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平安社区的建设方案探讨论文

智慧平安社区的建设方案探讨

杜翔

(中通服公众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智慧社区更是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和平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智慧社区中对于安防管控的特点和存在和问题进行分析,通过人脸识别及大数据分析的技术来为智慧社区的人员动态管控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 智慧社区;人员管控;人脸识别

1 概述

自2016年以来,中央及各级政府部门陆续印发了多个文件和规划,明确提出要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 增强社区信息化应用能力,希望借助安防和信息化技术来健全社区的治安防控体系,实现社区管辖范围内的小区、人员密集繁华街区、大型公共场所、繁华商业场所、集贸市场、公寓写字楼、旧货市场、文化娱乐场所、公园景区、地下空间场所等重点部位信息的综合管理和现场的实时监控,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3)主控芯片发送AT+NSOST指令,BC95模组发送数据至云服务器,指令中需填入云服务器的IP地址、端口号、待发送的数据长度和数据。

意外的患病,更让他工作中不等不靠,努力跑在时间的前面,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让不法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价。2015年,郑全意和队员们借助全市强力打击食品非法添加的东风,查处了一个血豆腐添加甲醛的串案,并把涉案者移交公检法机关,在全市首次实现了“行刑合一”惩处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不法分子。

2 智慧平安社区的痛点分析

2.1 解决社区治安防控难的问题。通过在社区出入口、主要道路、单元楼门口等重要场景下建设人脸抓拍摄像机、车辆智能抓拍卡口、高清智能监控、智能移动终端数据采集设备,可实现对小区的进区人员、虚拟身份、车辆、门禁进出、物联传感信息等进行远程非接触式采集和泛在感知,可实现人像、人车、人机一一对应,为公共安全风险预警、违法犯罪打击等业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2.2 解决实有人口管理难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的日益多样化,大量的流动人口进入社区,这不仅给社区管理人员带来了更大工作压力,更增加了社会安全的不稳定因素。近年来发生各类案件的涉案人员大部分都为流动人口并藏匿于出租屋中,出租房屋的隐患仍然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管理好流动人口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突破口,管理和服务流动人口工作成为社会稳定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

3 智慧平安社区的解决方案

访客管理:实现对访客身份信息、人脸图片信息、被访户等信息的记录和存储,支持社区管理人员随时查询,为其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的管理手段。

3.1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智能门禁系统。居民无感进出:根据社区工作人员的要求,将允许进入小区的人员(小区常住居民/租户等)加入白名单,基于采集和对比人脸特征,真实有效地甄别所有进出人员的身份信息,实现人员信息的无感采集和辅助人脸识别开门。

车辆管理:采用车牌识别技术,记录所有进出车辆的真实信息,还可通过车牌号检索出车辆进出的详细信息。

对有机农业生产过程实施全面监控,是保证有机农业植物生长质量及有机农产品安全的前提,其主要包括:一是对有机农业生产过程的监控;二是对有机农业管理制度的监控。只有认真贯彻落实监控措施才能保证有机农业得到健康长足的发展,对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安全、质量进行控制,是有机农业植物保护全面监控理念的具体体现。

3.4 用工作流的方式监督执行。日常入户、走访时,每个包户干部及相关工作人员均使用独立的登录账号和密码,实名登陆手机客户端软件,所以扫描“二维码”扫描记录都会同步上传到后台服务器,通过社区管理帐号,便可在电脑平台中对包户干部的入户行为、时间、频率等内容进行实时查看和统计,定期进行统计、分析、研判,对超过限定时间没有入户记录的房屋,系统也将提醒所属包户干部及时入户核实,及时发现工作漏洞,确保入户工作不留死角。

预警功能:尾随人员、重点人员、布控车辆通行时进行告警,提醒保安现场盘查登记。

触发方式:出现告警、长时间不出现告警、陌生人告警、走失人员告警。

第三层防控圈:设置在楼宇、单元门口、店铺出入口,通过人脸识别布控。

为了强化电子文档的管理,使其安全性能得到提升,就应该规范文档管理工作。如在电子文档的搜集过程中,要对电子文档进行细致的整理和分类,在相关人员的鉴定后进行归档。提高电子文档的规范性和标准性,从而保证电子文档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方便性和快捷性。同时,对电子文档进行归档之后,还应该注重移交和保管工作。此外,图书馆管理部门还应该集中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进而使文档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和标准。管理规范的电子文档有利于数字资源后期使用和长期保存。

第四层防控圈:采用二维码对社区/小区内人员结构、租住户、常住人口进行零距离管控。

血管再通:静脉溶栓治疗2 h后,经心电图检查提示患者的ST段现实回将率>50%;在静脉溶栓2 h内,胸痛症状显著缓解,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消失,产生自主加速性室性心率,可伴有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血管造影结果提示,患者的TIMI血管分级标准达到了二级或三级,则表明患者血管再通成功[5]。

图1

人员进出记录管理功能:针对采集到的人员身份信息,通过系统呈现,支持进出人员记录的检索。

凡满足通信规约标准的防误主/子站均可接入本五防系统。当五防主/子站与五防服务器接口时,选用以太网通道连接,接口及过程中,仅需在网络五防主站系统完成新增变电站的图形编制、数据编制及调试等工作,将控端的防误系统进行主子站通讯调试,即可完成五防主/子站的接入工作。

3.5 网格化管理。将社区进行网格化管理,按照小区、单元楼等方式分片区,根据网格设计合理布控摄像头,通过智能分析软件分析进出网格人员的轨迹,设计三层体系防空圈。

第一层防控圈:设置在社区卡口、门禁等社区的出入口,可通过人脸识别+车辆识别布控。

第二层防控圈:设置在内部小区出入口、内部道路、人行道,可通过人脸识别+车辆识别布控。

进一步整合社会信息资源,强化社区乡村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准确、完整、及时的记录社区内人员流动信息,提高社区乡村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数据的准确率。

3.3 技术模式改变人口登记的管理机制。在传统采集流动人口信息需要填写登记表,收取身份证复印件,一寸照片等,甚至需要多次入户完成信息采集工作,并将采集信息手工录入到电脑平台,平均每采集1户费时1天。通过社区二维码综合服务平台,入户干部现在只需要通过“扫描、核对、更新、拍照、上传”五步操作即可完成,社区干部、管理员通过用智能手机进行实名制账号登陆平台,扫描“二维码”信息,便可从服务器数据库中提取到该出租屋房屋、房主和承租人的实时信息,经与现住人员信息比对,便对撤离和新增人员信息进行编辑更新。对于新增人员基本信息填写后,使用拍照功能,即可采集身份证件、居住证、便民联系卡、担保书和人像等图像信息,并直接上传至平台,平均每10分钟即可完成流动人员信息录入、注销、更改工作。

中东欧国家由16个国家组成,位于欧洲中东部,总面积133.6 万平方公里,为欧洲领土面积的 3/10;总人口 1.6 亿,为欧洲总人口的1/4,劳动力资源充足。

通过绘制网格进行区域化管理,可以实时掌握来访人员、常住人员、关注人员、特殊人员在该区域的分布情况,实时查看该网格区域的摄像头分布情况、摄像头状态。

3.6 重点人员关注。可针对关注人员、特殊人员、陌生人、访客、布控车辆等进行告警,可提供灵活完善的预警体制,包括以下方面:

告警方式:弹窗、后台记录、第三方接口推送。

3.2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依托原有各类平台数据资源,为每间出租屋自动生成1个唯一标识的二维码信息,连同该出租房屋地址、房东姓名、所属社区、包户干部信息及联系方式一同制成自带背胶的《出租房屋便民服务信息采集卡》,粘贴至出租屋。承租人员一入住便可随时通过张贴在出租房屋内的卡片随时与社区取得联系。同时社区干部每次入户都需扫描该卡片上的二维码信息,对变更和无损的采集卡可随时进行维护、更换、保障采集卡上的信息的时效、准确性,确保了社区与出租人和承租人的联系渠道畅通。

告警维度:时间段、摄像头范围、比对库范围。

时间段:特殊时段、普通时段。

通过图表直观的反应关注人员、特殊人员、公共设施、异常情况等信息。

3.7 建立本地的鲜活数据。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基础信息采集策略,核查登记辖区内户籍人口、租暂人口和境外居留人员,要求做到“街不漏巷、巷不漏院、院不漏房、房不漏人”。

建设实有人口信息采集智能预警系统,可作为公安系统对于实有人口的一种创新管理手段,为公安“一标三实”平台名单库提供鲜活数据来源。用信息化手段解放基层警力,为社区民警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增效减负,实现警防、技防的协调统一,有效地提高公安机关服务管理水平,促进智慧平安社区建设。

TPACK框架是将教学法、学科以及技术进行整合,促进三者的动态平衡[5],以呈现最优化的教学状态。徐春华等人通过问卷调查法得出高校教师TPACK处于中等能力,使用技术能力偏低,提出了提高教师TPACK能力的四点发展策略[6]。任秀华等人在分析教师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校教师TPACK知识结构框架,并提出这个结构有七个要素[7]。因此,基于TPACK框架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结合教学情境,将三者融合,呈现出最佳教学方案并实施。

将小区或单元楼出入口等核心区域抓拍的人脸与名单库内人脸进行比对,实时分析打标签,获取小区人员进出规律。建立频繁出现与持续不出现任务,自动发现小区内居住未登记人员和已登记搬离人员两类未被掌握的实有人口信息,结合人工核查结果对预警信息进行确认。可通过和公安局专项平台联网,作为公安系统对于实有人口的一种创新管理手段,为公安“一标三实”平台名单库提供鲜活数据,同时,更新后的“一标三实”平台名单库推送至人脸识别名单库进行更新,从而形成人口登记闭环。

结束语

基于“泛感知、汇数据’”的构建理念,以社区安防平台为基础,打造社区数据中枢和联动枢纽,构建安全、治理、惠民于一体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新一代的智慧平安社区解决方案可以为社区治安问题和“智慧小区”建设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肖俊宇.大数据环境下的智慧社区建设研究[A]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年第一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C].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2.

[2]张践.建设智慧社区,构建和谐社[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2(13):165-166.

中图分类号: TP3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390(2019)16-0084-02

标签:;  ;  ;  ;  

智慧平安社区的建设方案探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