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政治论文

参政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政治论文

关于参政党建设的几个问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参政党论文,几个问题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19(2002)05-0065-0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国内的新形势要求执政党和参政党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共同承担起伟大的历史使命。就参政党建设来说,有三个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全面实现政治交接是参政党建设的核心

我国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集中全党的智慧,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等一系列与民主党派真诚合作与协商的方针政策。他们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赢得了民主党派老一代领袖和广大党外人士由衷的拥戴;同样,民主党派老一代领袖们也以他们高尚的品德、优良的作风和伟大的人格赢得了共产党领袖们的尊敬。共产党领袖们和民主党派领袖们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真诚合作的挚友、铮友关系,进一步强化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友党关系。这种良性的互动形成了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空前的大团结大联合局面,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所以能长期合作、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在于有其共同的政治基础,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各民主党派从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及其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演进的必由之路,是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更高的社会形态。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其组织基础决定了其政治纲领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一致性,因而,具有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高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荣传统。传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发扬这种光荣传统是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保证。

所谓政治交接,实际上就是继承发扬民主党派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荣传统;就是使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友党关系更好地延续和发展;使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更好地延续和发展;使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思想品德、朴实的工作作风、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更好地延续和发展;就是使这些光荣传统薪火相传,一代代承传和发展下去,从而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好地延续、完善和发展。因此,参政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政治交接问题。这是一个事关全局、意义深远的根本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民主党派在新世纪的政治面貌;关系到民主党派如何继承和发扬与中共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关系到民主党派如何应对国内外政治风浪的挑战;关系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长期存在与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鉴于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骨干正处于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更加突出了政治交接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那末我国参政党目前政治交接的状况如何呢?从总体上看,中央级较好,地方级次之,基层组织又次之,呈依次递减的态势。在执政党的协助下,各参政党在政治交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目前参政党政治交接的总体状况与其担负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相比,还不能完全适应,尚需继续努力。

应当强调的是,新陈代谢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普遍规律。执政党和参政党 要保持自己的生机活力,就要不断地吸收新鲜血液,不断地进行新老交替,因而其政治交接也绝不是件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经常性的任务。政治交接的方式就是一代传一代,一代接一代,只要共产党存在,民主党派就存在,多党合作就存在,政治交接就不能停止。政治交接的内容比较广泛,概而言之主要是: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鲜明的政治态度,强烈的政治责任,高尚的政治道德,严明的政治纪律。

支持和协助民主党派搞好政治交接,是中共各级党委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民主党派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学习与教育。

1.基本政治理论的学习与教育。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通晓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掌握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认清我国社会主义政党体制与西方政党体制的本质区别,贯彻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党责任意识。

2.优良传统和立党宗旨的学习与教育。学习各自党派的历史和宗旨,学习和继承老一代领导人的优秀品质及其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崇尚科学、民主与求实的优良传统,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优良传统,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组织纪律的学习与教育。学习各自党派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各自党派的组织纪律和议事决策规则,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廉洁自律、任人唯贤,杜绝结党营私、拉拉扯扯,以严明的组织纪律为参政党履行职能提供保证。

二、培养造就一大批新一代代表性人士和领导骨干是参政党建设的关键

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成了决定的因素。如何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有群众威信、同共产党精诚团结、通力合作的新一代代表性人士和领导骨干,是参政党建设的关键。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一代代表性人士和领导骨干,是全面实现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主要载体,是民主党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主导力量,是21世纪多党合作的牢固基础,是保持民主党派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基本保证,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需要。

培养造就一大批新一代代表性人士和领导骨干之所以是参政党建设的关键,在于他们实际上是各参政党未来的领袖人物和各级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未来的多党合作伙伴,是参加国家政权及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重要协商者、决策者和执行者,并且负有承前启后的政治责任,将承担起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共同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重任。他们的素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着各民主党派未来的政治面貌,因而直接关系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长期存在与发展。

政党的领袖人物应当是政治家,应当具备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洞察力,政治家的广阔胸怀和人格魅力,政治家的职业道德和历史使命感,政治家的坚定信念和理想追求,政治家的高尚品德和感召力。经历过国内外政治风浪考验的我国老一代民主党派的领袖们,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他们是令人心悦诚服的民主党派领袖,是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挚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历史是与他们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人民至今仍然深切地怀念他们。

应当看到,与老一代民主党派负责人相比,新一代民主党派代表性人士和领导骨干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与新的历史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还未完全适应。从总体上看,从中央到地方,也依次呈递减的状况。

反思培养造就新一代代表性人士和领导骨干方面的工作,有以下三个问题应予重视:我们虽然选拔培养了一些代表性人士和领导骨干,但还不是“一大批”,数量还不够充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甚至跟不上退休和自然减员的速度。此其一;这些代表性人士和领导骨干中虽然不乏德才兼备、出类拔萃之士,但基本上没有经受重大政治风浪的考验和锻炼,缺少政治经验,是当之无愧的著名学者,但与政治家的标准尚有一些距离。此其二;第三,这些代表性人士和领导骨干选拔培养比较“速成”,年龄梯次没有适当拉开,后备干部衔续不紧,即使在党外知识分子云集、高层次代表性人士集中的高校,也往往出现年龄断层,时有仓促突击、物色选拔的现象。

目前各参政党正处于新老交替的新的高峰期,高层次、高质量人才短缺的矛盾日显突出。针对上述情况,在今后一个时期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1.扩大民主党派各级代表性人士和领导骨干的培养面和遴选面,按一职多备的原则,明确培养重点,制定培养计划,建立数量比较充足、遴选余地较大的多层级人才库,增加储备深度,实行动态管理、自然滚动,定期补充、更新优秀人选。

2.健全民主党派各级代表性人士和领导骨干的培训制度,使培训工作规范性、制度化,把政治理论培训与参政议政的实践相结合,提高培训质量,加快培养步伐。为参政党干部的健康成长铺设台阶,搭建舞台,有计划地做好实职安排和挂职锻炼。有重点地选拔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领导骨干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的边远省区(如新疆、宁夏、青海、西藏等)挂职,经受驾驭复杂局面的锻炼和考验,丰富经验,增长才干,提高领导能力和参政水平。

3.调整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建立多层级的后备干部梯队,保持合理的年龄梯次,弥补年龄断层。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从重点发展对象的物色抓起,循序渐进,长期培养,防止揠苗助长、临时突击。

三、适量发展优秀成员是参政党建设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也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没有共存这个前提,就失去了合作对象,多党合作、政治协商、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就无从谈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和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绝不是短期的或阶段性的权宜之策,而是一个坚定不移的长期方针。必须长期共存,与时俱进,共同发展,才能永葆青春活力,使亲密合作的传统后继有人,永续不断。

吐故纳新是自然规律。民主党派必须不断而适量地吸收优秀新成员,才能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向各级组织输送骨干力量,始终保持旺盛活力,承担起参政党的责任,发挥参政党功能,共同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否则,民主党派就会萎缩和枯竭,多党合作就会中断和夭折。因此,民主党派适量发展优秀新成员,既是长期共存和多党合作的需要,又是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

在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这个基础性环节上,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要“适量”,即发展数量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发展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发展速度太慢、数量太少,则不能满足自我更新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反之,发展速度过快、数量过大,则会超出民主党派目前组织机构的承受能力,容易导致质量下降、管理涣散等问题。二是要“优秀”,即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特别要注重政治素质的考察。参政党作用的发挥,主要取决于其成员的质量,因此必须切实把好组织发展的质量关,决不能把不符合条件的人发展进来。

近几年来,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是,质量问题和数量问题依然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首先,在发展的数量方面,存在着两种现象或倾向:一种倾向是片面强调年轻化,过分追求发展数量和速度,致使在个别地方和单位民主党派成员比例过大;另一种现象是发展速度偏慢,数量不足,成员老化严重,年龄断层明显。其次,在发展的质量方面,则存在着忽视质量、放宽标准、高素质的代表性人士和骨干成员偏少、一般成员偏多等问题。

要切实解决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中的上述问题,应采取下列措施:

1.把组织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提高对组织发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贯彻各民主党派关于组织发展问题达成的共识,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注重政治素质,正确处理组织发展工作中的质量与数量、发展与巩固、重点与非重点、骨干成员与一般成员的关系,从总体上保持较为合理的年龄结构和适当的发展速度。

2.坚持和完善组织发展工作的各项制度。制定年度发展计划,明确组织发展的重点对象。要把组织发展的重点放在发展有代表性人士、发展工作骨干成员、发展高素质后备干部上来。严格履行组织发展程序,注重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考察,主动征求发展对象所在单位中共组织的意见,切实把好发展成员的质量关。

3.积极向民主党派推荐部分党外优秀知识分子作为发展对象。中共各级党委要继续贯彻执行中央统战部、中央组织部《关于做好向民主党派推荐部分党外优秀知识分子作为发展对象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战略性意义,帮助民主党派物色和培养一批新的代表人士和领导骨干,有意识、有计划地把党外优秀知识分子适当分流,把一些素质好、层次高、代表性强、适合在党外发挥作用的人士推荐给民主党派,使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始终保持适量的领导骨干和后备中坚力量,以确保多党合作事业的万古长青。

收稿日期:2002-06-14

标签:;  ;  ;  

参政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