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薇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镇江 212002)
【摘要】目的:研究抚触配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100例早产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按常规治疗,观察组按抚触配合早期微量喂养治疗。结果:观察组早产儿患者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早产儿患者优。 结论:抚触配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早产儿;抚触;微量喂养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223-02
早产儿是指妊娠满28周而不满37周,体重不足2500g的新生儿[1]。本文为了研究抚触配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现对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1月早产儿患者进行研究,以供临床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早产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均符合早产儿的诊断标准。将早产儿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50例患者。
对照组:实验对象出生为足孕28周而未满37周的新生儿,平均日龄(0.5~24)小时,男患者:女患者=26:24。
观察组:实验对象出生为足孕29周而未满37周的新生儿,平均日龄(0.6~24)小时,男患者:女患者=24:26。
对照组和观察组早产儿患者在性别、年龄各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能够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1.2.1对照组方式 给对照组早产儿的患者,实施常规式抚触治疗方式。具体内容包括:
(1)给早产儿进行面部按摩,用拇指沿着早产儿眉心往两边进行轻抚至太阳穴再到额头。(2)使用单手将婴儿头部托起,然后再用另一只手从婴儿的前额顺头顶抚摸至脑后。(3)使用掌心沿婴儿胸部、肩部、脊椎、肋下进行轻抚,其中避开乳头和脐部。(4)依次轻捏婴儿四肢,最后用掌心按摩婴儿臀部。
1.2.1观察组方式 (1)在对照组抚触治疗方案中再加入早期微量喂养进行联合治疗。(2)间歇式喂养,使用微量泵间歇式滴入奶液,每5毫升分2h滴入,一天30毫升,每次休息2h。(3)第3天进行静脉营养输送,根据早产儿情况再按医嘱进行相关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早产儿呼吸、睡眠、每日体重增长的情况。
1.3.2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早产儿患者呼吸达到(40.06±5.62)c/min、睡眠(18.36±1.59)h/天、每日体重增长(10.56±5.64)克。有效:早产儿患者呼吸达到(45.68±5.39)c/min、睡眠(20.36±0.56)h/天、每日体重增长(5.38±0.89)克。无效:早产儿患者呼吸、睡眠、每日体重增长的情况无改变或者更加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SPSS18.0版处理,早产儿患者的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无效例数、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早产儿患者之间,对比观察指标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以P>0.05代表两组早产儿患者之间,对比观察指标不存在差异,统计学不具有意义。
2.结果
两组早产儿患者临床情况比较 观察组50例早产儿患者中,显效25例(50.00%),有效18例(36.00%),无效7例(14.00%),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50例早产儿患者中,显效21例(42.00%),有效16例(32.00%),无效13例(26.00%),总有效率为74.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组早产儿患者之间的观察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
具体结果如表所示。
3.讨论
早产儿器官功能与环境适应能力相比足月新生儿略差,应给予特殊治疗,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针对性处理[2]。导致新生儿早产的常见原因为:外在因素导致的母体受伤、内在身体因素导致的无法足月妊娠等问题。
采用对婴儿进行抚触按摩的护理方式,可增强对婴儿皮肤感官的刺激,提高婴儿的应激能力,从而有效促进新生儿在神经系统和生长、智能方面的发育,也有利于肠道的消化和增加亲切感[3]。但在解决早产儿临床症状方面,仍无法给出理想答案。
由于早产儿肠胃功能未成熟,如果过早的给婴儿进行营养性肠内喂养,比较容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引起呕吐和腹胀等情况。而早期微量喂养使用微量泵间歇式滴入奶液,每5毫升分2h滴入,一天30毫升,每次休息2h,可改善营养性喂养的劣势,也具备了间歇喂养的优势[4]。若进行间歇长期给予婴儿肠外性营养,并不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早期微量喂养可补充早产儿所需营养素,刺激肠胃激素的释放,有效改善早产儿吞咽反射障碍等问题。
本研究应用抚触配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通过观察两组早产儿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可以得出:观察组早产儿的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无效例数,总有效率都优于对照组早产儿。由此可见,抚触配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早产儿的情况,其临床价值非常高。
表 对比两组早产儿患者各项观察指标
组别 显效例数(n)有效例数(n)无效例数(n)总有效率(n)
观察组25 18 7 86.00
对照组2116 13 74.00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参考文献】
[1]杨小红,郭瑞,尹东明等.早产儿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婴幼儿屈光状态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6):2660-2662.
[2]陈利芬,王金秀.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9):152-153,159.
[3]刘树艳.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早期微量喂养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NEC发生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4):636-637.
[4]李建英,王冬蕊,何冬慧等.抚触辅助微量喂养预防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2014,53(12):1838-1839,1840.
论文作者:袁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早产儿论文; 患者论文; 微量论文; 例数论文; 对照组论文; 婴儿论文; 新生儿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