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功能融合论文_陈艾扬, 张鑫乾

生态与功能融合论文_陈艾扬, 张鑫乾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38

摘要:作为逝者长眠的居所、生者追思的场所,墓园景观寄宿着沉重的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在我国悠久的造园史中有着极为独特的地位。但时代变迁、文明演变,传统习俗与现代发展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如何协调解决这些矛盾将成为现今最重要的话题之一。本文以石狮市公益陵园规划和山西牛驼寨地区景观方案设计为案例,探讨如何将传统墓园功能与现代先进规划设计理念融合,成为新时代的“生态墓园景观”。

关键词:生态设计;丧葬祭祀;墓园景观

一、背景

用地矛盾(两个解决方向)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第一、国土面积第三的发展中国家,社会快速发展给许多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留下较多“棕地”长期闲置无人使用。我国虽有极大的土地面积,但人口高速增长与土地存量之间仍存在着难以协调的矛盾,长期处于土地资源短缺的困境之中。不仅耕地、住房、配套设施用地捉襟见肘,本应使逝者安息、使生者寄托哀思的墓地也正与公民正常生存空间互相挤压。

目前,我国现有规划墓地面积已日趋紧张,每年墓地需求约30平方千米,相当于巴黎市区面积的三分之一。根据相关学者预测,2030年后我国极快的老龄化速度将加剧墓地需求,届时我国将面临“无墓可用”的状况。

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推广生态丧葬、统筹墓地规划、限定墓地面积、控制墓地形式,一方面解决乱葬带来的污染隐患,同时意图缓解墓地面积不足的状况。

堵不如疏,政策规范固然快捷,但仍然难以撼动部分地区固有的风俗习惯,合理开发、科学规划、创意设计,将城市发展遗留下的棕地,转化成为墓园与城市融合的关键节点,配合舆论引导,实现墓园多维度、生态化、景观化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墓园现状

我国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独特的祭祀传统,先人在此过程中总结归纳了诸多风水学理论。传统习俗讲究让逝者安息不被打扰,陌生人不得私自进入墓地;兴修奢侈的墓地,使逝者能够在极乐世界享受荣华;修建大面积墓地,家族成员群葬,以便家人能够在另外一个世界团聚。另外,生者极为忌讳与墓相关的设施,认为墓地是污秽不洁的场所避之不及,注定了墓园只能是独立出城市之外的“禁区”。

我国现有墓园,一直承袭着传统的墓园设计习惯,部分习俗为现代社会发展带来不小的问题。例如,修建墓地时习惯占据较大面积土地、修建庞大且复杂的墓地设施。部分地区甚至形成了攀比的风俗,不遵从城市总体规划指引,肆意侵占山林保护地带修建豪华墓地,破坏了城市及周边生态环境,更加剧了墓地资源紧张的现状。

反观国外墓园,其修建方式与我国截然不同。首先是两者文化差异显著,国外文化当中并未将墓园视作不洁,反而是一块清净的休息场所,不少墓园甚至被规划为公园以服务周边城市居民。同时,墓穴进行了细致规范的防护处理,有效改善墓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部分墓园甚至成为生态环境卓越的保护区。国外墓园的土地所有权亦与国内不同,土地资源可归属于私人所有,并受法律保护,明确限定了土地的边界,不会出现随意占用土地修建墓园的情况。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墓园的现状,可总结出以下若干特点:

(1)选址与城市关系矛盾;

(2)对生态环境破坏大,景观形式生硬;

(3)功能过于单一,缺乏寄思的空间。

三、案例解析

目前我国国内已经出现众多以生态墓园为设计初衷的特色墓园,以下以石狮市公益陵园和山西牛驼寨为例,用实际案例研究生态墓园的设计要点。

1.石狮市公益陵园

(1)规划设计背景

石狮市公益陵园位于市区南侧,紧靠宝盖山风景区、双髻山山麓。该地块原本即为永久公墓,内部纪念堂、火化炉、骨灰存放设施已修建完善,重新规划后将周边区域划入陵园当中,作为公益性陵园使用。

现状周边场地为荒废已久的采石场,是城市发展遗留下的历史问题。采石场土地白化严重,长期以来未被开发利用,形成了典型的石窟地形。

面对当地浓厚的传统墓葬没文化,规划设计方案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墓园设计经验的同时,融合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以“风景中的宁静”为规划设计目标,构建新风景式公益墓园典范。利用我国传统风水学思想,合理布局山形、水脉,形成“双鲤朝天”的风水格局。在总体山水格局的基础上融汇我国五行哲学思想,合理布局功能分区,同时以景观生态的手法造园。不仅满足公益陵园的自然生态长期可持续性,还从侧面推广了新型墓园与祭祀观念,保障了社会生态的稳定性。

(2)设计亮点

首先,设计通过对采石场的再利用,不仅扩大墓园面积、解决墓位紧张的问题,同时创新性的解决了石狮市采石场白化土地,一石二鸟解决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双重问题。

其次,石狮市公益陵园融合生态安全性、传统风水学与场地特殊性,从先哲思想中寻求指引,发扬我国古典传统文化。同时引入景观化的墓园环境设计,将佛道儒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将公益陵园打造成一块多元化、多功能的 “追思港湾”。

2.太原市牛驼寨纪念园

(1)规划设计背景

太原市作为一个拥有4770余年建城市的悠久古城,一直是我国北方的商业与军事中心,随着太原市城市发展,政府对太原市牛驼寨烈士陵园进行扩建,融合公墓、爱国主义教育等元素,打造包含烈士纪念与生态墓葬两大功能的特色公园。

为此,方案提出 “一园两区”的整体景观格局,将烈士纪念园、公墓融入其中,形成一个集烈士纪念、军事体验、墓葬祭祀等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区域。

(2)设计亮点

方案在规划设计之初即致力于弱化墓园的传统形象、包容多种城市公共活动,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着重利用多种景观表现手法,让该区域清净优雅,建成之后立刻成为一处广受市民喜爱的“公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园区利用了复合生态技术,减少建造墓位时的土地使用面积,大力推广生态墓葬,让园区内绿化覆盖率极大提高,形成了生态可持续的“绿色牛驼寨”。

通过叙事景观等一系列景观表现手法,让“墓园”与“景区”之间的差异显著降低,进入牛驼寨感受到的不是传统、单调、阴沉的墓园,而是一个庄重、静谧的“生态纪念园”。

四、生态墓园规划设计初探

新时期的生态墓园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应坚持维护自然生态的原则,更应满足社会生态的种种需求,让生态墓园高效推广、生态永续。

1.自然生态

维护墓园自然生态是生态墓园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工作之一,自然生态对于新时期生态墓园景观的长期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维护墓园自然生态的安全,需要我们从开发到建设全过程利用符合生态学原理的设计手段,从选址、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1)选址阶段

生态墓园选址应结合传统风水学与近现代先进规划学理论,融合生态学原理,考虑我国实际土地现状,使生态墓园从本底上达到生态可持续的最低要求。

传统风水学思想当中仍有部分理论被现代科学证明具有生态学价值,例如“阴阳”、“五行”都是古代先贤对自然系统的总结。生态墓园选址阶段结合传统风水学思想,不仅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复兴作出贡献、利于现代生态墓园规划设计理论推广,更是发扬传统文化、融汇中西哲学的体现。

而考虑到我国土地现状,白化土地和棕地在诸多地区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矛盾,一方面“无地可用”,一方面“棕地无用”。生态墓园的选址应首要考虑城市发展遗留下来的白化土地和棕地,既能解决土地紧张,又能恢复土地原本风貌,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2)规划设计阶段

生态墓园的规划设计阶段应注重低影响开发技术的综合利用,一方面响应我国打造“海绵城市”的号召,一方面利用低影响技术打造人工近自然空间氛围,使生态墓园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宁静场所。

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利用,一方面可以保证墓园的生态安全。考虑到墓园选址多为山地地形,有发生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的可能性,地形线开发技术的运用可有效消解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使降水回归到自然循环当中,利用大自然的手段高效维持墓园场地的生态安全。

低影响开发作为一种近自然的生态开发手段,能够在保护生态系统稳定的同时,营造近自然的氛围。对于生态墓园这一注重环境体验的特殊区域来说,近自然的氛围能够在悼念、祭祀过程中提供静谧体验,作为生态墓园来说,静谧舒适的氛围更有助于寄托对古人的哀思。

(3)施工阶段

作为生态墓园,施工阶段是重要环节之一。为了贯彻生态属性,建议在施工阶段采取精确计算,实现挖填方平衡。在营造人工地形时,建议利用城市建筑废料进行建设,大量消解城市建筑垃圾,使得生态墓园不仅自身生态系统良好,还能带动周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社会生态

由于墓园在我国地位特殊,具有极为坚固的传统观念,在进行生态墓园规划设计的过程当中可能遇到来自社会各界的阻力。故除了自然生态外,生态墓园规划设计还应考虑社会生态这一特殊领域。社会生态可总结为文化体系、社会功能和突发状况三个方面。

(1)文化体系

我国拥有渊源的历史文化,当下又成为世界上最包容开放的国家之一,不同的习俗、不同的宗教和不同的观念在我国境内不断冲撞、融合,形成了当今中国极具魅力的特色文化体系。生态墓园作为承接传统文化与未来文化的重要板块之一,应当秉承融汇不同文化的原则,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信仰背景下的人群提供平等的待遇。这是生态墓园维系社会生态稳定,提供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

生态墓园作为新时代墓园,应当尊重不同文化体系,由传统文化向现代先进文化观念逐步过渡,通过规划与设计的不同手段为墓园合理布局功能分区,尽可能大范围的覆盖社会生态中不同类别的文化群体。

(2)社会功能

墓园一直以来被我国人民排斥,一方面是由于传统文化的桎梏,另一方面则是现有墓园规划设计时仅考虑安葬与悼念活动的进行而忽视了其他周边市民的活动需求。

典型的生态墓园应当考虑不同社会功能的植入,让墓园的服务范围适度扩展,不仅仅服务于有追悼需求的人群,而是作为一处公共活动空间服务于周边更多人群的户外活动需求。以墓园的优质自然生态环境,为周边人群提供一块绿色、惬意与宁静的休憩场所。

除了户外休憩外,生态墓园还可加入纪念、展览、烈士追悼、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进一步拓展社会功能,融休憩与教育于一体,进一步提高生态墓园的社会影响力。

(3)突发状况

作为一块大型户外场地,墓园无法忽视突发状况的发生,悼念人群的周期性增加、自然灾害发生时的临时避难所都应作为生态墓园重要的功能组成。

在规划设计生态墓园时,应当详尽研究当地居民的追悼祭祀习惯,利用草坪、碎石铺装设置临时场地,有效缓解来访人群的周期性爆炸。同时利用生态铺装与明确交通系统,有效吸纳和疏导来访车辆。合理设计的停车场、道路等公共设施在平时可作为园区绿化的一部分,特殊时间节点将发挥极大的功能。

另外,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生态墓园园区内的部分户外区域可供周边人群短暂滞留直至灾害减轻,这也是生态墓园维护社会生态的集中体现。

五、结束语

生态墓园景观规划设计在未来将高效推广绿色健康的墓葬形式,解决墓地短缺的情况,是修复城市废弃地、维护城市自然与社会生态稳定的重要角色。未来的生态墓园将涵盖更多社会功能,作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生态斑块”,还城市以绿色、还社会以安定、还市民以宁静。

参考文献

[1] 王开岭. 谈谈墓地谈谈生命[J]. 杂文选刊, 2009(2):12-13.

[2] 黄文珊. 新天堂乐园—论城市景观墓园之规划设计. 中国园林, 2005(11)22-26.

论文作者:陈艾扬, 张鑫乾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生态与功能融合论文_陈艾扬, 张鑫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