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战略规划实践与指南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规划论文,图书馆论文,指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持人导语
21世纪开始,图书馆管理进入战略管理时代,战略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将引领图书馆业务与图书馆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外,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将战略管理引入图书馆。图书馆通过战略规划实践,从长期以来面向业务流程的科学管理上升为面向未来发展的战略管理,不仅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战略规划编制与实施,使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变得普及化,而且将战略规划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形成3~5年更新一次战略规划的惯例,战略规划成为图书馆的常规工作。国外图书馆战略规划起步早发展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理论指导的作用。一方面是将战略管理原理运用于图书馆进行的理论探索,产生了Strategic Planning for Library Managers(Donald E.Riggs,1984年)、Strategic Management for Academic Libraries(Robert Mayo Hayes,1993年)、Strategic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for Library Managers(Joseph R.Matthews,2005年)等一批研究成果,为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是有组织地开展战略规划的标准化工作,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PLA)先后编制了A Planning Process for Public Libraries(1980)、Planning and Role Setting for Public Libraries:A Manual of Options and Procedures(1987)、Planning for Results:A Public Library Transformation Process(1998)、The Planning for Results:A Streamlined Approach(2001)、Strategic Planning for Results(2008)、Implementing for Results:Your Strategic Plan in Action(2009)六版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指南,具体指导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以提高图书馆绩效。
2008年笔者主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型与实证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立项。课题组经过四年多大量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索,充分考虑战略环境、战略主体多维度以及“个体、联盟、国家”多层面,最终完成了适用于我国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流程模型、组织模型、影响因素模型和文本模型,并于2011年推出我国第一部《图书馆战略规划编制指南》。
科学研究以指导实践、促进事业发展为重要目标。我国图书馆界长期以来缺乏战略管理意识,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都落后于国外,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战略规划实践最为薄弱,实践的盲目性和缺乏科学规范是最突出的问题。为此,应《情报资料工作》编辑部邀约,发布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国家重点项目成果,组织了本期专题。
战略规划标准是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概括和战略规划模型的具体化,又为图书馆战略规划实践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以及实用、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指导。《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指南述评与启示》通过全面总结与分析美国PLA的六版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指南,为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指南编制提供启示。近年来,美国图书馆界从重视规划的制定转向更加重视规划的实施,更值得我们注意。《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编制指南〉的应用与实践探讨》在介绍国家重点项目成果之一——《图书馆战略规划编制指南》的基础上,探讨了应用范围与实践路径,其中在项目理论模型与指南指导下完成的TALIS“十二五”战略规划编制是一个范例,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两大类型,国家重点项目成果对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和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都进行了专门研究。《我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实践与思考》总结了“十一五”以来图书馆发展规划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策略建议。虽然《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出台,但公共图书馆界的规划意识和规划水平不容乐观,战略规划的普及与科学规范任务艰巨。《我国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实践与思考》采用国家重点项目课题组的数据,对已有的“十一五”、“十二五”规划进行了规划体例、内容构成、目标体系多方面的分析,揭示了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关键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指导。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期望通过本期的研究成果,引发图书馆界开启战略规划实践之风,提高图书馆战略规划编制水平以及战略规划实施效果,促进我国图书馆管理从传统科学管理迈向现代战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