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县人民医院 157000
【摘 要】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合自己临床工作实际,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为治疗阑尾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我院阑尾切除术患者606例,其中28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作为观察组;没有发生切口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共578例;两组患者均在相同的手术环境、采用相同的手术器械消毒措施和相同的麻醉方法。回顾性分析阑尾化脓、阑尾坏疽、非主刀手术缝合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年龄大于60岁、伴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大于45 min、肥胖、阑尾坏疽、非主刀手术缝合所占比例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炎手术的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程长,手术时间久,炎症较重的阑尾炎病例切口感染率较高,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手术技巧娴熟,采取切口保护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关键词】阑尾炎手术;感染问题;处理方法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也是相当显著地。阑尾炎切口感染是其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10%以上。它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延长了住院时间,直接关系到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经济负担。本研究探讨了阑尾炎感染因素及处理方法,力求在阑尾炎治疗方法上有所帮助,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行阑尾切除术患者606例,其中男361例,女245例,年龄11~77岁;发生切口感染患者28例。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伴低热,恶心及呕吐等症状,查体时右下腹麦氏点有固定压痛与反跳痛;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全部患者在入院时的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与肝肾功能等指标都正常,其体温也维持在正常水平。
1.2方法
采用右下腹经腹直肌探查切口,切开腹膜前备好吸引器,切开腹膜时抬起两侧,有脓液病例立即吸净脓液,避免脓液外溢造成污染。切开腹膜后时把腹膜外翻固定于皮下组织,术中注意无菌操作,腹壁切口上出血点均用盐水纱垫压迫或电凝止血,尽量不予丝线结扎。阑尾按常规切除处理,甲硝唑液反复冲洗腹腔并吸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腹腔内手术操作完毕后,用肠线连续缝合腹膜,并用甲硝唑液冲洗切口,用纱布擦干后,一般均不缝合,最后用丝线缝合皮肤。根据切口有无感染将60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切口发生感染(参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排除切口脂肪液化),对照组为切口未发生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肥胖(BMI 指数>28)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性。采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与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显著相关的因素引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以 P <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对照组中年龄大于60岁者86例,伴基础疾病者64例,手术时间大于45 min者24例,肥胖患者者37例,阑尾化脓者129例,阑尾坏疽者34例,非主刀手术缝合者154例。本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为4.62%(28/606)。观察组中年龄大于60岁者8例,伴基础疾病者10例,手术时间大于45min者16例,肥胖者6例,阑尾化脓者7例,阑尾坏疽者11例,非主刀手术缝合者9例;观察组者在年龄大于60岁、伴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大于45 min、肥胖、阑尾坏疽、非主刀手术缝合等方面所占比例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3.1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因素
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营养状况,机体免疫力,阑尾的病理改变及术者技术的熟练程度,是否合并基础疾病、阑尾病理状态、手术时间、患者体质量以及切口缝合医生等方面有关,了解以上相关因素有助于预防和减少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老年患者易出现切口感染与自身机体的免疫力,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故为了降低老年患者的切口感染率需做好基础疾病的处理,肥胖者因皮下脂肪组织厚,使得术野的暴露与操作受到影响,缝合时难以完全消灭脂肪层死腔,过度牵拉受损局部组织细胞,会造成血供不良,水肿,从而易发生感染。理想的手术切口是接近病灶,显露良好,便于操作,能缩短术时,减少感染切口。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高原因,患者术后伤口不易愈合,所以术前做好控制血糖、血压等对症治疗,有助于患者术后伤口愈合。由于手术时间延长,手术野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也会增加,切口受空气污染的概率增加,同时手术时间延长,伤口渗血增加,以及毛囊内细菌随汗液向外排出也增加,以上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术后切口感染概率增加。阑尾炎发病后若得不到及时诊治,往往随病程的延长,阑尾的病理变化越重。
3.2防止阑尾炎切口感染的方法
探查切口更易发生切口感染,主要与术前诊断不明确、炎症较重、需留置引流、手术时间过长有关,故在对患者予以切口选择时,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选择,病情诊断明确者予以麦氏切口,需剖腹探查的病例则予以右侧中下腹经腹直肌探查切口,利于显露阑尾,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切口感染。在临床遇到阑尾炎患者,尽可能做到早期切口的保护。需要剖腹后不可做潜行分离,避免术中脓性分泌物潜流污染贮留于人工形成的腔隙中,皮下出血点钳夹处理,无出血不结扎并避免大块结扎。在严密止血的前提下减少线结异物存留,剖开腹壁是先开小口备好吸引器,如有脓液立即吸净,再扩大切口,腹膜打开后,应将腹膜切缘外翻固定于皮肤巾上,用湿纱布保护切口周围,将腹腔与切口隔开,对阑尾尽可能不逆行切除,以免增加污染机会。关腹前,参于手术者宜用新洁尔灭等洗手或更换手套,必要时更换全部手术器械。腹膜缝合后,对化脓穿孔性阑尾炎伤口务必作彻底的冲洗,腹部切口灌洗预防感染,用灭滴灵溶液浸泡切口。逆行切除阑尾时因阑尾不能及时取出及不能及时包埋暴露的两残端,使得切口感染的几率增加,故在切除阑尾时,需尽量避免予以逆行法切除,从而降低切口感染几率。
结束语: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研究中表明病程长,手术时间久,炎症较重的阑尾炎病例切口感染率较高;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术中尽量保护切口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术后针对性的对伤口促进血液循环使切口减少感染。总之,在进行阑尾炎手术时各个问题都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分析,确保患者手术的安全,防止切口感染。
参考文献:
[1]许贵存,王海燕.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2,23:70-71+81.
[2]何新明.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探讨[J].重庆医学,2011,22:2262-2263.
[3]谭东新,黄捷,石宝秋.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0,23:119-120.
论文作者:马正国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8
标签:切口论文; 手术论文; 阑尾炎论文; 阑尾论文; 患者论文; 腹膜论文; 因素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