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入WTO后的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管理论文,我国加入论文,企业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F27
一、我国加入WTO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契机
我国从争取“复关”到“入世贸”,伴随着长达13年谈判,也是我国逐步与世界接轨的改革。我国加入WTO后,改革、 开放的时间表也将强制地确定下来,即大致到2005年,我国的经济领域将逐步地对外开放市场。因此,加入WTO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意义丝毫不亚于第一次改革开放。如果说,第一次开放的压力和动力主要来自体制的内部,源于国家自身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需要,那么,今天加入WTO则是第二次开放,它更多的是来自外部、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我们造成的压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产品周期的缩短,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我国经济要跃上新台阶,必须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入到国际经济大循环之中。我国目前内部存在的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利用外资增速减缓等问题,也促使我们必须再次选择开放。
对于我国成千上万的企业来说,加入WTO之际, 企业最明智的选择是确立一种学习的态度。加入WTO, 我国将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与国际接轨,我国的企业必须按照国际的规范规则操作,尊重、遵守WTO 的原则和理念,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企业经营运作,将企业置身于国际经济大循环之中。因此,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二次腾飞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应当看到,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已经认识到知识管理、智力资本运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IT领域和许多新兴行业的创业领域。然而旁观者仍然不在少数。在政企不分、行政干预、计划经济残留、市场无序、规则不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的滞后和学习能力的不足,是令人担忧的现实。因此,面对我国即将加入WTO的考验, 企业应立足现实,将知识管理纳入企业战略管理的范畴之内,提升企业综合经营管理水平。
二、我国加入WTO后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依靠信息和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知识管理是企业在面临一种新的形式下作出的战略性的反映。自90年代后半期以来,知识管理形式已广泛渗透到欧美企业中, 据悉, 截至1998年4月,51%的美国企业已经实施了知识管理。 知识共享可以带来每年5%—10%的增长,而许多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在其创新过程中, 由知识创新带来的10倍甚至100倍的收益, 都是以有效的知识管理作为必要的前提的。更进一步地说,知识创新是管理发展的延伸,知识管理与创新管理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趋势。
(一)科学界定企业知识管理的范畴
1.企业知识链的确立。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知识发展与创新上处于竞争弱势,资源能力也相对不足,因此如何妥善运用知识管理以发挥创新效率,早日迎头赶上,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议题。现今,企业的价值已不在于拥有多少厂房、设备、甚至产品,而在于知识产权,客户的依赖程度,与商业伙伴合作的能力,电讯基础结构,以及员工的创造潜力和技能等,公司中最大的资产,就是继资本、劳动之后脱颖而出的“第三资源”——知识资源。为此,我们的企业应顺应这种国际潮流,将企业的知识资源纳入管理之中形成一条知识链,并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
一个企业的知识链通常包括知识的识别、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开发、知识的分解、知识的储存、知识的传递、知识的共享以及知识产生价值的评价等环节,在这个知识链上,形成了一条知识流,其整个知识链如下图所示。
2.知识管理范畴的界定。针对在企业中形成的知识链,知识管理大致包括这样六方面的内容:(1)知识管理的基础措施。 它是知识管理的支持部分,如关系数据库、知识库、多库协调系统、网络等一些基本的技术手段和知识链上最为重要的要素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渠道等等;(2)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 其目的是使企业的知识资源更加合理地在知识链上形成畅通无阻的知识流,让每一个员工在获取与业务有关的知识的同时,都能为企业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专长;(3 )知识管理的方法。包括内容管理、文件管理、记录管理、通讯管理等;(4)知识的获取和检索。包括各种各样的软件应用工具, 例如智能客体检索、多策略(吸取反刍、加权归纳、交互选择等)获取、多模式获取和检索(数据、文本、语音、图形图象、电子表格、影视等),多方法多层次获取和检索、网络搜索工具等;(5)知识的传递。 如建立知识分布图、电子文档、光盘、DVD,及网上传输、打印等等;(6)知识的共享和评测。如建立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设立知识共管CKO、促进知识的转换、 建立知识产生效益的评测条例等。
3.实施知识管理的目标。工业型经济向知识型经济的转化和市场的全球化都使企业感到,在维护人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赢得竞争优势等诸方面比以往面临更大的压力,而知识管理就是帮助企业迎接这些挑战的利器。因此,我国的企业必须围绕既定的目标进行各种管理工作,实施知识管理同样需要确定相应的目标,唯有如此,才能判断知识管理是否有效。企业发展不同阶段,所采用的知识管理战略会有所不同,达到的指标值也会作出相应调整,但实施知识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即:(1)增加企业内部知识的存量与价值。通过无形的价值, 提高无形资产的利用率是关键所在。(2)应用知识以提升技术、产品、 与服务创新的绩效以及企业整体对外的竞争力。这一目标是实施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只有将知识管理与企业业务流程紧密相连,将知识创造与扩散应用于企业流程重组,才能产生巨大的价值,发挥知识管理应用的效用。(3)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流通,提高员工获取知识的效率。 借助企业的一切基础设施的建设,如电脑、通讯等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纳入统一的系统中,形成无纸化作业,使工作更便捷,沟通更方便。(4)指导企业知识创新的方向。将知识创新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融合, 使其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从而避免经营行为的短期化。(5 )协助企业发展核心技术的能力。围绕企业核心技术,形成知识集合,对核心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此基础上,为发展新技术提供资料基础。(6 )有效发挥企业内个体成员的知识能力和开发潜能。通过提升企业个体成员与整体的知识学习能力,将企业转化为学习的组织,同时,运用人本主义思想建立能够及时对员工的参与和表现作出反馈的系统,充分调动个体的积极性,鼓励员工努力体现并实现自身的价值,对员工的评估指标之一便是“对企业知识资产的贡献和利用。”(7 )形成有利于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知识管理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企业中,提倡各成员既是团队的领导又是团队的成员,通过团队精神文明建设,使员工能够用获得自我满足的方式和公司的整体目标相结合,形成有利于知识管理实施的企业氛围。
(二)知识管理的实施
过去的企业经营,由于知识对于企业经营的贡献难以彰显,组织学习的效果不佳,再加上企业本身缺乏能够正视知识的机制,因此知识的价值明显的被忽略了。但今日,当知识在企业资源中扮演的角色逐渐加重时,我国企业要力争在世界市场中与国外企业共舞,就必须认真考虑如何有效发展企业的知识资产,如何有效推动企业的知识管理,增强国际竞争中的筹码。
1.知识共享应争取全体员工的认同。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要实现知识的共享必须得到公司从领导到全体雇员的认同。应当警惕“信息利己主义”的存在,即根据自己已经掌握、别人尚未掌握的知识来体现自身价值。人的竞争性是与生俱来的,作为公司要把学习确定为公司的重点,要以促进员工彼此合作来管理公司。许多成功的知识型企业都建立了对积极参与知识共享的员工予以奖励的激励机制。员工只要提供知识就予以奖励的措施,可能没有根据雇员所提供的知识中有多少转化成了积极成果予以奖励机制那么有效,但是却可以创造一种知识共享的氛围,使企业成为一种学习型的组织。要认识到,员工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了哪些知识,更在于他们是否具有不断创新运用新知识的能力。
2.建立起开放式的、递增的收益网络系统。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收益递减规律是对经济活动的传统解释,它有助于我们了解以农矿产品和原材料为基础的工业。这一理论说明,用于提高资源的效率的投资越多,获得的边际效益越低。因此,最大的经济利益来自未开发的或未充分开发的资源——货币、土地、设备和劳动力。由于管理理论源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因而企业界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条收益递减规律,并将此作为管理战略思想的基石。然而,当代网络化的首要经济规律——收益递增规律打破了过去的传统。在提高资源效率方面,投资越多,获得的边际收益越多(在经过一段特定适应期后)。这种效应在传媒业、计算机业、移动通讯业、软件等行业普遍存在。这种“积极的反馈”效应大大改变了市场的面貌和行为。在这些行业中,“今天出售得多,明天能出售得更多”。显然,智力成份取代了市场份额成为衡量成功的标准。在全球知识经济中,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责是为公司内外的新知识资本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加以大力培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司要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起包括客户、合作伙伴在内的网络系统,借助这个系统产生递增的收益。
3.在企业内部,通过内部网络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知识经济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知识在人们互相交流过程中得到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如果新知识不能同现有知识联系,并且不能为人所利用,那么知识就没有价值。只有将知识联系起来,并加以利用,才能派生出新的知识,使知识管理得以持续实施。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知识、信息,应该认识到,联系越广、越有效,信息共享得越多越好,这就意味着知识得到了发展。那么,就要求在公司内部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消除公司内部障碍,进而使其成为一个不断更新的知识网络。
面向知识管理的公司决策者面临一次根本的转换:即从传统的以交易过程、后勤统筹和工作流为关注核心的管理转到建设一个有能力支持沟通、建立人际网络、在工作中学习等内容的系统上来,以更快的行动和知识创新的反馈循环来对全新的经济环境做出反应。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的原则是在保守企业秘密的前提下,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知识共享、促进企业知识的流动。
4.承认个人在知识发展中的独特性,鼓励创新。如果认为知识是一种“实物资产”,能像面包一样传来传去的话,那么,知识管理就将非常容易。这只不过是将知识当作能存入“公司存储器”,又能从中检索的一样东西而已。但事实上,在全球知识经济中,人们并不愿意被看作或当作一个特体,这种知识管理的办法是行不通的。根据每个人对同样的经验有不同的理解这样一个事实,应该把知识看作是个人认知过程的体现,而不是把知识看作是一种实物资产。因为知识只存在于使用者身上而并不存在于信息的集合中。同样地,知识的创新也只能是发生在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当中。只有人类才能在知识的创新过程当中扮演核心角色。因此应承认个人在知识发展中的独特性,让每个人参加公司的管理和运作的讨论,在这里知识最渊博的人将是最具权威的人。与此同时,激励创新正在成为知识管理中最富挑战性的工作,成为检验知识管理成败的重要标志。在企业内,要倡导员工进行知识的创造、传播和流动,在不断吸收和再创造的过程中,也在力图对知识实行有效的管理。通过企业内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相互联系,逐渐形成知识管理的网络。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创新不一定是由发明开始到扩散的线性模式,而是可能会有不同的出发点,也就是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创新。因此建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的关键。
三、走出知识管理的两个误区
1.走出视知识管理同于信息管理的误区。信息系统的传统模式是以寻求信息的同意解释为基础,而这种信息本身又是以社会的单一准则或公司老板的命令为基础。这就造成了“信息”和“知识”这两者间概念上的混淆。实际上,知识与信息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样事物。现在有一些公司往往错误地将知识管理同信息管理混为一谈,认为制定一项有新意的信息管理战略便体现了它在知识管理方面的行动。其实信息无所不在,但知识却是稀少的;信息能被计算机产生出来,而知识却是人创造出来的。当今国际管理信息发展的趋势是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从信息资源开发走向知识资源开发。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信息管理只是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以一定的方式汇总、组织起来,方便人们利用计算机来查询和检索,然而,如何由信息产生知识,即如何利用数据信息取得知识、再利用知识获得最大利润或效益,这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知识是由信息而来,它是通过对信息的提取、识别、分析和归纳转换而来的,故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则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知识管理是通过一组问答序列,即解决方案的集合寻找和识别与问题有关的关键性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形成对某一问题的专门认识,作为决策的依据。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信息、知识和一些专门的技巧是获取利润的前提,知识管理是把信息转化为知识,用知识指导决策付诸行动,再该将该行动转化为利润。因此,要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进而创新发展。
2.走出将知识管理归结于对计算机软件系统和人员培训实施管理的误区。无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多么强大,它们终究只不过是人类的工具。当然像关系数据库、知识库、多库协调系统、网络等一些基本的技术手段和软件系统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支持部分,必要而充分的人员培训是掌握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和方法所不可缺少的。但是知识管理绝不仅仅如此。它要求公司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如果公司雇员为了保住各自的工作而隐瞒信息,如果公司采取的安全措施常常是为了鼓励保密而不是鼓励信息公开分享,那么这将对公司构成巨大挑战。相比之下知识管理要求雇员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并且要求管理层对那些做到这一点的人员予以奖励。知识管理型公司总是不断地对自身进行改造,他们积累和共享两种知识,即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外部知识反映的是公司的竞争意识、规章制度和市场趋势,以及预测市场的能力;内部知识则是公司对其核心能力、专门技术、优劣势及过去经验和教训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