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道昆六论

汪道昆六论

杨瑾[1]2004年在《汪道昆六论》文中认为汪道昆是明代后七子后期的领导人之一,着有诗文集《太函集》、戏曲《大雅堂杂剧》和文论天都外臣《水浒传序》。对其诗文、戏曲,从明清到当代,学者都有论述,但其中仍有值得讨论之处。 本文从论述汪道昆对阳明学说的接受和继承入手,分析了阳明学说对其文学观的影响,指出汪道昆在后七子后期对复古理论的革新以及其诗文创作中反映现实、重视性情的特点。 结合明代的创作环境、汪道昆的生平遭遇以及其《大雅堂杂剧》的文本内容,本文认为其剧作的主题为批判现实、关注文人命运,而不单纯是抒写文人的闲适情趣。其剧作的新形式、剧诗风格以及对文人命运的关注也开创了一种新的剧类,带来了抒情写心杂剧的流行,因此在我国古典戏曲史上具有“自我作祖,一变剧体”的重要地位。 在天都外臣《水浒传序》中,汪道昆抨击了大贤处下、英雄失路的社会现实,体现了抒写心声的小说观。

乔根[2]2008年在《汪道昆诗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以《太函集》为中心,考察徽文化背景下的汪道昆诗文创作。论文以“知人论世”为指针,细读文本,深入剖析汪道昆诗文创作的成就和不足。前言部分为汪道昆研究现状综述,指出汪道昆研究中还需探索的问题。第一章探讨汪道昆的生平和思想,揭示其思想的主导方面。汪道昆一生,集商贾、文人、武官、隐士于一身,其思想主要体现为:注重实用、积极用世;品质高洁、儒者风范;文韬武略、诗剑风流。第二章主要论述汪道昆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诗歌创作,分析汪道昆诗歌创作的类型及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分析汪道昆诗歌的影响——领袖新安诗群。第叁章侧重从徽文化角度解读其散文,解析其散文的创作特点及其艺术特色。结论部分则总体上剖析汪道昆其人其文,认为汪“是一个处在十字路口的作家”,既沿袭传统,又寻求新变。

柏庆娜[3]2013年在《新安诗群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汪道昆及其领导下的新安诗群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新安诗群的兴衰过程、新安诗群与明代中后期后七子复古派的关系,并通过分析诗群成员潘之恒对复古派的背离这一典型案例来考察复古思潮在明代的消退。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分析新安诗群兴起的原因,主要从商业经济的发展、复古理论的传播及文人结社效应叁方面分析新安诗群在明后期兴起的原因。第二章考察新安诗群成员独特的身份特点以及领袖汪道昆在诗群中的作用。新安诗群成员大多出生于商贾家庭,多为没有功名的山人、布衣,他们的诗歌创作对明代文学发展的世俗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汪道昆晚年陈情归乡后积极组织诗社,促进了新安诗群的崛起,通过革新复古理论影响了新安诗群的发展方向。第叁章主要论述新安诗群的结社活动及诗歌创作。新安诗群从兴起到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过几次重要的结社活动,作为诗群活动的坛坫,见证了新安诗群的整个兴衰过程。第四章主要考察新安诗群与后七子复古派的关系,新安诗群社事的衰微与诗群衰退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诗群成员潘之恒对新安诗群的背离过程来—窥复古思潮在明代的消歇。

肖玉静[4]2016年在《汪道昆及其剧作研究》文中提出汪道昆是明代着名的戏曲家、抗倭名将、“后七子”后期的领导人之一,他着有戏曲《大雅堂乐府》、诗文集《太函集》、《蔡疙瘩杂剧》、《水浒传序》等等。从明清到现在,有过一些关于汪道昆的评价与论述,但其中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地方。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汪道昆及其剧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绪论部分以时间为线索,对汪道昆及其作品的研究情况进行述评。论文的主体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依托史料,具体而客观地介绍了汪道昆的生平与创作;第二部分考述与汪道昆往来密切的重要交游;第叁部分重点分析汪道昆的《大雅堂乐府》,从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大雅堂乐府》的评价、演出与影响等方面详细论述;第四部分主要谈及的是汪道昆的其它杂剧。围绕汪道昆本人及其代表作《大雅堂乐府》来展开研究,是本文的重点之所在。结合明代的创作背景、汪道昆的生平遭际与性格特征、《大雅堂乐府》的文本内容,其剧作的主题并非单纯地抒发文人的闲情逸致,而是批判现实、关注士人阶层的命运,其剧作的艺术体制、剧诗风范以及调笑诙谐的意趣也影响了后世的戏剧创作。本文将在细致品读原着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的生平交游,参照汪道昆的一些诗文与相关资料,持着“了解之同情”的态度,对汪道昆与他的剧作《大雅堂乐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求进一步明确汪道昆在中国戏曲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这也对了解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情况、文人心态、审美追求等有着较重要的意义。

乔根[5]2011年在《汪道昆诗论探析》文中研究指明汪道昆是明代中后期着名的政治家、徽州地区的文坛领袖,其诗论值得探究。他虽受"七子派"影响,但其诗论颇有自己的特色,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后之视今,亦今之视古"、"师古即师心也"、"文由心生"、好诗"上不在台阁,下不在山林"。汪道昆以富有特色的诗论在明代诗坛有一席之地,同时又以其丰富的诗歌创作实践丰富了新安诗群。

参考文献:

[1]. 汪道昆六论[D]. 杨瑾. 安徽师范大学. 2004

[2]. 汪道昆诗文研究[D]. 乔根. 苏州大学. 2008

[3]. 新安诗群研究[D]. 柏庆娜. 南京师范大学. 2013

[4]. 汪道昆及其剧作研究[D]. 肖玉静. 山西师范大学. 2016

[5]. 汪道昆诗论探析[J]. 乔根.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标签:;  ;  ;  ;  

汪道昆六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