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主张——“明理”数学论文_张毅平

我的教学主张——“明理”数学论文_张毅平

张毅平 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 400000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3-198-02

一、提出背景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具有严谨的、条理清楚的、具有逻辑结构的知识实体,数学的推理和它的结论是无可争辩、毋庸置疑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数学是一门需要讲道理的学科。正如英国学者P•欧内斯特(P. Ernest)所说:“数学教学的问题并不在于寻找最好的教学方式,而在于明白数学是什么……如果不正视数学知识的本质问题,便解决不了教学上的争议。”

以往,我们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知识是教师的要务,会解题是学习的重点,教学的定式、题型的标志、套用的方法、按部就班的模仿,使我们的学生不断地进行机械的数字操练。以至于课程改革走到今天,有些老师的课堂,特别是在某些培训中心,这种现象依然屡见不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让原本以逻辑性著称的数学学科,变成了“不讲理的学问”,仅要求学生记得住、能计算、会解题,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更别说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了,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使原本容易学的学科变成了令人惧怕、生厌的学科。

构建“明理”的数学课堂,确立“明白数学道理,凸显数学本质”的观念,就是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数学知识的背景性知识,将问题的来龙去脉或困惑恰当地呈现在数学课堂上,从而培养学生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地讲理和推理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紧扣问题本质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求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便成为我一生数学教育事业上孜孜不倦努力的方向。

二、概念诠释

所谓理,即道理,泛指理由、情理或事物的规律。数学道理,从广义来说,包括数学文化、数学素养、科学方法、理性精神等;从狭义来说,数学学科的定理、法则、算理,以及蕴含在数学中的因果、逻辑,规律等等都属于数学道理。“明理”数学,简单地说,就是明白数学的道理。数学教学处处皆有道理,教学要做到有理可循、有理有据,要想学生能“明理”,数学教师必须首先“明理”,并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明晰道理,把道理清晰地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更具生命力。这正如郑毓信教授所说:“优秀教师的特色不应局限于教学方法或模式,也应体现其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反映他对学习和教学活动本质的深入思考。”这谈到的也就是“数学道理”了。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数学道理,有哪些呢?也就是构成明理数学的三要素:

首先,应该是理解并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编排体系,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在内容领域和板块中的位置、意义、作用,与其他内容的从属和横向关系(纵横关系),对内容进行细化并明晰依照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连贯性的知识序,实现教学内容的新旧联系、从低到高、螺旋上升,以知识序确定教学序并确定教学目标、教学事件、形式方法、轻重详略等等。

其次,应该理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包括数学知识的产生、性质以及结构等,理解知识的内涵,才能引领学生追溯数学知识的本源,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

另外,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渗透数学思想也应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方面。这有待于教师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中,后续将进一步阐明。

三、“明理数学”的主要表征

(一)教师自身能“明数理”。

对数学教师来说,在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展示既定的数学知识,还必须能够解释其中的道理:为什么要认识它?它是怎么产生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学知识之理,它涉及教师对数学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样的数学内容,学生学到什么样的数学,取决于教师带进课堂中的对数学的理解,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还需要“明教理”。

“明教理”,就是掌握和运用教学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决定教学效果和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数学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学科功底、对教学方法有透彻的了解,根据学生、教学内容的需要和自己的特点选用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教学方法,自觉地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当然,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随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因情境变化而变化,因教学对象的差异而调整,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三)教师更需要“明学理”。

“明学理”,就是在教师明数理、知教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其核心是针对学生、适合学生进行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知识从根本上来讲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主动建构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以主观的分析或者解释去替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可往往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个知识这么简单,怎么就教不会呢?”“这个题目都讲过好几遍了,怎么还这么多学生不懂呢?”诸如此类的困惑,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常常立足于成人的角色,不自觉地把成人的认知规律当成儿童的认知规律,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比如: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已有认知是什么?新知学习的障碍是什么?学生错误的本质是什么?),而直接从成人的角度对学生的困惑和错误进行重复讲解。这样一来,不仅无法解决学生的认知困惑,反而让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四、“明理数学” 的实施路径及策略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做到“明理”呢?经过笔者课堂教学实践和不断反思总结,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策略去实施:

(一)创设说理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想敢问。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和谐的、自由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对学生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多一些赏识与鼓励、多一些尊重与期待,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使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抒发灵性、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

(二)留足互动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

在课堂上,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课堂教学情景:教师先提出一问题,再让生举手回答,结果是指名一个同学回答后,有的教师则为了“方便、省时”,对着这位学生连续提出好几个问题,进行师生“一对一”的问答,全然不顾其他学生的课堂反应。这些做法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没有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并留足时间,给予学生参与思考,讨论交流的空间,去思考,去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悟其理。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对于教学方法,重要的是学会运用,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考虑到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和短处,选择最能发挥其作用,能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综合使用,提高教学方法的效用。

(四)方法指导有效到位,让学生学会说理。

俗话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活动是数学思维的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从语言的准确性中能体现思维的缜密性,从语言的连续性中能体现思维的逻辑性,从语言的多样性中体现思维的丰富性。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说理、说想法、说过程等一系列动口说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说把内心的数学心里思维表达出来,进而帮助教师观察、发现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和深刻程度,及时调控,保证学习效果。

总之,我的“明理”数学,就是要摒弃教师“独白”式的教学方式,提倡尊重、平等交流的“对话”式教育,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堂时间和思维空间,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体会和表达数学的本质,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让课堂充盈生机、智慧和活力,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论文作者:张毅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3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我的教学主张——“明理”数学论文_张毅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