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实践中贯彻十五大精神的新思路探索_中共十五大论文

改革实践中贯彻十五大精神的新思路探索_中共十五大论文

在改革的实践中探索贯彻十五大精神的新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新思路论文,精神论文,实践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就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过程中,我们按照江总书记的要求,联系县级工作实际,紧紧抓住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做的事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辩证思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推进经济发展、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上确立了八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在公有制地位的认识上,不看比重高低,就看能否控制。十五大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过去,在县级工作中一部分同志对此缺乏正确理解,总认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则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之外暂存的经济形式,不可能同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由于认识上的差距,我们的一些同志在指导实际工作中,总是担心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影响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降低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会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致使非公有制经济虽然经历了“割尾巴”、允许发展、有益补充的演变过程,但发展速度和水平仍很低,结果是主体缺乏涵养,补充活力不足,二者都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十五大关于所有制理论的新突破,推进了我们的思想解放。我们认识到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地位,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才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在国家抓大的情况下,县级放小,同样不会影响社会主义性质。因此,我们确立了“不看比重高低,就看能否控制”的新观念。在企业改制中,我们不仅对18家预算内企业中的五朵金花实行扶优扶强,投入技改资金4200万元,而且对24家中小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改制,融合吸引了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增强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二、在用市场手段指导经济建设时,不问姓“社”姓“资”,就看是否发展。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但是,我们的同志在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上却有一个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摆脱计划经济习惯思维的困扰,一遇具体问题,姓“社”姓“资”的问号自觉不自觉在脑海出现,容易用表面现象去判断其属性,把握不住其中的实质,不善于用“三个有利于”标准衡量是非得失。观念上的错位,导致了因循守旧,照抄照搬,等待观望,久拖不决等现象时有发生,许多应该加速发展的事情丧失了良机。在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过程中,我们联系县情,反思过去,深深感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只起基础性作用,不决定社会性质,用市场手段指导经济建设不存在姓“社”姓“资”的问题,不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过去的争论只是形式上的争论,没有把握住本质内容。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能够推进发展,一切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和手段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我们大胆地把交通运输、蔬菜供应、饮食服务推向市场,使其在满足人们多样化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方面起重要作用。过去,我县有三个运输公司,年年亏损。1997年以来,我们把交通运输业推向市场,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的运输体系,个体私营运输业得到快速发展。十五大后,发展势头更猛,我们正因势利导,使其成为县城经济的支柱产业。

三、在促进多种经济共同发展上,不管姓“公”姓“私”,就看贡献高低。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影响,对公有制的留恋根深蒂固,认为越公越好,越纯越好。改革多年,思想有所解放,但仍然存在怀旧心理。十五大再次打开我们思想解放的大门,给我们提供了辨明是非的金钥匙。我们认为,公有制本身和其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概念,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所有成分。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意质的提高;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管理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在县域经济运行中,要消除国有经济的壁垒,只要能增加县级财力,不管姓“公”姓“私”,我们都要大胆尝试,大力支持。十五大以后,我们加快了地方国营企业的改制步伐,先后出台了《企业改制的“八放开”原则》和《加快企业改革的指导性意见》、《企业租赁试行办法》、《企业出售产权的试行办法》、《企业实施兼并、分立、托管试行办法》,全县工业企业改制率占72%,商业企业已铺开改制的11户,改制企业已吸纳股金630万,多数改制企业唤发了生机。 工业硅厂过去一直是“银行企业”,只能付息,无力还本,对县级财政贡献不大。实行了股份合作制后,不仅确定了可靠可及的效益目标,资产利润率明显提高,职工的积极性空前提高,企业税后的利润分配,不仅保证了股东分红和还息还贷,对县财政贡献也有所增长。今年1—10月份, 全县工业企业共实现利税343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6%。

四、在分配结构和方式上,打破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推行多种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以后,按劳分配一直作为一种基本特征长期沿用。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化,一些新的分配形式开始出现。但在确定个人向企业注资的利益分配,企业聘请高科技人员的劳务报酬时我们又每每感到困惑。党的十五大明确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使我们消除了疑虑。我们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发展,必须优化资源配置,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资本、技术、物资、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都可以参加收益分配。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其合法收入应当依法予以保护。对非法收入、不合理收入、高收入要通过取缔、整理、调节等手段加以规范。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大胆提出了“不单按劳分配,推行多种分配”。在企业改制中,我们设立了职工个人股、社会公众股、劳力股、技术股、集体股,对资金、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都按一定份额给予相应的收益分配,融合了多方面投入因素,使全县经济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

五、在处理生产与市场的关系上,不再以产定销,全力以销定产。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由于产品经济思维的惯性作用,我们在组织生产时,往往以现有资源、技术、生产能力来确定生产规模,定效益指标,下生产任务,结果使生产和市场脱节、产品积压、销售困难,以致不得不采取压价销售、赊销的办法,致使销售贷款不能如期回拢,甚至在回拢过程中出现效益流失。通过学习十五大精神,我们进一步明确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经济。必须建立全方位的资源利用、市场开发观念,按效益优先的原则组织生产参与竞争,通过市场实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要适应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新形势,就必须改变被动组织生产的局面,不再以产定销,全力以销定产,以此实现小生产主体和大市场的接轨。根据市场需求,我们大力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把基地建设、龙头产品开发、农副产品经销合作组织有机结合起来,使农业生产向市场化迈出了较大步伐。今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面积比例由去年的7:3变成5:5,大宗农副土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进入国际市场,全县农业经济面貌正在由传统的单一粮食生产向面向市场的效益农业转变;主要工业产品销售率提高,有效地拓宽了销售市场,工硅、活性炭、金属镁、癸二酸等产品出口率达到80%以上。

六、在衡量企业管理水平上,不说厂房设备,就看营运效益。如何评估企业管理工作,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厂房设备是提高企业营运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管理。企业管理是一个事关企业经营效益的关键问题,企业的任何改制形式都不能取代企业的管理,不管采取哪种改制形式都不能忽视加强企业管理工作,不能以改代管。有鉴于此,我们在经济工作中提出“讲政治、讲效益”的要求,出台了《工业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暂行办法》,其目的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使企业在改革、改组、改造中加强管理,进入市场经济轨道,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党的十五大为我们指明了企业改革的方向,企业要想生存提高竞争能力,质量是关键,效益是生命。只有加强管理,才能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只有加强管理,才能使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站稳脚根;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企业管理,既要重视内部挖潜,又要把管理延伸出去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我们坚持把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全部放开,真正让企业能够选择适合自身的经营管理方式。县农机修造厂是我县的一个老企业,设备严重老化。今年以来,该厂因难而上,采取切块经营、分灶吃饭、划小核算单位的方法,将企业分为三个分厂,各分厂根据各自不同实际采取了抵押承包、租赁车间设备等方法,达到一企多制,企业在消化内亏50万元的基础上实现利润10多万元。同德金属镁厂是一个设备先进的新建企业,他们坚持内部挖潜,减人增效;全厂职工由过去的270 人减为现在的160人,16个科室合并为12个科室,产品每吨成本降低300元。

七、在实践的探索上,不能自我封闭,要大胆引进开发。经济要发展,效益要上去,必须打破自我封闭的现状,走出去、引进来,借鸡下蛋、借梯上楼、借船出海。十五大精神使我们解放思想,大开县门,加快了引进和开放的步伐。我们乘十五大东风,制订和出台了《关于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四十条规定》、《关于加速流通的意见》等一系列引进和开放政策,为全县干部群众大胆积极投身经济发展提供了依据,广大干部群众说:“有四十条给我们撑腰,我们腰更直了,胆更大了。”过去,我们的乡镇干部小农经济思想严重,开放和引进观念淡薄,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忙来忙去走不出乡村。现在,他们迈开双脚走出去,寻找门路引资金,想方设法办企业。到目前,全县引进资金500万元, 新增乡镇企业31个,新增产值3000多万元。与此同时,县级引进资金办企业的步伐更大,有的寻找和利用海外关系,有的挂靠国家大型企业,有的和科研单位挂钩合作。台商投资的复合有机肥料厂正在兴建,与中国包装集团总公司合作兴建的绿色食品包装厂已建成投产。此外,我们在内蒙赤峰兴办煤站,投入运营;在太原、北京等地设立办事机构,作为对外开放窗口。

八、在衡量人才的标准上,不能无过就是功,而要无功就是过。担当跨世纪的历史重任,需要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经济要上去,人才是关键。过去,在衡量人才的标准上,存在“只以无过论高低,不以成败论英雄”,即使平平庸庸、只要没有失误也是好干部的现象。这种评功论过的标准,实际上扼杀了优秀人才工作中的创造性和大胆探索的积极性。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没有现成的参照模式,探索中出现失误也是不可避免的,那种因噎废食、削足适履的保守观念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全面推进跨世纪伟业,就必须打破那种“无过则功”的陈旧观念,积极支持改革者,大胆鼓励探索者,热忱关心保护失误者,形成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氛围,使人这个最活跃的生产力因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出无穷的创造力。我们在学习十五大精神过程中,结合企业改制、机构改革,在用人问题上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提出了“能为不为的懒干部去之,能为难为的好干部用之”的要求,作出了以实绩用干部,“智从知乐,位从为乐,政从正乐”的用人导向,大胆启用了一批优秀的经济建设人才。县运输公司,是一个多年亏损、濒于破产的企业,为了救活企业,我们把一位已停薪留职、曾担任公司总调度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同志提到经理岗位,该同志自带启动资金20万元,使企业实现了当年盈利。

观念的改变,为我们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活力。

标签:;  ;  ;  ;  ;  

改革实践中贯彻十五大精神的新思路探索_中共十五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