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血压自测对于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效果及其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探究论文_李建峰

家庭血压自测对于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效果及其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探究论文_李建峰

新余市人民医院 江西新余 338025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高血压管理中应用家庭血压自测的效果和对血压变异性产生的影响。方法:将社区医院门诊的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每月门诊随访测量血压,研究组应用家庭血压自测。比较两组患者24 h SBP、24 h DBP、24 h SBPV、24 h DBPV。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24 h SBP、24 h DBP、24 h SBPV、24 h DBPV均无明显差异,经过干预以后研究组24 h SBP、24 h DBP、24 h SBPV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4 h DBPV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家庭血压自测,能够提升对高血压的管理,改善血压变异性,应该推广进行应用。

关键词:家庭血压自测;高血压管理;血压变异性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会损害患者心、脑等器官,这会给患者造成沉重的负担[1]。社区是高血压防治的前沿阵地,提升其高血压的管理水平对于改善我国高血压的控制有重要意义。本次就家庭血压自测对社区高血压的管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其对血压变异性产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社区医院门诊的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6月。所有患者均经过确诊(收缩压不低于140mmHg,舒张压不低于90mmHg)。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为60-74岁,平均年龄为(66.5±4.6)岁,病程6-19年,平均(14.1±4.8)年;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5:3,年龄为58-72岁,平均年龄为(65.7±3.7)岁,病程为5-18年,平均(15.2±4.5)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中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都需要填写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分批次的采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详细的血压监测,24h平均舒张压,24h收缩压变异性(24hSBPV)、24h舒张压变异性。对照组患者根据自身的血压情况进行降压药物的治疗,患者要长期服用药物,不能够擅自减量或者停用,禁止烟酒,适度运动,保证健康和营养的饮食,每月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并且对方案及时的进行调整。研究组对患者培训家庭血压自测的方式并进行监督,患者首先要配备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在保证安静的前提下,测量前半小时不能够进行剧烈的运动,禁止咖啡、浓茶、饮酒等,测量的过程中保持端坐位,袖带下缘与肘窝相距2-3cm。然后通过电子血压计测量并记录结果。每天进行两次血压测量,分别在早晨排尿后、晚间上床前,每次测量都要记录两次结果。每周对研究组患者进行随访,询问家庭血压自测的结果并进行记录,由医师根据结果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24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值达标情况及血压变异性的改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血压达标:收缩压低于140mmHg,舒张压低于90 mmHg。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的数据使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一般使用百分率(%)对计数资料进行说明,使用的检验方式是χ2,若 P<0.05,则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对比

对照组干预前24 h SBP为(149.5±10.5)mmHg,干预后为(136.8±8.2)mmHg;研究组干预前后24 h SBP分别为(148.9±9.2)mmHg、(128.5±7.5)mmHg,两组患者干预前对比无明显差异,干预后组间对比形成差异(X2=6.6805;P=0.0000)。对照组干预前24 h DBP为(90.5±5.1)mmHg,干预后为(90.5±5.1)mmHg;研究组干预前后24 h DBP分别为(89.4±4.5)mmHg、(80.1±5.4)mmHg,两组患者干预前对比无明显差异,干预后组间对比形成差异(X2=12.5235;P=0.0000)。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异性变化对比

对照组干预前24 h SBPV为(18.6±2.5)mmHg,干预后为(13.7±1.5)mmHg;研究组干预前后24 h SBPV分别为(18.9±1.9)mmHg、(7.5±1.3)mmHg,两组患者干预前对比无明显差异,干预后组间对比形成差异(X2=27.9376;P=0.0000)。对照组干预前24 h DBPV为(7.7±1.1)mmHg,干预后为(7.3±1.6)mmHg;研究组干预前后24 h DBPV分别为(8.3±1.5)mmHg、(7.3±1.1)mmHg,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当前家庭血压监测逐渐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是我国居民进行家庭血压自测的情况并不客观[2]。因此,社区在增加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意识时还需要让患者能够掌握正确的方式。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就得到了相关的培训,并且专业人员会进行随访的监督,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组也能够得到指导。血压变异性能够反映血压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波动,能够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进行预测,是一项重要的危险因素[3]。

在本次研究当中,经过不同方式干预后,研究组24 h SBP、24 h DBP、24 h SBPV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从中能够看出,家庭血压监测对于改善患者的血压异变有积极的作用,能够避免患者发生停药或者漏服的情况,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应该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孟文文,赵婷,皮红英.北京市门诊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的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7,(2):173-176.

[2]郝政焘,唐胜欣,杜建霖,等.重庆市二级医院门诊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控制情况[J].重庆医学,2018,(13):1793-1796.

[3]马松权.24h动态血压监测与家庭血压自测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治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8,(22):73-75.

论文作者:李建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  ;  ;  ;  ;  ;  ;  ;  

家庭血压自测对于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效果及其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探究论文_李建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