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的实用性、可靠性、美观性等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尤其是美观性,已经成为现代建设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对于建筑设计人员而言,如何在保证建筑质量和建筑功能的同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实现美术与建筑设计的相互结合,就成为了建筑设计工作的核心环节。
关键词:建筑;美术;建筑设计
1 建筑设计的特征
时至今日,现代建筑发展已经超过百年。在世界现代建筑发展历程中,已经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建筑流派和类型。从早期的现代建筑四大师到后来的贝聿铭、路易康、迈耶、安藤忠雄、再到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库哈斯、盖里、扎哈哈迪德等,现代建筑呈现出多样的艺术创新。然而从根本上说,都还没有脱离现代建筑的本质内涵。只是就表现形式上有了一定的突破和发展。这正是西方建筑设计表达的主流观念,重视创新,重视形式的视觉冲击。暂且不论这种观点的正确与否,事实上也没有必要去探讨这样的问题。但必须关注和研究的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以及方法,明确建筑在社会发展当中的角色和地位,了解建筑所解决的问题,以及探讨中国特色的建筑发展道路。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程和西方世界截然不同。总体而言,西方社会重视的是创新和变化,中国古人则更重视传承和发掘。西方的艺术体系更多表现在视觉外在,而中国人的艺术体系更重视文化内涵的探究。在这种社会主流观念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建筑在近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表现出了相对统一的特征。当然,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所以中国古代传统建筑虽然在整体上一脉相承,在不同阶段和时期也保留了自身特色。另外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自然也有自身的显著特点。总体上说,由于古代传统社会的文化特征趋于主流,因此在建筑上也反映着相对统一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在文化内涵的探究上也相对统一。当代建筑设计行业中,很多人对于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认知过于简单。但一系列的实例证明,不能轻视古代社会近千年的建筑发展特征与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设计传承至今,在当前社会处于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以及对设计师的影响,都是相关人员必须探讨的课题。一系列的探讨表明,中国古代建筑能够解决一些当代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主要内容:今天的建筑设计在精神文化内涵上相对缺乏,建筑仅仅承担着功能性的作用,而建筑设计师有责任通过设计表达中国特有的深层次的精神追求,而这正是古代建筑设计的重要特色;当代全球面对生态问题,塑造了大量的城市森林后,人们的生活环境品质却在逐步降低,能源的消耗,城市的污染,与自然的脱离,都让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古代优秀的山水人文环境塑造中;作为伟大的中华民族,有属于自己的优越感和归属感,发扬传统建筑文化的优秀特质是每一个设计师的本能义务,事实上,传统建筑文化也一定能够在当代建筑的发展中再次迸发活力。当然,这不能全盘的照抄,也不能仅在形式上进行简单变化,而必须进行长时间的,深层次的文化研究和大胆创新,这必然是一条充满艰辛和活力的艺术创作旅程。
2 建筑设计与美术关系要点
2.1构图设计方面
在建筑设计中,在建筑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过程中,涉及各类设备安装、布局等多个环节,通过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布局,能够促进建筑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美观性。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优化构图设计的美观性极为关键。一般情况下,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各个房间的功能需求、形状、颜色等等,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敲和研究,这样才能够优化建筑工程空间构思图,并针对这些构思图形成合理的设计方案。
2.2透视设计方面
现如今,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明确绘画措施和要求,同时将轮廓与线条色彩进行有效结合,严格控制构图中的各个环节,形成一套系统化设计流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画面主体形象进行准确判定,在绘画过程中,对各个基本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和处理,在画面的处理中,应该尽量确保画面的准确和清晰,同时严格控制各个线条比例。
在建筑设计方案中,三维性的透视效果图十分关键,通过三维透视图,能够直观的体现出设计意图,便于业主接受,而且其图解性易于解说。透视的种类很多,与建筑绘画有密切关系的主要有: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
2.3质感设计方面
建筑工程体积比较大,而且材料质感、色彩深浅、虚实也是不同的,因此,建筑工程所表现出的情感、质感也是不同的。从美术质感的表述方面看,建筑设计师在表达设计思想时,应该准确绘制出物体质感效果图,尽量减少实物与效果图之间的区别。比如,使用体积大、色彩较暗、实体的、较粗糙的材料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尽量减少实物与效果图的区别。
2.4色彩设计方面
室内、外设计均属于环境艺术。在色彩的处理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各种特殊色彩,在色彩设计方面,优化色彩处理,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由于特殊的色彩而造成人们心理和心情的变动。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在逐渐提升,在室内外设计方面,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室内环境中各种色彩的合理搭配,同时,对于室内物品的陈设和色彩搭配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色彩设计方面,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和设计。
2.5虚实设计方面
建筑工程具有物质与精神、实用与美观的双重特性,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中,首先需要注意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审美要求。建筑工程是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整体,同时也是虚实结合的表现。为了提升建筑工程美观性,必须优化内部空间的组织、外部造型的艺术处理以及建筑群体空间的布局形式。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筑体形和立面设计过程中,还应该综合考虑建筑工程体量大小、体型结合、立面及细部处理等。
2.6一体化建筑布局方面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应该综合考虑建筑自身的结构、空间布局、色彩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将建筑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考虑其与区域文化相互融合,这样才能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在建筑设计方面,建筑与文化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影响关系,环境通过建筑来决定文化,而建筑与周边环境形成了区域文化。相对于建筑而言,环境与文化之间的融合能够体现出建筑的地域特性和时空特性;相对于环境而言,建筑自身是一种文化体现,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文化主体;相对于文化而言,建筑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环境是建筑的载体。建筑、环境与文化能够共同构成城市和区域的特色。
3 结束语
总之,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的功能性、安全性和美观性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将美术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应用美术中的绘画和造型艺术等,对建筑进行相应的设计,在充分保障建筑自身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推动建筑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微.建筑设计与美术[J].文学与艺术,2015(05):68.
[2]陈睿.浅谈美术与建筑设计关系的要点[J].中国科技投资,2014(A07):88.
[3]林郁.美术与建筑设计关系的要点剖析[J].科学与财富,2014(03):246.
[4]邢钊赫.互动思维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5.
[5]王科奇.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论文作者:陈裕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文化论文; 色彩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美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