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上的中国人_马和论文

化学史上的中国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史上论文,中国人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科学家,他们的发明和发现在世界科学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在世界化学史上我们的炎黄子孙也是成果辉煌,业绩闪烁,给5000年的文明史添光争彩。为此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现将在化学史上有重大发现的我国学者作一摘要介绍。

一.墨翟

墨翟(公元前479~381),先秦时期墨派思想的创始人,著有《墨经》。在该书中说到:“非半不剒则不动,说在端。……剒必半,毋与非半,不可剒也。……端,是无间也。”意思是说物质到了没有一半的时候,就不能斫开它了。物质如果没有可分的条件,那就不能再分了。墨子的“端”即物质的最小单位,有现代原子的意义,意味着他对物质非连续性的认识。他的这一认识和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所提出的原子(不能再分)基本上是同时代的,所以说原子概念的最早提出不能抹煞墨翟的功劳。

二.刘安

我国西汉时的炼丹家。他著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着“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意思是说铜盐遇到铁时,就有铜生成。实质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铁和可溶性铜盐发生的置换反应。这一发现要比西方国家早1700多年。在宋朝时采用这一方法炼铜已有相当规模,每年炼铜达5×10[5]kg,占当时铜产量的15%~25%。这种炼铜方法在我国最早, 是湿法冶金的先驱。

刘安在他的《淮南子》中写到:“老槐生火,久血为磷”。这句话实质说的是磷的自燃现象。刘安在西汉时能发现这一现象,说明他对磷有所了解。而德国的布朗特是1669年从尿中发现磷的,他的发现要比刘安晚1000多年。那么磷的最早发现者应该是刘安。

三.魏伯阳

我国东汉时期炼丹家。生卒年代不详。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撰有《周易参同契》,此书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炼丹术专著。其中化学知识丰富。记载着“丹鼎”这一化学反应装置,记述了汞易挥发的特性以及汞和硫化合为丹砂(硫化汞)、汞和铅合成铅汞齐(汞铅合金)等化学知识。

四.葛洪

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自号抱朴子,丹阳包容(今属江苏句容县)人。著有《抱朴子》一书,所含化学知识丰富。他曾谈到:“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或丹砂”。这句话所指的化学反应是:

五.蔡伦

我国东汉和帝时曾任主管制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宦官。桂阳人(今湖南来阳县人)。他总结了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改用便宜的材料:树皮、碎布、破鱼网为原料,经精工细作,造出优质纸,被称为“蔡伦纸”。后世人们将蔡伦称为造纸技术的发明人。1000多年来,我国的造纸材料大致都是依照蔡伦的办法加以推广的。

公元751年,唐军与阿拉伯人打仗,唐军败,士兵被俘, 俘虏中有造纸工人,将造纸技术传给了阿拉伯。然后相继传给了埃及、摩洛哥、西班牙,直到欧洲。

六.陶弘景

我国南北朝(公元5世纪末)时期有名的医学家和炼丹家。 他著的《本草经集注》就有焰色反应的记载。书中这样写到:“先时有得一种物,其色理与朴消大同小异,胐胐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朴消指的是硫酸钠,消石指的是硝酸钾(当时的“消”和“硝”混用)。所以说陶弘景是最早运用焰色反应的人。德国化学家本生是在1854年才发现焰色反应的,比陶弘景的发现晚1000多年。

七.马和

我国唐朝的炼丹家,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氧气的人。马和写有一本书叫做《平龙认》,书中谈到:空气的成分复杂,主要由阳气(N[,2] )和阴气(O[,2])组成, 其中的阳气要比阴气多得多……马和还进一步指出:阴气还存在于青石(氧化物)、火硝(硝酸盐)等物质中。如果用火加热它们,阴气就会放出。他还认为水中也有大量阴气,不过常难把它取出来。

马和的《平龙认》一直流传到清代,后来被德国侵略者乘战乱时抢走,我国现无保存。不过,在1807年,俄国彼得堡科学院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德国汉学家朱利斯·克拉普罗兹(Klaproth)宣布了一篇论文,文中说他见过《平龙认》的中文手抄本。近代一些国外专著也提到了马和及《平龙认》。如英国梅勒的《无机化学大全》,苏联湿克拉索夫的《普通化学》教程。涅克拉索夫写道:“在8世纪时, 中国学者马和的著作中就明确指出了空气组成的复杂性,提出了制备氧气(阴气)的方法,并发展了燃烧的假设。

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发现氧气是18世纪70年代,比马和的发现要晚1000多年。

八.孙思邈

我国唐代医学家。京兆华原(陕西耀县)人。最早记录了黑火药的配方。他写的《丹经内伏硫磺法》载于孟要甫的《诸家神品丹法》第五卷中。对黑火药的配方就有记载。到宋朝时黑火药的生产和应用就很熟练了,火药武器就很先进。公元1225年~1248年由商人将黑火药传入阿拉伯等国家。

九.沈括

北宋仁宗进士,杭州钱塘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科学家。晚年退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写的《梦溪笔谈》一书是世界科技史上一本重要著作,反映了我国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高度。为了纪念他,1979年国际上曾以沈括的名字命名了一颗新星。

沈括在《梦溪笔谈》这本书中最早记载了石油的用途,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我国古代称石油为“石漆”、唐代叫“石脂水”、五代时叫“猛火油”。沈括第一个提出了“石油”这个科学的命名,后来世界各国也基本上采用了“石油”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十.宋应星

我国明代著明科学家。江西奉新人,出身官僚。一生著作很多,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代表作是《天工开物》。该书发表的初期轰动全欧洲,在日本兴起“开物之学”。就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仍有许多学者对《天工开物》很感兴趣。《天工开物》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名著。

《天工开物》中的化学知识是相当丰富的。像该书中叙述的连续鼓风的活塞木风箱比欧洲早100多年。 记述的锌的冶炼和铜锌技术是世界上首次文献记载。所以说宋应星是锌元素的发现者。

《天工开物》中有对磷火的记述:“幕夜鬼火游烧……孤野墓坟……直待日没黄昏,此火中隙而出……”说明宋应星生前已发现磷的自燃现象。这一发现要比德国的布朗特发现的早。因为布朗特是1669年从尿中发现磷的,而宋应星已于1661年(历史辞典中)去世。他的《天工开物》在1661年以前早已完成。所以说宋应星发现磷的自燃现象比布朗特发现磷早。

十一.徐寿

我国清末科学家。江苏无锡人。我国近代化学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一生著作很多,在化学方面主要有《化学鉴原》、《化学鉴原续编》、《化学鉴原补编》、《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等书籍。他的著作系统地介绍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此外他于1875年在上海创立了“格致书院”(格致即格物致知,清末时对物理、化学的总称)公开讲演自然科学知识,还进行化学演示实验,对我国近代化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氧气的名称就是徐寿命名的。他认为人的生存离不开氧气,所以就命名为“养气”即“养气之质”后来为了统一,就用“氧”代替了“养”字,便叫为“氧气”。

十二.侯德榜

侯德榜(1890~1974),福建闽侯人。早年留学美国。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化学工程博士学位。1921年回国。为我国的制碱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世界著名的制碱专家。他与范旭东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制碱企业。1925年国产“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他写的《制碱》一书1932年在美国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纯碱工业生产的专著。

1939年侯德榜首先提出了联合制碱法的连续工程,在世界上被称为“侯氏制碱法”。该法的特点是将制碱厂、合成氨厂、石灰厂联合了起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用率,制碱的同时生产化肥(NH[,4]Cl)。这是世界制碱工艺上的重大突破,对制碱和化肥工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字库未存字注释:(文中没有号)

@①原字为昔右加斤

标签:;  ;  ;  ;  ;  

化学史上的中国人_马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