文; 蛋白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