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发展的市场结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中国论文,结构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2006)01—0025—08
中国产业发展的市场结构范式选择不仅仅是一个微观市场结构的理论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目标的实现。由于缺乏规模效益,在经济学发现过度供给条件下完全竞争厂商容易陷入得不偿失困境的问题以后(熊彼特,1979),特别是在熊彼特一针见血地批判了完全竞争模式的缺陷和在信息不对称理论得到经济理论界的广泛认同以后,完全竞争理论基本上被束之高阁。尽管张伯伦力主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范式,但它对经济理论研究和现实经济生活没有产生大的影响。因此,学术界对于市场结构的争论实际上主要是关于完全垄断范式和寡头垄断范式的争论。
一、文献回顾
对于寡头垄断的导向性分析始于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方法。Bain通过计算1936—1940年美国24个行业的最大8家企业在该行业的集中度与利润率,得出了行业内最大的8个企业的销售额超过70%时可以获得高于产业集中度较低时的利润率的结论(Bain,1951)。尽管芝加哥学派的观点与哈佛学派针锋相对,但其代表人物Demsetz也从一定的角度证实了行业集中度与厂商利润率的关系,其研究证明,只有在产业集中度超过50%时,产业集中度才与厂商利润率成正相关关系(Demsetz,1973)。
理论界对于寡头垄断的推崇直接产生于大型跨国公司的惊人的业绩和非凡的市场表现。一系列的研究寡头垄断的学术论文把寡头垄断推到了20世纪全球关注的焦点。Baumol等人认为,寡头垄断具有较高的规模效益,有能力进行技术研发,在位寡头不实施合谋的条件下①,潜在进入的压力使寡头垄断市场易于形成寡头竞争均衡(Baumol et al.,1982)。
在大型跨国公司甚嚣尘上的大背景下,一些经济理论研究人员试图把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确立为市场结构范式。徐凌云、苏湘赣明确提出了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范式。徐凌云等人认为,既然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是千夫所指的目标,它就没有资格成为市场结构的范式。他们列举了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在效率、规模、合作、市场稳定等方面的优势,得出了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取代完全竞争范式成为必然的结论(徐凌云,苏湘赣,2004)。
杜传忠深入研究了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分析了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的资源配置效率、技术创新效率、企业组织效率及中国工业市场结构存在的问题,把寡头垄断作为中国工业市场结构选择的目标,指出,“具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表现出日益明显的竞争优势”(杜传忠,2003)。尽管杜传忠没有明确提炼出寡头垄断范式的概念,但其系统的理论研究都极力推荐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二、寡头垄断性市场结构的缺陷
直观地看,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规模效益,可以通过数学的方法求出不同行业的最佳的市场结构。但是,市场结构范式应该是完美无缺的市场结构,由于寡头垄断在竞争的充分性、规模效益两个方面都不是最优的,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最多只是消极、折衷和勉强可以接受的市场结构范式。由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还存在公司治理不规范、技术研发低效率的问题和具有激化市场经济内部扩大就业与采用机械的深层次矛盾的倾向,因此,寡头垄断根本不具备成为市场结构范式的资格。
1.寡头垄断是一种折衷的优化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是市场结构中的两个极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的高竞争性可以使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消费者剩余,但是存在缺乏规模经济效益、厂商可能得不偿失的缺陷。而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具有很好的规模效益,但存在内部低效率和对消费者的价格掠夺等问题。对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来说,它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性。
用数学的方法,不同市场结构的综合效益可以直观地表述为:
P[,t]=P[,s](x)+P[,c](x)
其中,P[,t]为市场结构的综合效益;P[,s](x)为市场结构的规模效益;P[,c](x)为市场结构中的竞争性效益;x为行业中的企业个数。
通过求导的办法不难求出最佳的市场结构。
从表面上看,把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作为市场结构范式的设想严谨、科学,但事实上,这种方法只不过是数学方法的简单运用,这种思维逻辑也太过简单和直观。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最多只是消极、折衷和勉强可以接受的市场结构类型。顾名思义,市场结构范式必须是完美无缺的,如果一种市场结构在竞争性、规模效益方面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那这种市场结构范式根本就不成其为市场结构范式。
2.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如果说,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的折衷性在市场结构范式的建设中无伤大雅,那么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存在的公司治理问题则彻底动摇了寡头垄断成为市场结构范式的基础。
不言而喻,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实行代理制的公司陷入经营者的内部人控制之下。掌握了一定时期公司控制权的经理人利用信息不对称欺心暗室、中饱私囊。经理人通过公司并购、关联交易、融资买入、在职消费、提高工资标准、随心所欲地任用干部、从本位利益出发随意动用公司财产、非法调整税负、挪用公款、借鸡生蛋等方式实现本位利益的最大化。更重要的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借口,在企业并购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的驱动下,经理人具有搞垮企业的主观故意(孙天法,2003)。
管理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表明,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就会出现监督不力的问题,就会产生所谓的经营者资本主义和法人资本主义现象,投资者的利益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侵蚀。日本学者西山忠范认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随着以公司治理不规范为特点的法人资本主义的加剧,以代理制为核心的股份制将会土崩瓦解(奥村宏,1996)。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行业的厂商数量众多,厂商规模很小,企业制度基本上采用业主式企业制度。企业主直接担任经理人,承担企业经营的全部责任。由于不存在代理问题,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基本上不存在公司治理的问题。可以想像,在现代公司制度无法切实保障出资人的合法权益的条件下,公司制度只能倒退到业主制企业制度。
从公司治理和保全投资者权益的角度看,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劣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毫无疑问,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不具备成为市场结构范式的条件。
3.技术研发中的低效率与东食西宿现象
在以供给长边为特点的剩余经济条件下,技术研发不仅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费的前提,同时也是避免过度竞争、提高厂商竞争能力的关键。支持寡头垄断范式的理论研究人员认为,寡头垄断厂商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合作的可能。毫无疑问,较之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行业产品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②,厂商拥有较高的价格决定权③,厂商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④。因此,寡头垄断厂商有能力进行技术研发。但是,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在技术研发方面存在平行使用R&D经费和技术研发人员的东食西宿现象。
(1)R&D经费使用效率低。信息和知识最大的特点是反复使用而不改变其固有属性。信息的特点使得科学技术成就可以以零成本的方式进行传播,也就决定了技术研发上统一使用研发资金的必要性。由于技术研发的重要性和厂商追求技术垄断的天性,各技术研发主体相互封锁技术研发信息,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内存在多个厂商同时研究和解决同一技术问题的可能。寡头垄断市场技术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只有实际需要的几分之一。显而易见,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中技术研发经费存在严重的浪费。
(2)技术研发人员的“东食西宿”。由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厂商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厂商有可能投入更多的资金开展技术研发。但是,由于技术研发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和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寡头垄断市场可能会出现诸多事与愿违的现象。经过厂商与技术研发人员的一系列博弈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就会演化为厂商投资技术积极性降低和技术研发与厂商生产实践脱节的市场结构。
不言而喻,技术研发人员是科学技术领域的自我实现者,同时也是技术市场行为的经济人和寻利者。由于技术研究成果具有巨大的需求和较高的市场价格,技术研发人员会产生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同时,由于技术研发人员学术地位、学术声望与其实际研发能力可能出现偏离,由于技术研发人员灵感激发具有不确定性,由于技术研发工作不是反复的标准程序式的规范劳动,因而研发工作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技术研发何时取得预期的成就都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毫无疑问,科研人员成为决定某项技术的研发进程和能否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在技术研发成果的市场价格大于研发机构的内部支付价格的条件下,技术研发人员可能会采取各种措施,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最常见的手法就是在基本取得技术研发成果以后,制造借口离开原有的研发机构,以期按最高价格把所取得的技术研发成果售卖出去,或者以此为筹码向新接纳的研发机构提出高额的薪酬与相关的福利要求。技术研发人员的“东食西宿”使研发机构蒙受极大的经济损失,将直接导致厂商投资技术研发积极性的降低,以及技术研发和生产的脱节。最终将会降低技术研发的速度和取得技术研发成就的几率。
4.无法解决市场经济内部的深层次矛盾
市场结构是一个产业组织和微观经济学的理论问题,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看,市场结构范式问题最初与宏观经济的发展要求并无直接的联系。但是,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和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市场经济内部扩大就业和采用机械的深层次矛盾成为影响和决定市场经济制度的存续能力的关键。换言之,如果一种经济制度不能保障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需要,那么这种制度就丧失了其存在的理由和基础,相应地,支撑这种经济制度的市场结构范式也就必然寿终正寝。
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中,由于行业中并存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竞争者,无法实施充分的信息披露,投资者和经营者之间、经理人和监管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相应地存在经营的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一般不易通过制度安排把直接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改造为无风险的投资场所,民众一般不能通过对寡头垄断行业的投资分享资本收入。
通过降低人均劳动时间的方式固然可以使广大民众均等地获得一份相对短的劳动机会,但是,这样会使厂商的人工成本增加,厂商会逆向提高产品的市场价格,把广大民众的实际收入限制在极低的水平;同样,过分地压缩人均劳动时间也会使不同班次的工作交接成为困难。
另一方面,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厂商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成为寡头垄断厂商行之有效和情有独钟的竞争策略。随着柔性制造技术和CIMS技术的发展,无人工厂将会普遍建立,整个社会生产系统对劳动力的需求将会被降低到零需求状态。这时,生产的人工成本支出几乎是零,相应地,社会总的工资支出和社会的有效购买力也降低到极点。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有效购买力降低将会使现代化的大机器生产难以为继。从民生的角度看,民众丧失了维持生计的收入来源。所以,在工业社会,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不会接受寡头垄断范式。
三、中国产业发展的市场结构模式与规制措施
1.市场结构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
市场结构范式问题虽然是一个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的理论问题,但它也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因此,选择市场结构范式必须有利于规范公司治理、保障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提高和维护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得利、能够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剩余,同时市场结构范式应该是一个稳定的市场结构。
(1)公司治理的规范性与对投资人权益的保护。如果与市场结构范式相联系的公司制度不能保证投资者的本金安全和相应的资本收益,投资者就会从该行业中抽回资本,最后就会使该市场结构向其他市场结构演变。
(2)市场结构制度所对应的公司制度必须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人民的基本生活是一个经济制度举足轻重的大事,也是一种社会制度中首屈一指的责任。如果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不能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这种制度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3)国家在国际经济利益分配中的地位。保障和提高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利得是市场结构范式建立过程中的一个敏感的中间目标。一个能够保障和提高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利得的市场结构范式容易被政府接受。
(4)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陷入了一个进退维谷的二难困境中。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制度演进出现的缺陷,民众收入呈现出单一化的发展趋势,就业在保障人们基本生活需求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机械体系成为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的人工劳动的有效替代。这样,扩大就业和采用机械成为市场经济内部难以调和的深层次矛盾。既不能舍本逐末,置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不顾;也不能因噎废食,为提高就业而限制机械的使用。
(5)规模经济效益。规模效益主要通过节约生产的固定费用而体现出来,规模效益是其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通过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可以提高消费者剩余、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把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6)提高消费者剩余。建立市场结构范式和为一国工业发展选择市场结构模式,既要避免竞争不充分,也要避免过度竞争。实现充分竞争是保证和提高消费者剩余的基本途径。
(7)市场结构的稳定性。市场结构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调控的力度与频率。如果一种稳定的市场结构被确定为市场结构范式,国家在经济调控方面可无为而治,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果一种不稳定的市场结构被确立为理想的市场结构,国家必须不断地调整厂商的规模。
2.中国工业发展的垄断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产业发展的市场结构选择问题实际是一个市场结构范式理论的具体运用问题。此前笔者的研究主要是集聚在市场结构范式的建设上。笔者主张通过反垄断的公开信息措施、充分竞争措施和配额投资措施,在保留垄断原有的优势的同时,消除垄断的所有缺陷,把垄断改造为完美无缺的市场结构范式(孙天法,2002a,b,c,d)。
(1)公司治理的规范性与投资人的权益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公司制度间接地表现为一种市场结构类型,能否生存主要取决于这种公司制度能否有效地保全资本及其应该获得的合法收入。在业主制企业制度下,投资者直接管理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他们自己承担投资活动的全部后果。在委托代理制度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多由职业经理人代理。由于信息不对称,经理人可能利用所掌握的内部控制权,制造借口中饱私囊,侵蚀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如果资本收益低于投资者的期望,投资者就会产生不满情绪,如果资本收益低于平均利润,投资者就可能将资金转移到投资收入较为稳定的大众投资场所。如果亏损成为一种代理制中的普遍现象,投资者就会减少甚至拒绝向实施代理制的企业投资。由于制度供给的短缺,代理者违反委托人意愿的现象司空见惯、经理人损害投资人权益的事件屡见不鲜。虽然理论界还不能断定股份制将会像西山忠范所预言的那样很快土崩瓦解,但是代理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明显威胁到投资者的信心。
与竞争性和具有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不同,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只有一个经营者,相应地也就无所谓商业秘密,可以在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实施充分的信息披露。一般地说,只要在互联网络上及时、充分地披露垄断厂商的财务信息,整个垄断厂商的经营活动实际上就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可以比较完美地解决垄断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和经营的道德风险问题。在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之下,经营者管理活动被置于投资者、专业监督机构甚至整个社会的严密监督之下,经营者所作的每个决定、所花费的每一分钱都可能受到社会各有关方面的质疑。只要任何一个方面的监督能对经营人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就可以认为对经理人的监督是有效的。
在垄断产业实施充分的信息披露,就是要对垄断企业的重大经济活动实施充分、及时的披露。要在互联网络上及时披露投资、企业并购、关联交易、工程承包、工资、税收、捐赠及在职消费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对于企业数额巨大的财务活动,投资者、专业监督机构、新闻机构,甚至消费者都可以根据交易的对象和交易单价,沿垄断企业资金的运动方向,彻查任何交易存在的问题。在充分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和社会严密的监督之下,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任何经理人员都不敢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对于经常性的小额支出,可以采取定期汇总的方式进行较为详尽的披露。在充分的信息披露要求之下,除了披露有关汇总金额的信息以外,垄断企业应披露发生费用的用途、交易发生日期、金额、经手人、批准人等信息。
在充分的信息披露措施之下,投资者、监管机构、消费者可以获得垄断厂商经营方面的基本对称和比较充分的信息。只要这些信息能够形成特定的功能、实现相关的目标,我们就有理由认为这些信息是充分和对称的。在反垄断经济学上,充分的信息披露可以解决价格听证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充分的信息披露措施之下,垄断产品和服务是否涨价完全由其财务信息决定。而在公司治理中,充分的信息披露措施则有助于消除经理人的内部人控制,规范垄断厂商的公司治理。充分的信息披露使经理人不敢越雷池半步,经营过程中的逆向选择自然也就无所遁形。
(2)市场结构范式所对应的公司制度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社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将越来越弱,就业不再是民生之本。同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的预期寿命将会越来越长,因而依赖社会保障生存的时间也将延长,社会保障对国家财政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在新的技术背景下,如何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各国政府所面临的又一个严峻挑战。由于高度发达的自动化技术的冲击是全方位和高强度的,社会不可能仅仅通过简单的结构性调整建立起适应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必须依据产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起社会保障投资无风险投资体系(孙天法,张良华,2004)⑤。
由于垄断行业的统一大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容量,垄断厂商具有强劲的价格决定能力,投资于垄断产业一般不存在市场风险。同时,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措施,社会可以规范垄断厂商的公司治理和减少或根除经理人的逆向选择,最终可以消除垄断市场投资的道德风险。因此,垄断行业是社会保障的可能的理想的无风险投资场所。通过反垄断的配额投资措施,使垄断企业的原投资者按照市场的重置价值将所持的股份转让给低收入人口,使之能够参与资本收入的分配,分割平均利润。
把垄断行业改造为社会保障无风险投资的场所,社会可以通过对垄断厂商的一定时期的经营权的充分竞争,达成贝叶斯纳什均衡,把生产成本降到最低水平,按最低成本+平均利润的方式确定垄断厂商产品的市场价格。推行社会保障无风险投资体制,低收入人群甚至全体国民都持有垄断企业的股份,社会可以把投资者变成不参与管理、不干预经营、定期分割平均利润的形式股东。一旦民众能够参与资本收入的分配,劳动就业权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在垄断行业推行社会保障无风险投资制度是社会理性的必然选择。
(3)国家在国际经济利益分配中的地位。经济理论研究成果表明,产品的市场价格与产业的组织形式密切相关。竞争性行业的厂商基本得不偿失,而垄断厂商则可以利用其特殊的市场地位,提高产品售价攫取高额利润。建立市场结构范式的目的并不在于为特定国家牟取超额利益,而在于实现商品的科学价格决定。
发展中国家在选择工业发展的市场结构模式时,必须考虑保护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合法利益。具体到中国来说,尽管中国商品存在巨大的成本优势,但由于厂商的规模相对较小,厂商之间的相互竞争和过度竞争导致中国外贸的贸易条件恶化。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际投资者可能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或地区,中国商品的成本优势将会逐渐丧失。可以设想,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中国商品的贸易条件将会进一步恶化。如果中国厂商仍以分散的小规模经营者的身份进入国际市场,中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将会大大降低。
按照垄断的市场结构的要求,中国的垄断行业以一个大的厂商的身份进入国际市场,可以避免过度的内部竞争,把国内产品的价格维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中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即使每个国家以一个大的区域的垄断经营者的身份参与国际竞争,由于众多的国际厂商的存在,该行业的市场结构仍表现为寡头垄断甚至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一般不会导致国际市场上该行业的竞争不充分。
(4)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先进的生产方式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可以有效地降低人类的劳动强度,可以把人类从繁杂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最重要的是广泛使用机械或智能机械进行生产。垄断厂商的行销范围要么是一个全局性统一大市场,要么是区域性统一大市场,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只存在一个经营者,可以最有效地节约生产的固定成本。所以,垄断的市场结构最适合采用高效能的机械和智能机械体系进行生产。
促进技术进步是采用先进生产方式的另一个方面。由于存在多头竞争,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模式、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模式、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模式都存在技术研发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而垄断的市场结构不存在竞争者,垄断厂商成为相关技术的惟一使用者,有助于解决技术研发资金的低效率问题和消除技术研发过程中的“东食西宿”现象。
垄断的市场结构和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一样,都采用大规模机械体系进行生产,存在技术研发依赖于生产过程的情形。在垄断的市场结构条件下,由于垄断企业成为相关技术惟一的使用者,所以垄断厂商的整个生产系统可以向所有相关的研究人员开放,可以促进技术研发和生产实践的融合,可以提高技术研发的效率。
(5)保障规模效益。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只有一个经营者,可以最有效地节约固定成本,获得最佳规模效益。与双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相比,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可以节约50%的固定费用。较之多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可以节约数倍的固定成本。所以,在所有的市场结构中,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是规模效益最佳的市场结构模式。
(6)提高消费者剩余。价格掠夺曾经是垄断厂商成为千夫所指的目标。但是,通过反垄断的充分竞争措施,社会可以克服垄断的低效率现象和解决垄断厂商向消费者索取高额租金的问题。通过职业经理人对经营权的充分竞争,经理人成为经理人市场的竞争型寻利者,经理人竞争经营权成功就取得了一定时期对垄断厂商的控制权。为了取得超额管理利润,经理人必然严密筹划、严格管理,可以解决垄断厂商的一度最为棘手的内部低效率问题。通过强化职业经理人对经营权的充分竞争,可以实现贝叶斯纳什均衡,把生产成本降到最低水平,社会可以按最低成本+平均利润的公式确定产品的市场价格,消费者可以获得最大实惠。
(7)市场结构的稳定性。市场结构的稳定性是关系到国家经济调整措施的强度和频率的重要参数。一般地说,垄断是竞争的自然结果。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厂商众多,在市场出现过度供给的条件下,一些得不偿失的厂商就会通过资产并购退出竞争,并推动市场结构向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甚至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方向演变。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是一种最为稳定的市场结构,把垄断的市场结构改造、确定为市场结构的范式,可以大大减少国家在规范厂商行为方面的工作。
由于肢解垄断企业的罗斯福新政缺乏有效的经济理论的支持,老摩根才敢对美国总统拍案而起,怒目相向。所以,科学地规制垄断是产业经济学正确的发展方向,把垄断的市场结构确定为中国工业发展的市场结构范式是一个一劳永逸的明智选择。
[收稿日期]2005—12—20
注释:
① 实际上,反垄断立法(Antitrust Act)和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伯川德悖论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在位寡头的合谋。
② 伯川德悖论的埃斯沃奇解法(Edgeworth Solution)把生产能力和产品差异化引入寡头垄断市场行为的分析中,把寡头垄断行业的产品视为具有差异的产品,具体参见Edgeworth(1925)。植草益(1988)把产品差异性归纳为产品性能差异、由广告宣传引起的消费者偏好、附加服务、买方的习惯与惰性、商品的特殊性(如炫耀性)以及地理位置的差异等6个方面。
③ 马歇尔(1965)认为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具有垄断的性质。
④ 帕帕斯和布里格姆(1985)将寡头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描述为非价格竞争,厂商的利润可以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⑤ 孙天法认为,建立社会保障投资的收益保障机制远比建立社会保障基金重要,提出在当前的条件下,通过把国债和财政担保的债券划归为社会保障资金的专项性投资场所和通过社会保障基金以优惠的价格参与银行间的短期资金拆借的方式,建立社会保障投资收益保障机制。毫无疑问,这些措施也只是权宜之计,只能起到扬汤止沸的作用,不可能真正解决无人工厂条件下的社会保障问题。
标签:寡头垄断论文; 完全竞争论文; 垄断竞争市场论文; 市场垄断论文; 垄断优势理论论文; 规模效益论文; 完全垄断市场论文; 价格垄断论文; 产品研发论文; 企业利润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