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的问题设计论文_张尚瑾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的问题设计论文_张尚瑾

甘肃省古浪县裴家营职业中学 733104 

一、遵循问题设计的原则

1.问题设计要有生活性。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问题的设置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如学习“菱形的性质”一节时,教师带了一个可伸缩的衣帽架展现给同学们,将它伸缩成各种形状的菱形,并说固定在墙上既美观又实用,为学生提供了生活的氛围。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2.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课堂提问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所以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启发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在老师的适当提示下,学生经过思考能够循序渐进地认识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必须合理、巧妙,具有很好的启发性,让学生能从中学会思考。

3.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唤起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情感,增强目标意识。无病呻吟的设计非但不能使学生领悟要领,相反更容易使他们误入歧途。因此,问题情境的设置要触及问题的本质,要针对教材、针对学生。

4.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之一是“手段——目的”的分析策略,它的基本点是把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解决子问题逐步消除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围绕某个总“问题”的解决而设计一些子“问题”做铺垫,来降低思维难度,这就是“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5.问题设计要有创新性。问题是思维的开始,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思考,有了思考就能进行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因此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提出问题常常比解决问题更显得重要。”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能有效开发数学创新学习的潜能。所以,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形,通过“问题”设计把科学数学发现的过程简单地重现于课堂,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给予学生充裕的空间和时间来进行探索发现和猜想,这样就会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探究问题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1.设计趣味性问题。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皮亚杰曾提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数学教学的问题设计中,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及年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之一。

2.设计应用型问题。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灵活利用教材,并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数学现象,经过加工,使它能为课堂服务,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应用型的问题不仅能有效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增强学生的运用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开放型的问题。开放性问题具有多向性、变异性的特点,在思维方面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这样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又能使他们思路开阔,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的状态。这些开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4.设计诊断型的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动态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诊断性的问题,让学生经历出错、知错、改错、防错的过程,充分暴露其思维过程的缺陷,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防止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

三、把握问题设计的时机性

1.在新课引入处设计问题。心理学表明,初中学生的最佳注意时间是课堂的前15分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新课一开始我们就要设置问题,用问题引入新课,直接进入问题的情景之中,利用这时大脑的最佳兴奋状态,让学生集中思想,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设计问题。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非常紧密,每一个新的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的知识基础上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准确把握新旧知识的联接点,将新的学习内容放在整个旧知识的背景中去思考、去提问。教师应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寻找新知识的认知生长点,设计出富有导向性的问题,为学生架设认知的桥梁,促使新旧知识间的渗透和正迁移,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可以促使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化未知为已知。

3.在学生思维发生障碍时设计问题。在学生思维发生障碍时设计问题,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学生智慧,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激发学生进行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而问题一旦解决,他们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并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从而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在思维上得到了发展,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提供了契机 

4.在课堂结尾处设计问题。一节课的结束,意味着一次探究的暂时结束,意味着问题的解决。但是如果教师在结尾处进行设问,提出本节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后续性问题,或者提出与下节课学习内容相关的前瞻性问题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家,以富有探究性的问题继续支持学生的学习,既能起到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概括,又能使教学内容的延续性得以体现。

论文作者:张尚瑾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的问题设计论文_张尚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