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育的理性思考(下)_教育论文

关于德育的理性思考(下)_教育论文

关于德育工作的几点理性思考(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德育工作论文,理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时代对德育工作的要求

1.教师功能的转变和提高

江泽民同志在接见两院院士时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我们要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清醒认识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虽然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教育作为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早作应付。

形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首先把担子压在教师身上。能够抓住机遇,使中国在新的世纪里迎头赶上,就需要教师培养出思想觉悟高,知识丰厚,而且能够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人才。实际上教师的功能和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变化。我们以古代、近代和现代对教师要求的变化来说明这个问题。

古代:教师的功能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要求教师第一人品好,第二学识高。

近代:教师的功能除了继承古代的传统之外,主要增加了管理学生、组织学生的能力。对教师的要求,除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外,主要增加了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强调能力。

现代:教师功能发展的主要方面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能力。学生一生将受到立体教育。学校的教育主要是打下发展的基础。对教师的要求,核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有五点:第一,教师要热爱职业、敬业。不仅仅把教师职业看做谋生的手段,而且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第二,为学生树立做人的楷模。第三,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教学艺术。第四,要有改革意识、观念。第五,要有发展的意识、观念。教师如果不朝这个方向去努力,是不能完成新时期德育任务的。

2.德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

回忆以往的德育方法和形式,多以灌输、说教为主。即使搞一些主题教育活动,也是教师设计,学生“上套”。所以,在德育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说服、被教育、被管教、被管制、被指挥、被批评、被训斥的被动地位。

德育的主体是谁,应当是学生。学生应当主动地投入到教育过程中,应当参与德育活动。如果学生参与德育活动,而且又是主体,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德育效果都是不可估量的。

当认真地反思过去一些德育活动,学生经常说:“没意思”,“不感兴趣”。“要不是非让参加不可,我才不去哪”。许多活动,教师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效果并不好。而像新年联欢,学生能够自我表现,自我体现才华,学生兴趣盎然,很晚了,学校“轰”都“轰”不走。分析其原因,除去内容原因之外,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

我们经常说,管理也是教育手段。那么,如何使管理目标内化为一种学生的追求,即学生是主体,学生积极参与,这是关键。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都大大加快,知识更新的节奏也大大加快。今后,更要强调人的主体意识。时代呼唤人的主体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学生有自我认识,自我修养,自我约束,自我选择,自我评价,自我磨练,自我改造,自我锻炼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要求学生将来在决定个人事务时,有高度的独立自主能力,有鲜明的个人效能感。举例来说,如自我认识的能力,就是对自己的思维、判断、品质都有正确的定位,像国外的反思性教学、能够调控自己的行为。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从单一思维到多向思维,从平面思维到立体思维,从静态思维到动态思维的转变能够自主运用。这一切,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离开了这一点,我们将不能培养21世纪的人才。我曾到浙江、江苏、上海等地考察了多所中学。许多学校在食堂工作,卫生工作,学生宿舍工作,以及值周班工作等方面,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评比自己。教师只给予引导。学生积极性高,参与度达到百分之百,收效极佳。这就具有鲜明的德育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的特点,非常值得学习。

3.德育工作的配套措施要完善

时代要求我们人才的培养要有全球眼光,要培养有全球视野的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须从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人,要求我们各校必须有提法可以不一样,但目标是一样的以立志成才为主题的激励型的德育模式。

在反思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评“三好”因为出现了一些怪现象而被削弱甚至中止。就是有些家长为了使孩子能当上“三好”,以便保送重点中学,于是就给有关人送礼,评“三好”出现了假象。本来学生对当上“三好”有很大的吸引力和积极性,也是调动学生发展能力的一种方法,确被“中止”了。难怪有的家长说,不评“三好”,小学生还有什么方向?

事实启发我们一定要有完善的德育工作配套措施,这在许多学校都是有很好经验的。总的来说,共性的方面有以下几点:第一,要有顺畅有力的管理系统保证。第二,要有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德育目标(因年龄而不同)。第三,要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第四,要有催人向上的校园环境。第五,要有各具不同功能的教育基地。第六,要有恰当的、形式各异的、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德育载体。第七,要有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第八,要有全面育人的政策导向。

4.加快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步伐

教育部《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育部的指示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搞好德育非常必要的一项工作。在当前社会里,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疾病、心理扭曲以及心理障碍是经常遇到的现象,这给德育工作带来不少难题。随着独生子女许多问题的出现,随着信息时代青少年接受“教育”途径的增多,很多问题不是一般德育工作所能完全解决的。对于这一点,特别是学校的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要有准确的判断和清醒的认识。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具有一定水平的心理咨询教师严重不足。据了解,一些学校搞了心理健康教研室,百分之九十八的教师不是半路出家,知识不够,要么就是富余人员来凑数组成的。更有甚者,本身就有心理疾病的人搞心理健康工作,可怜得很。还有的学校,不少教师骨干兼职搞这项工作,本身工作忙得很,无暇进修,完全“热心”的用说服教育的一套办法充当心理咨询,令人啼笑皆非,用不了多久,便门庭冷落了。许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热闹劲”过去了。

我们这项工作为什么如此缺乏教师,我想,第一是师范院校思想准备不足。第二是这项工作的地位不很明朗,并不如数理化那么重要。今后晋级、晋升职称等利益十分不清楚,所以缺乏志愿者。第三,是我们的技术设备极其缺乏,手段简单、落后,效果不明显。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认真的予以解决,否则,落后的局面不会改变。我在浙江参观学习,受到很大启发。他们计划,到2000年每六百个学生配备一名心理健康教师。现在师范院校的这方面学生,生源质量好,学校给些“小灶”,毕业后重点校又抢着要,绝无“失业”之虑,前途一片光明。能够在几乎是一片“处女地”上施展自己的本领,何乐而不为?不少学校已有的心理咨询室是学生非常乐于“光顾”的地方,心理教师成了学生最可亲近的人,最知心的朋友,不但是心理上的医生,而且实际上是思想上的导师,成绩斐然可贺。这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也显得轻车熟道,得心应手。

5.构建德育工作的百花园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地域广大,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一样。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文化也有差异。我们国家二亿多中小学生的所在校情况也不一样。就是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区中各个学校的情况也不一样。但是,我们的德育目标是一样的,我们培养的学生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过去,我们强调动作一致,步调一致,千校一面,这是教训。我们的德育工作,应当根据各自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在作法上不一样,德育模式不一样,也应当不一样,也不可能都完全一样。在普教的大花园中,应当万紫千红总是春,应当是百花齐放,五彩缤纷,各有特色。我们提倡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但不主张过去曾有过的所谓学样板的完全抄袭,因为抄袭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允许差异存在,但我们不主张“大批判”,不主张不断翻新口号,使广大德育工作者无所适从;我们更不同意忽“左”忽右地摇摆。我们赞同降重心,不同意目标过高过大的假、大、空。我们主张德育重科研、重建设、重投资、重实效,反对表面重视,实际只抓智育,只用升学率一把尺子衡量办学优劣的作法。我们倡导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科学地全面地理解素质教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决心结束应试教育一统校园的陈腐局面。

标签:;  ;  ;  

关于德育的理性思考(下)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