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法论文,高中地理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地理教学一方面要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利于学生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再学习;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能够独自获得知识、信息,并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因此,摆在教师面前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法指导是教改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当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将研究教法与研究学法相结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
一、指导学生预习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遇则废。”预习就是“知己知彼”的准备工作,就好像赛跑的枪声。虽然赛跑规则中不允许抢跑,但是在学习中却没有这一规定,不但允许抢跑,而且鼓励抢跑。做好预习学习,就是要抢在时间的前面,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简言之,预习就是上课前的自学,也就是在教师讲课前,让学生先独立地学习新课内容,使学生对新课有初步理解和掌握的过程。预习抓得扎实,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去预习呢?可参照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迅速浏览一遍即将学习的新教材。通过浏览教材,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弄清哪些内容是自己一读就懂的,哪些内容是自己没读懂的。二是带着问题,边思考边读第二遍。对于初次阅读没读懂的问题,在第二次阅读时,头脑里始终要带着这个问题,深入思考,仔细钻研教材。这时阅读的速度可以适当放慢一些,遇到困难,可以停下来,翻翻以前学过的内容,或者查阅有关的工具书、参考书,争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把难关攻克,把问题解决,把没读懂的地方读懂。对于自己经过努力仍未解决的问题,也不必勉强去解决,这样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可以把这个问题记下来,留待课堂上听课时去解决。三是边预习边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笔记有两种,一种是做在书上,一种是做在笔记本上。在书上做的预习笔记要边读边进行,以在教材上圈点勾划为主。所圈点勾划的应该是教材的段落层次,每部分的要点等。同时,也可以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眉批,写上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写上自己没读懂的问题。在笔记本上做的预习笔记既可以边读边做,也可以在阅读教材后再做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本节课讲授的几个主要问题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前后关系、逻辑联系,预习时遇到的疑难点是什么,自己是如何解决的,查阅了哪些参考书或工具书,所查阅的资料中有价值的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
二、指导学生听课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听课显然也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听课方法、提高听课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指导学生在听课中做到:①抓好前后五分钟。前五分钟是教师导入新课,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后五分钟是总结本节知识的时间,但最容易被学生耽搁或忽视。所以学生必须上课一开始,立即进入状态,下课前几分钟不要分散注意力。②全神贯注地听课,即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听课,不一心二用。许多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课,不乱想,不乱动,不乱看,努力排除听课干扰,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边看,边听,边想,边写,思维处于高度竞技状态。课堂上学生要做到随听随思,强调课堂记忆,发挥瞬间记忆优势,把所听懂的知识记牢。当然一堂课几十分钟始终保持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一个成功的学习者,既能随着教师讲授的波澜前进,也能在必要时,搞一点缓冲、舒展,自动调节,以作提神之用。学生可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对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难点的讲授上,集中搞清教师讲授思路;对于教师讲授中自己已懂的部分,可以将大脑放松一瞬,以求调节兴奋与抑制生理机制,以求注意力新的集中。③注意记好笔记。记笔记要记得恰当、适宜,应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和内容,如: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等。而且课堂笔记尽量要用短语、数字、图表及各类符号,眉目要清楚,语言要简练,文字要清晰,写的要快,以减少记录时间,从而使听、看、记、思相互结合,并能及时对讲授信息作出反馈。
三、指导学生复习
复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复习的主要方法是阅读教材,阅读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找出疑点,记住要点。复习有当天复习,即上完课以后,当天进行的复习;每周复习,即周六周日把本周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整理;单元复习,即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课进行的复习,这次复习除要理解、记住所学知识外,还要整理知识体系,学会按单元综合;阶段复习,即期中考试前进行的复习,这次复习主要是整理主干知识、理解知识内在联系;总结复习,即学期结束对所学知识进行的复习,这种复习应有更高要求,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而且要学会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五种复习紧密联系,前面的复习为后面的复习打下基础,后面的复习是前面复习的提高。
四、指导学生练习
练习要认真独立完成。最好用双色笔做两遍,第一遍最好不参考课本,不抄袭答案,第二遍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参照课本和答案改错。这样在再复习时,就一目了然,还可免除制作错题本的步骤,节约时间。但是对答案的处理,仅仅是将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一一比对,然后画出对对错错,也是不够的。对选择题不但要弄清楚正确的解答方法,而且还要仔细研究并将其扩充,还应试着假设、变换,看自己能否解答,这样以后再做题时才能随机应变。
五、指导学生记忆
记忆是文科学生每天的必修课,除了常用的记忆方法外,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可把以下方法推荐给学生:
1.图示记忆法,即利用地图、示意图等图表,图文结合,在看图中记忆。例如,利用夏至日光照侧视图,记忆这一天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全球昼长达到一年中最长的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以及全球各地正午日影等等。再如,利用全球大气环流分布略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掌握和记忆各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等。
2.趣味联想记忆,让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将图形想象成各种动物或其它工具等,加深记忆。如中国各省区轮廓中,陕西、宁夏象一对情侣;意大利象一只女士的高跟高筒靴子等。
3.谐音记忆,即把枯燥的知识点换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记忆。谐音,一语双关,生动有趣,易于记忆。
4.情景记忆,即利用一定的情景对有关地理事象进行记忆。
5.浓缩记忆,该方法是将大段的文字或诸多知识点浓缩为几个词语或几个字,然后再扩展。如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为:“小高低低大低”,即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记忆的方法很多,其它如理解记忆、比较记忆、纲要记忆、熟读记忆、归纳总结记忆等等,要鼓励学生寻找、创造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六、指导学生读图
地理图表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和覆盖面,是考查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能力的理想工具,是高考题理想的切入口。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读图指导势在必行。学生每读一幅图,都应先读标题(就像读一篇文章先读题目一样),再读图例和注记(就像读一篇论文的摘要一样),然后再去分析、理解、记忆。地理图表分为:地球光照图、地理等值线图、地理示意图、地理分布图、地理统计图、地理景观图等,不同类型的图象,其阅读和学习方法各不相同。如,对于地球光照图,首先必须明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从而判断出东西南北;第二要明确时区的划分及晨昏线的概念,进而利用图进行区时、地方时、日出日落时间以及昼夜长短的计算等;第三,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头脑中有运动着的地球,才能搞清太阳直射点、晨昏线、0时经线等的移动规律。再如地理示意图的阅读,要先判断示意图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或哪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根据图中的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以及有关知识分析、推断、归纳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或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便可利用所得的规律解决有关问题。再如,地理统计图的阅读,第一步要判读各类统计图形的坐标系统,读懂数据含义;第二步,找出统计数值的变化趋向,最后才能归纳数值反映出来的地理事物或地理要素变化规律、构成特征等。
总之,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就一定能在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上取得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