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村综合产业体系的构想_农业论文

关于建设农村综合产业体系的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系论文,农村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农业,如何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迅速走向现代化的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非常迫切的重大课题。它不仅关系农村经济未来的基本格局,而且将会深刻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未来发展的前景。

1 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三个带根本性的矛盾

1.1 农业人口过于庞大而农业资源相对不足 截止1992年底,我国农业人口达9.026亿,仍占总人口的78.3%,而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农业所占的份额则已下降到20%以下。这种严重的反差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已普遍下降到6%以下。英国只有1.9%,美国2.5%,联邦德国2.9%,加拿大3.0%,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和日本都是5%左右;一些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的比例也大大低于我国,如印度62.4%,巴基斯坦52.45%,印度尼西亚43.5%,埃及40%,巴西23.7%①。同时,我国的耕地资源又相对不足,按卫星遥测面积计算,人均只有2亩地。我国的农业人口相当于世界农业总人口的37.27%,而可耕地只相当于世界可耕地的7.08%,人均占有耕地数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

农村人口就业不足,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这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第一大难题。据专家和统计部门分析,近几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年以600万左右的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而农村每年新增劳动力却以1000万左右的规模增长。这样发展下去,到2000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在目前1.7亿左右达到近2亿。所以,加快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和引导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这已成为当务之急。

1.2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地位与其自身是弱质产业之间的矛盾 我国农业从总体上说,依然是手工劳动、超小规模经营的格局。比较利益低、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差、技术装备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这是目前我国农业的基本状况。这种状况已越来越难以适应整个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客观要求。最终解决这一矛盾,只能靠农业现代化,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的落后面貌。这一点,必须从现在起从发展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并从经营方式上给予正确引导。

近几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为了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加强农业,已经作出了很大努力。一方面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另一方面尽可能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但是,就目前我国财政状况而言,不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都没有足够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落后的状况。农业的根本出路,仍在于农村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可供选择的途径是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方面在农村内部对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造,使其与市场经济接轨;另一方面动员与农业相关联的产业部门退出一部分由农村直接经营或与农村联合经营更为有利的领地,使农民能分享一部分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的利润。同时动员相关的社会力量如农业科研、教育等部门直接参与农业的建设和发展事业。实际上就是通过适当的政策法规和组织领导,运用社会力量的替代作用来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建设农村综合产业体系的构想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提出来的。

1.3 城乡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同凝重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 城乡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持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二元经济结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制约因素,城乡矛盾日渐尖锐。

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一是要靠农业自身的进步,逐步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二是要靠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拓宽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门路,加速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实现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三是靠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实现农村地区国民经济组织结构和布局按照科学、优化的原则重新组合,实现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顺利接轨;四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推进城乡结合。

2 农村综合产业体系的概念

农村综合产业体系,是以农村社区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起来的包括科研开发、教育培训、生产基地、产品加工和商业贸易等一、二、三产业紧密结合、相互相成、五位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团;它是在农村对农业(包括林、牧、副、渔各业)及其产前、产后相关产业部门,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互相互利原则进行适当组合、改造和拓展,形成集经科教、产加销、贸工农于一体的实行企业化管理的经济共同体。它的产业结构,由五个基本环节组成(如图)。

农村综合产业体系是具有独立经济法人资格,自主决策、自主经营的综合性产业集团。如果按社区体系组建,它同时也应该是社区劳动群众集体经济的法人代表和经营管理机构。

农村综合产业体系产业组织结构图

3 可行性分析

3.1 从理论上分析 农村综合产业体系是在我国现实经济条件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较为理想的经营方式。

选择经营方式必须考虑的因素,主要应包括五个方面:一是适合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能为群众所接受;二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三是能形成对内部职工的凝聚力,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四是有利于克服束缚农业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不断增强农村经济活力,提高农业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五是在组织体制及运行机制上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它的特点和优势是:

3.1.1 农村综合产业体系(集团)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高级形式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建立,不仅是农村改革的重大突破,而且是组织体制和经营方式的重大创新。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内涵是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农村综合产业体系可以直接同双层经营体制接轨,以经济、技术等服务手段吸引农户转变为综合体系中的承包经营者。但对原来的组织结构要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并对原来的产业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调整和扩张,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需要指出的是,综合体系必须具有相应的规模。因此,综合产业体系的原则应当是不排斥社区性而又不受社区性局限,坚持开放性。这是它与原来双层经营体制的原则区别。

3.1.2 建设农村综合产业体系是强化农村市场主体的有效途径 由于综合产业体系是集科研开发、技术培训、生产基地、产品加工和商业贸易五位一体的综合生产经营实体,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开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生产和交易成本,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和农业在市场经济下总是处于不利地位的传统格局。

同时,综合产业体系一方面通过产品的多次加工增值;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直销,可以截留一部分商业流通利润。从而改变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克服农业弱质产业的特性,增强农业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这不仅对农业本身有利,而且在减轻消费者负担和降低社会成本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

3.1.3 这种经营形式在客观上要求必须坚持开放性,并从组织和管理体制上把农业和相关联的非农产业部门融为一体 这就有利于促进城乡直接挂勾,加强城乡人、财、物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推进城乡经济的融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1.4 综合产业体系把科研开发和教育培训作为其自身的基础环节 这同目前大家所说的科技服务或技术承包有实质性的区别。它是把科研、培训和生产基地的生产建设、农产品加工和新产品开发有机地联结成为一个整体,直接投入生产,使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对于提高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和改变整个农业生产的落后面貌,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3.1.5 综合产业体系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集团 它的综合性、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都远远超出传统的家庭经济或一般典型意义上的农业合作经济。因此,它不仅为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现代化提供了更为现实的可能性,从发展观点来看,这也是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3.2 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分析 建设农村综合产业体系的社会经济条件趋向成熟,其标志是:

3.2.1 改革开放15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组织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 一是随着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建立和乡镇企业的崛起,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已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199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1元,比1980年的191.33元提高了3.8倍。1993年底农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6102亿元②。据专家和统计单位预测,1994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将达到1150元。二是乡镇企业打破了农村传统的单一经营格局,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从1978年到1992年,乡镇企业直接用于支农建农资金达536亿元,吸收农业劳动力1.06亿。这是改革农村经营方式,开展综合经营的强有力的支柱和后盾。三是规模经营正在逐步发展。特别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规模经营正在由点到面发展起来,在中西部地区也开始以不同形式发展了一部分规模经营。

3.2.2 组织创新是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早在80年代初,人们就提出建设农工商联合体的问题,目前,这种经济组织在我国农业中,特别是在国营和集体农业中已经占有一定的地位。80年代中期,又产生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后来山东、湖南等地又提出经科教三结合的经营方式,并且在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扶贫开发上取得了积极效果。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和发民步伐的加快,在一些发达地区把农村城市化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农村综合产业体系更广泛地吸收了以往各种经济形式的合理内核,因而优势更为明显。例如,它把科研开发和培训作为体系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就是吸收了经科教相结合的思想,这是一种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思想。又如把信息作为一个环节,是从市场激烈竞争和长期发展战略考虑,而吸收了“公司+农户”中,公司信息灵的优势。此外,与以前各种经营形式相比较,综合产业体系(集团)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完全是集团内部分工合作的关系,利益更加直接,更加一致。它是依靠农村内部经济发展和产业扩张来实现的,而不是象有些组织那样主要靠自上而下的推动和外部推力来实现的。因此,它必然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4 操作要点

(1)必须把科研开发和技术培训,放到优先位置上来,自觉地把以经验为主的传统农业转变到依靠科学技术为主的现代农业轨道上来。

(2)生产基地建设必须切实做好规划,严格进行科学论证,并要具备一定规模,形成批量商品,体现商品生产的特点。

(3)综合产业体系必须建成全方位开放型企业。即使是以社区经济组织为依托,在成员构成和业务范围各方面要尽可能打破社区局限,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不断对外扩展。

(4)综合产业体系必须实行企业化管理。要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5)在综合体系内部管理上,可以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责任制为中心,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要贯彻民主管理原则,建立健全职工大会(代表)制度。

(6)根据目前农村生产力水平,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少数环节开始,从小到大,从不完善到完善,逐步发展。决不能搞强迫命令“一刀切”。

(7)要强化经济管理和经济核算,坚持勤俭办企业的方针,把有限的财力首先用到最急需的生产和科研开发项目上。

(8)必须充分注意产权制度建设,明确界定产权。要实行政企分开,保证企业拥有较充分的自主权。

(9)干部的选拔,要坚持民主协商的原则。以便把优秀分子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

(10)要注意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1994-10-18收稿

注释:

①这些国家农业人口的比例均为1991年数字,根据1993年《中国农业年鉴》197页提供的数字计算的。

②见《1993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年度报告》第96页、111页。

标签:;  ;  ;  ;  ;  ;  ;  ;  

构建农村综合产业体系的构想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