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湖北十堰 442000
【摘 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医学领域由于科学技术的融入,在最近几年的科研成果也是非常惊人的。所谓护理风险管理,就是评估与识别患者、护理人员、医疗环境中潜在的具备伤害性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措施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神经内科患者通常病情较重,年龄偏大,患者需要度过较长的康复过程,医疗费用高,护理风险在配合抢救、护理操作过程中均存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人们逐渐意识到维护权益的重要性,护患纠纷发生率有所增加。本文主要分析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关键词】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自古以来,我国对于医学上的研究就已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最近几年,我国医学发展非常迅速。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繁琐,患者大多病情复杂、危重、变化快,护理风险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时有发生,如果不能对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与处理,则会影响护理质量,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威胁。风险管理是系统管理程序,其主要是对患者、家属以及护理人员可能形成的风险进行预测与识别,通过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本研究主要针对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风险管理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其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临床纳入本院神经内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入选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49例。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7.93±4.68)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57.60±4.84)岁,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
1.2.1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不仅
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规范,同时也能有效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坚持客观、真实的原则对各种制度进行编写和分析,对护理工作内容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价,根据考核结果判断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1]。
1.2.2加强风险意识的培养为了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
要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护理工作制度规范,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文件和规范,使她们对护理纠纷案件有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能了解其中潜在的风险。通过系统的学习,护理人员能够在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加强自己的风险意识,熟练掌握风险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医护人员学习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以及《病例书写规范手册》等。
1.2.3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提高专业技能是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的有效途径。护理人员应多参加学习活动,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体系建设的同时,提高操作技能,尤其是针对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加强急救技能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方法,能够在第一时间对病情发生变化的患者进行急救,为患者争取更多抢救的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科室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知识以及技能的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并每月组织护理业务学习,讲解神经内科疾病常见突发状况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1.2.4完善管理程序完善相关管理程序
对护理工作当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以及风险监控,针对其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制定相关护理方案,做好监督工作。
1.3观察指标护理不良事件
(坠床、跌倒、褥疮、误吸、负性情绪、非计划拔管等),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对患者发放问卷调查,问卷评价指标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关怀沟通、护理操作熟练程度、健康教育、护患沟通能力、健康指导、医疗环境与设备、关爱患者、技术水平、病房管理共10个小项,每项10分,满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较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神经内科常见的风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体质风险,神经内科患者多为高龄患者,体质虚弱,病情突发,往往伴随着昏厥、抽搐以及意外窒息等风险存在;患者的神经系统的敏感程度不同,行动过程中表现迟缓,部分患者头部受到损伤,造成精神失常、记忆力减退、脾气暴躁等问题出现,部分患者存在消极和悲观等不良情绪,易出现不配合护理治疗,情节严重的还会出现自残行为;神经内科患者及其家属缺乏护理医疗风险知识。②护理因素。由于多种原因,资历高的护士流失较多,年轻护士在病房内占主流,因其经验尚浅、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临床操作不娴熟等原因对病情预见性不够,在抢救时易出现失误,不能及时正确处理突发状况;护士沟通不到位引起误解;神经内科专业记录能力缺乏,使得对患者的情况描述不清楚,另外对于一些意识障碍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和预防压疮记录不全,未能体现出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的全程记录。③医院客观因素。环境因素:因为患者众多的原因,使得在病房内增添的病床过多,患者行走太过拥挤而产生不便,过道上并没有设置扶手;床腿刹车没有固定好、引流管未在有效状态范围,病房内通风不好,空气浑浊,光线阴暗等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的感觉,容易引起患者出现消极、悲观等不良情绪。对于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而言,护理风险可以说无处不在,且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这些风险的因素既有社会的,又有系统的,使神经内科护理人员承受较大压力。通过对神经内科患者应用风险管理,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消除潜在或现存的风险,降低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科学、客观地对待,认真学习有关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的知识,及时分析原因,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与意识,加强和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神经内科护理技能,强化风险管理的意识与机制,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护理风险,提高了神经内科护理的质量,使更多的患者受益。本文结果显示,风险管理组通过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加强护士专科业务知识培训、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优化病区环境,其护士护理质量评分(95.56±2.27)分、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6.28±3.26)分,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8.28±6.34)分、(91.69±4.27)分(P<0.05);风险管理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38%、护理投诉0.00%,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1.25%,5.00%(P<0.05)。,神经内科是护理风险发生率较高的科室,护理人员应当在分析护理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以将神经内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尽可能降到最低[2]。
结语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具有独特的风险性与复杂性,还可引发护患纠纷扰乱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评估,继而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和增强其专业操作能力,完善相应的护理监控制度,继而提高护理质量,对降低神经内科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以及增强护理效果有着积极意义[3]。
参考文献:
[1]周巧宁.专案改善在降低神经内科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3):171-173.
[2]王海燕.护理风险综合评估量表对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10):128-130.
[3]牛颖.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7):218-219.
论文作者:黄俊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风险论文; 患者论文; 神经内科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