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大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广东广州 510700
摘要:目的 研究社区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过去在我院进行预防性接种的社区儿童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儿童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预防接种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家长对社区儿童预防接种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干预前后相关知识考核结果的改善幅度。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在预防接种过程中仅有1例不良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5例,差异显著(P<0.05);家长对社区儿童预防接种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7.2%,对照组为77.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干预前后相关知识考核结果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社区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预防接种期间不良事件,提高家长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使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以提升。
关键词:社区;儿童;预防接种;集束化护理干预
预防接种具体指的是免疫抗体或免疫原经过口服或注射等给药方式输送到小儿的身体内部,使机体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的产生免疫作用,从而对相关疾病产生较为理想的预防效果。部分儿童在预防接种之后会有局部红肿、发热、硬结等相关的不良反应产生,从而对广大儿童在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使社区儿童在预防接种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降低[1-2]。本文研究社区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数学随机列表分组的方式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预防性接种的社区儿童72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6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研究对象年龄1-6岁,平均2.1±0.6岁;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研究对象年龄1-6岁,平均2.4±0.8岁。上述几项两组研究对象的自然指标比较,组间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所得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儿童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①儿童预防接种档案的建立:在预防接种开始前应该安排责任护士专门负责对儿童的序号进行统计,有序进行预防接种前健康体检,对儿童的体温、血压、心率、药物过敏情况进行详细的询问,安排护理人员负责对上述内容进行准确的记录,对接种之后的身体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使儿童预防接种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得到充分保证。② 预防接种前的护理干预:为儿童营造良好的预防接种环境氛围,在儿童预防接种的等待区域放置专门的儿童图书,和一些安全轻便的小型玩具,为其播放一些相对较为舒缓的歌曲,营造温馨环境,使儿童的陌生和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减轻,尽快适应陌生的环境,告知家长在预防接种之后可能出现的一些正常反应,使其能够提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③ 预防接种过程中的护理干预:预防接种人员应该挑选具有5年及以上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在预防接种的时候与儿童之间进行亲切的交流,针对一些还没有正常交流能力的婴幼儿,可以采用抚摸、玩具等方式帮助其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避免由于乱动而对接种造成影响。④ 预防接种后的护理干预:在预防接种完成之后,应该着重告知儿童家属在观察室等待30min左右,确定儿童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之后方可离去,告知注意事项,留下联系方式。在观察区域应该安排专门的责任护士,对儿童进行巡查,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出现,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预防接种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家长对社区儿童预防接种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干预前后相关知识考核结果的改善幅度。
1.3 满意度评价标准
采用满分为100分的调查问卷,在预防接受完成之后,采用不记名打分的方式,调查家长对社区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超80分定为满意,不足60分定为不满意,60-80分之间定为基本满意[3]。
1.4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X2检验,用(±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统计学t检验,当P<0.05的时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预防接种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
观察组研究对象在预防接种过程中仅有1例不良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5例,差异显著(P<0.05)。
2.2 家长对社区儿童预防接种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观察组研究对象家长对社区儿童预防接种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7.2%,对照组为77.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社区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的过程红,通过为儿童建立专门的预防接种档案,可以使资料真实性及有效性得到充分保证,为有效预防接种的后续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为儿童营造温馨的预防接种环境,提前告知儿童及家长预防接种相关反应,可以对陌生感和紧张心理程度减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其能对陌生环境尽快适应,对儿童及其家长配合接种提供保障,使预防接种的依从性提高;安排具有充分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为儿童进行接种,使疼痛感减轻;嘱咐预防接种之后的相关注意事项,由专门的责任护士负责进行巡查,使不良反应率降低,使预防接种质量提高[4-5]。
参考文献:
[1]王红增,张朱佳子. 北京市西城区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及信息获取途径调查[J]. 职业与健康,2015,31(6):758-760.
[2]陈佳婧,应颖,蒋丽丽,等. 2009-2014 年上海市普陀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特征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5,42(20):3802-3804,3821.
[3]颜素琴,王江林,卢惠珍,等. 舒适护理对提高预防接种儿童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208-209.
[4]程曼君,连庆华. 家长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减少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中的作用[J]. 生物技术世界,2014,11(3):411-413.
[5]曹巧林,雷永革,魏妮萍. 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9):3289-3290.
论文作者:李玲1,丁秋梅2,罗翠媚3,许秋双4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预防接种论文; 儿童论文; 社区论文; 过程中论文; 家长论文; 满意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