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贵州黔南 558000)
【摘要】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对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手术室安全性的提升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4年1—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研究组采用细节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消毒质量、手术室器械准备、护士配合技能、设备管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形象与职业素养评分、术中护理综合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应用细节化护理管理模式可缩短手术准备、接送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细节化护理;常规护理;手术室;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270-02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科室,具有高风险、多隐患、工作繁忙、流程复杂等特点,而其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极高。近年来,形成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的新型护理模式—细节护理,目的是使临床护理工作精细化、优质化、合理化、人性化,尽可能减少或规避护理风险,保证临床护理工作顺利开展[1]。我院将细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4年1—2015年2月收治接受手术患者92例,以抽签式分为对照组(46例)与研究组(46例)。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19~76岁,平均(42.36±4.10)岁;手术科室为神经外科7例,泌尿科8例,妇科9例,骨科8例,普外科14例。研究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20~75岁,平均(43.10±3.57)岁;手术科室为神经外科5例,泌尿科7例,妇科8例,骨科10例,普外科16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方法为:在术前,护理人员要认真做好手术准备,将各种手术器械准备完善;术后将患者及时送回病房,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细节护理,具体为:(1)术前细节护理: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护理流程,术前1天应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情况,以提高其对于手术的认知水平,及时解答患者与家属的疑问,缓解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术前检查手术所需药品与器械的性能进行检查;术前30min,使手术室的温度与湿度调整到适宜水平;(2)术中细节护理: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术中为患者输注液体等,需提前预热并保持在37℃左右,且术中冲洗液也加温至37℃左右,可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的可能;术中对于隐私部位进行遮盖,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术中全面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针对麻醉患者,应观察患者的面色与神志等;对于患者的手术切口,及时进行包扎与消毒,使用温生理盐水清理血迹;对于需放置引流管患者,需固定好引流装置,并做好交接工作;(3)手术后细节护理:麻醉复苏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过程,在麻药药效尚未消褪时,患者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倍增,产生严重后果的可能性也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在这个阶段必须密切关注患者情况,详细评估患者状态及感受,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
1.3 观察指标
(1)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由临床医师负责手术质量的评定,对消毒麻醉、护理配合度、器械准备、仪器管理等内容进行评估。(2)护理人员形象与职业素养评价:由患者根据其与护理人员的接触中的印象进行评分,标准为0~10分。(3)术中护理综合评分:包含术前准备质量、患者舒适度、护理职业水准,标准为0~10分。(4)护理满意度:使用我院自制的问卷对术后清醒状态患者进行调查,包含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8.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分别对两组进行t检验,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比较
研究组46例患者在消毒麻醉、护理人员配合度、器械准备、仪器设备管理方面的得分分别为(19.62±2.46)、(29.13±1.94)、(19.23±2.57)、(28.03±2.03);对照组46例患者在消毒麻醉、护理人员配合度、器械准备、仪器设备管理方面的得分分别为(11.21±2.15)、(21.04±1.97)、(10.23±2.32)、(19.56±2.08)。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
3.讨论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具有风险大、难度高、技术强、工作多、压力大等特点,在护理过程中一旦出现错误很有可能产生难以挽回的后果,因此在手术室实施细节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细节护理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手术室的应用,主要从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三阶段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其中,术前护理作为手术室手术治疗的准备阶段,主要做好手术室相关设备的检查工作,确保手术室为无菌状况;针对患者自身的负面情绪,实施手术前,应为患者实施术前宣教,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和认知程度,针对滋生负面情绪的患者,应找出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然后针对性的实施心理辅导,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依从性,配合治疗[3];术中护理主要为患者的体位护理,让患者保持舒服的体位,同时也为避免压疮的出现,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状况,及时报告医生,在完成这些的基础上,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手术完成后,将患者送入观察室,等待患者苏醒,对患者的生命症状进行密切的监视,出现异常及时报告,患者完全苏醒后,送入病房中。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消毒质量、器械准备、护士配合技能、设备管理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形象与职业素养评分、术中护理综合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由此表明手术室细节护理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书霞,吴锦才,崔红赏.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27(1):73-74.
[2]于琼.浅析手术室优质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5):235-236.
[3]于红.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4):111-113.
作者简介:覃家露(1980-),女,布依族,贵州三都县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手术室护理及感控工作.
论文作者:覃家露,任廷梅,韦云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室论文; 细节论文; 手术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术前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