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论文_车梦琦 解超 姜林林 曲睿

试论大学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论文_车梦琦 解超 姜林林 曲睿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 大连市 116034)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中日两国在各方面的交流日渐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语言交流中不可或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在课堂上不断进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介绍并引导学生实践,以便学生将来能够正确得体地运用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与日本人交际,尽量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和冲突,从而使跨文化交际更加顺畅地进行。本文从跨文化交际及其重要性入手,对大学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学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引言

处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在这样的时代下,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达到了极大的发展,文化也逐渐趋于融合。但是当人们同非本国文化者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依然会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这样便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困难,甚至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跨文化交际及其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从广义上来看,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语言的人之间的交际。日语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指的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际的核心行为和目标是交际。在交际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交际效果,比如交际双方的年龄、性别等物理性特征的差异,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两国之间文化背景的不同,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可能会产生理解的错误和偏差,讲述的内容不能完全被听话人领会,偏差的部分就容易产生误会、争论等。因此,为了促进不同语言文化背景间的沟通和交流,使交际顺利进行,提高交际的效率,应当充分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并加深理解。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它应用性很强,要求学习者必须具有较多的日语词汇和语法知识储备,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够一定程度地进行运用。尤其是一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理念的学校,更应当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大学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2.1教师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在以往的日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更重视单词语法的讲解,而忽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我国日语教师队伍的现状是,大部分人从事的是语言基础教学,或者教学和科研脱节,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均衡,很多人研究目的不明确,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校时考试成绩比较优秀,毕业时却很难说出一口流利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差。想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首先教师应该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日语表达和实践。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课堂实践进行相关的科研活动,通过研究促进跨文化交际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2.2强化基础语言能力的教育

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人类交流的基本工具,是人类沟通的基础。因此,要构建培养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基础必不可少。大学生需要学习跨文化交流所需要的语言,熟练地掌握词汇、知晓正确的语法和精准的语言规则。因此,在大学教育中基本的语言课程必不可少,提升语言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使学习者掌握语言交流的真实意义,使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大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教授的不应该仅仅是语言的符号形式或语法知识(即怎么读、写),而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在真实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模拟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从而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满足构建培养跨文化交流所需要的语言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后或者选修课堂进行语言电影赏析、日语演讲比赛、日语辩论赛、模拟联合国等活动,使学生融入情境教学模式,更好地掌握跨文化交流中需要的语言以及语言情境。

2.3大学应设立专业课程,变革教学方式

在大学教育中,课程结构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把相关的课程构建作为重要手段。根据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建与培养所需要的能力知识,设立专门的课程,并将其作为学生学期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教学方式要避免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减少单调的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的情况,应该加强实践,让学生主动开口讲他国语言与文化认知,把学生的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式学习。

2.4加强语言实践应用能力

加强语言实践应用能力,是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培养跨文化传播人才的重要模式。参加商务翻译、旅游接待、外贸业务观摩等,作为课堂教学延伸和扩展,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在参与中学习,自我复合其知识结构。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流载体。只有通过语言,人与人之间才能够正确传达彼此意图,顺利地进行交流。加强日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首先要脱离传统教学模式,变换教学模式,探求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运用日语语言。其次,形式灵活多样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最后,培养学生多观察、多记录,养成从身边学日语、用日语的习惯。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实际日语应用能力,教师不能只拘泥于教授外语本身,还需要灵活的方法和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各个方面入手,结合学生自身的外语水平,将跨文化交际的培养也考虑进去。培养出真正会“说日语”的外语人才。

2.5创建跨文化交流平台

创建跨文化交流平台作为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培养跨文化传播人才的最基本的模式之一,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创建日语角,制定主题文化节,开展寒暑假文化交流活动,善用网络平台等,都可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基础上,达到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目的。通过这些跨文化交流平台的创建,不仅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扩大了广大日语专业学生国际交流的接触面。对于增添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也有更进一步的帮助。在致力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文化知识的熏陶的基础上,以各种平台为媒介,以日语为交际语言,使学生们能够自主地学习异文化知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积极了解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提高学生对异文化的理解程度,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跨文化交流人才。

结束语

营造跨文化的语言文化环境,培养外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学生打破长期受本民族思维方式、认知模式和民族习惯带来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在多元文化的国际交流中,将外语融入其对应文化中,使交流顺利进行。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成为提高高等学校日语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和学生三者必须形成一个统一战线,高度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这样才能收到可喜实效。

参考文献

[1]朱艳洁.浅谈日语教育课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措施[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365+367.

[2]张思凡.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8(12):184.

[3]黄薇.应用型高校JSP日语教学中本族语文化缺失现象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0):53-54.

[4]张绍华.跨文化交际视野下中日附和语语用差异[J].广东蚕业,2018,52(09):114-115.

[5]王佳音,孙颖.国际化测试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J].外语学刊,2018(05):94-95+97-100.

论文作者:车梦琦 解超 姜林林 曲睿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试论大学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论文_车梦琦 解超 姜林林 曲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