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八小学 641300
摘 要: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首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和学生的独特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改 以生为本 习惯培养 鼓励质疑
一、重视学生自觉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学会学习”是时代赋予学校教会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会学习、善于学习是信息化社会中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在小学阶段更应重视学生的自觉学习习惯和能力,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还学生学习主动权,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搭建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参与的教学平台,引发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再采用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候,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对单位“1”产生迷惑时教师顺势点拨讲解,使学生对单位“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理解得更透彻。学生因此获得了个性发展的空间,课堂自然也会因此焕发开拓创新的局面,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因材施教,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教育多以获得高分为目标,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都得不到良好的锻炼,数学应用意识单薄。从小学开始奠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以生为本,创建高效课堂,能够有效克服以上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动机,提升教学效率。教师要关注个体发展,将“以生为本”与因材施教相结合,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魅力与学习数学乐趣,懂得用肯定的语言激励学生,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会逐渐形成,教学效率也会因此而得到提升。比如,在进行“认识物体和形状”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短片,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鞋盒、皮球、茶叶罐等为内容,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播放,播放过程中询问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有一部分学生的回答很积极,教师要给予回答正确学生以表扬,用这种方法感染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部分学生有积极性,但是答案可能不正确,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而剩下一部分没有回答问题、不乐于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和帮助他们,消除胆怯心理,更好地融入到学习中,培养学生兴趣。
三、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我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在多媒体上展示了一个长方形,然后有一个动态的小剪刀沿着它的对角线将这个长方形剪成了两半。这样,屏幕上出现了两个相等的三角形。看到这里,有些学生自觉地想到了,长方形的面积可以是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的两倍。这样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取自生活、用于生活。
其次,我引导学生换一种方式去探索数学问题,如生活背景便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只有当所学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或者贴近学生兴趣,他们才会有所选择地去听教师教授的内容,而不是选择性忽视。教师在钻研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该知识点与生活相关的事例,寻找合适的直接的教学切入点,带领学生渐入佳境。例如,在教《一位小数》时,我向学生展示了几个标有价格的商品,上面的价格都是带有一位小数的,同样是十进制单位,逐渐地引入“米”、“分米”、米和分米之间的兑换,再让学生自主探索认识零点几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了解一位小数的特点。
四、鼓励学生质疑,提供学生提问机会
质疑,能够及时地暴露出学生自行探索概念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课堂上,教师应关注班上各个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该问、哪些问题不该问。释疑,作为“指导—自主学习”课堂的主旋律,它可帮助学生扫清蒙在概念前的一层薄雾。
为合理安排课堂40分钟,可先以小组为单位,解决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学生在同学面前往往显得更主动、更无拘无束、更畅所欲言。这种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够起到教师讲授所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对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或学生的共同疑点,则需要在全班内交流,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围绕学生的问题或自行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全班学生共同解决,从而使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纠正原本对概念认识上的偏差。
总之,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我们就要坚持以生为本,真正地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释放他们的潜能和问题意识,让他们利用已有的经验去获取新知,并发挥他们的个性思维,提高学习的智慧,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并在获得成功时生成新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有用的数学。
参考文献
[1]童丽琴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2),22。
[2]陈丽艳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0,(5),62。
论文作者:冯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课堂论文; 为本论文; 长方形论文; 物体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