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在我国的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的同时,桥梁建设的规模不断增大,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桥梁工程建设的技术方法进行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声誉,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就是众多施工技术中的一员,该技术日益成为施工中的关键技术。本文针对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分析,探索控制桥梁转体施工工艺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桥梁转体;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策略;
一、桥梁转体施工技术特点
1.从施工操作方面讲,通过借助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可以直接减少施工工艺的复杂性,提高操作的安全系数,减少机械设备操作和运用,提高了施工的安全系数。
2.从力学角度分析,通过使用这一工艺,可以确保相关转体结构得到优化。
3.从地理位置来讲,借助这一技术,可以在高山、河流等地铺设桥梁。使用这一工艺,不仅可以直接克服自然障碍,还可以减少对其它正常行驶道路的影响。可见,在桥梁建设中,桥梁转体技术为特殊地段的桥梁施工带来了诸多便利。
4.桥梁转体工艺还可以直接提高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大幅度地节约建设的成本。同时,应用这种技术,还可以节约时间,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比较后发现,使用这种方法比传统的吊拼装法相比,成本可以降低12%到17%。
二、桥梁转体施工工艺技术控制
现以某特大桥T构为例,浅谈桥梁转体施工工艺的技术控制。
1.工程概述
这座大桥位于车站附近,全长231.6m,与营业线夹角为26°,采用2×115.8m T形钢构,一次跨越京广线上、下行,转体角度26°,梁端线位移52m,牵引钢束行程5.9m,转体总重量达14500t。
2.转体施工方法的关键技术
在桥梁转体施工的过程中,主要需要转动设备、施工技术的支持,综合施工整体结构稳定控制等方面进行施工。转体的方法可以分成竖转法和平转法等。
2.1竖转法
竖转法一般会用于拱桥上,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浇筑、连接,之后再借助牵引设备、索塔等对其进行自下而上提拉,竖转拉力最大,与之相对应的平行分力最小。因此,在进行转接脱架的时候,要确保弯曲度和受力情况符合相关的要求,从而在支点变化中完成竖转脱架。
在实践中,竖转铰一般都是无铰拱,这也使得施工中,在确保构造的相关精度上,要结合实际对临时装置的成本、精度等进行综合考量和配比,以达到良好的竖转效果。在跨度比较小的时候,竖转工作还可以利用牵引机操作,使用插销式的方法展开。在跨度比较大的时候,还可采用滚轴牵引法,可以借助千斤顶液压同步系统进行大跨度牵引。
2.2平转法
平转法一般需要借助转动支撑系统进行,在保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平行牵引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核心是转动支撑系统。通过上下转盘的协调配合,达到转体的效果。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需要结合支撑平衡、转体等方面综合思考,同时还需要结合转体承重时支撑的受力情况。在支撑转盘周围设置重轮或者是支撑矫正转动,确保支重轮或者承重脚不与滑面接触,就可以在出现倾覆倾向的时候起到支撑作用,确保施工的安全。
在应用平转技术的时候,水平转动效果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摩擦系数需要结合现场施工要求分析,科学确定,确保满足启动力的要求。保持平衡的过程中,需要减少相关的阻力,加强转动力矩。
2.3平转竖转结合法
这种方法一般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以上两种方法开展施工。由于这种方法有适应范围比较广、不影响交通、可以改善施工条件、安全可靠、节约投资等特点,因此在施工阶段被广泛应用。
3.桥梁转体施工的实际应用
在本项目中,为满足施工实际和建设质量的要求,灵活地采用竖转法平转法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用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桥梁转体,从而满足施工的要求,优化桥梁建设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转体球铰、下滑道以及千斤顶质量控制
在准备施工之前,需要提前准备好球铰。加工的时候,精度的控制是关键。由于球铰在转体施工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支撑了转体的质量,以平衡转体支撑的作用。
下滑道应该采用劲性架骨定位螺栓以调平精度,并固定好。同时,要求整个滑道面处于同一水平面,相对高差要控制在1mm以内。
对于千斤顶的受力和牵引索道的安装都需要结合实际控制好,并确保每一束牵引索道和对应的千斤顶轴心线控制在同一标高上。在穿过千斤顶以后,需要按照先内后外的原则,逐一校对预紧。
3.2转角、转体及转动单元精调的质量控制
鉴于本工程中T构转体角度26°,梁端线位移52m,牵引钢束行程5.9m,在施工中存在难度。
欲满足施工要求,了解工程实际之后,选择使用250t连续千斤顶牵引上转盘预埋钢束来启动转体,以预防牵引无法启动时,及时借助助推千斤顶处理,辅助启动。施工中,千斤顶的牵引速度、角速度、梁端的线速度都要在施工确定好,并以此为基础做好前期的准备。
为保证转体的正常开展,预防转体倾斜,前期要保证施工的平稳与安全。同时,需要对转动系统的速度做好控制。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在正式转体之前,还需要进行承重实验,及时确定转动是否平衡,转体部分的偏向偏心距、转体球铰的摩阻力距、转动体部分的纵向偏心距、转体球铰的摩阻力距及摩擦系数,做好转体梁配重的控制。
此外,转动单元精调是关键。当一切准备就绪,转体能够正常运转之后,需要在施工中将调转动单元。确保转体力量控制的标准性。精调过程中,可以采用电子水准仪记性校准、调整,并借助全站仪对桥梁轴线进行跟踪监测。通过校准,可以保证转体力量和角度符合要求。当梁顶高程、纵轴线与设计要求相符合后,再在钢撑脚下均揳入4个小钢楔子,完成T构精调。在点动控制与精准定位控制结合的方式下,做好校准工作。
3.3顶体、转换、锁定与封铰
完成转体以后,还需要对做一些细致化处理。在主梁转体到位以后,借助千斤顶在在梁端处施加竖向上顶力,向上顶起主梁。等到达到要求的高度以后,分别在相临位置放置混凝土预制块达到同千斤顶同样高度,而后千斤顶缓慢、同步、均速下落使混凝土预制块承受上顶力,调整千斤顶高度,同样缓慢、同步、均速顶起,直至千斤顶行程,增加混凝土预制块高度,最终达到起顶要求。
为便利支座的安装,在施工中先达到上顶力数值及梁端标高上5mm以后,再安装。在达到标准高度后,安装支座。支座安装时,为了防止滑落,可以先在梁端腹板位置将支座固定,布设垫石钢筋并且预留垫石孔位。
在支座就位以后,需要设置支撑,将主梁支撑在支座上,这时,上顶力也转换为支座支反力,体系转换完整。
随后,完成精调,并立即将型钢反力架放置在钢撑脚与内外助推反力支座之间,锁定单元。处理完成后,及时清理杂物,浇筑混凝土封铰,承台形成整体后,转体完成。
3.4对环境干扰因素的预防
在桥梁转体阶段,为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提前预防环境因素的干扰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施工过程中,上部结构覆盖范围内,不得出现阻碍转体运转的障碍物。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气候、因素的影响。工作过程中,要确保风力小于5级,基本风压在400Pa之内,并提前做好防风措施。为确保万无一失,在转体过程中可以借助全站仪加强观察,及早发现,及早预防。
结语
总而言之,桥梁转体施工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技术。在桥梁建造的过程中,这一工程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使用这一技术,不仅可以缩短工程的工期,还可以创造非常高的经济价值,为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福利。因此,桥梁施工中,我们需要结合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分析,探索提高施工质量的方法,为桥梁质量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南兵.桥梁转体施工工艺及工程质量控制[J].引文版:工程技术,2016(2):225-225.
[2]马亚军.桥梁转体法施工技术的控制措施[J].商品与质量,2016(10).
[3]李文广.桥梁转体施工工艺与关键技术探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6,43(11):108-109.
[4]王宗昊.跨铁路桥梁转体施工工艺控制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7(20).
论文作者:张艳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5
标签:桥梁论文; 千斤顶论文; 支座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这一论文; 还可以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