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行业在我国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可谓是日新月异,尤其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产业。按照目前的趋势,建筑行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工业与民用建筑作为施工过程当中的一项最重要的施工环节,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对整个工程的工程质量起到了无可比拟的关键作用。文章着重介绍了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工业;民用;建筑;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步伐越来越快,在这种生产力水平急剧生长的当今社会,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相应的也得到迅猛的发展,但是随之所要面对的压力就可想而知,由于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消耗量也逐年增大,使各种能源资源不断消耗,有的资源甚至遇到枯竭的危机,所以有的专家学者们开始加强环保意识,突出表现在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改造上,并且把施工中的环保技术真正运用到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中去,其中,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就在整个建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多高层钢结构技术应用
多高层钢结构技术有着轻质高强的特点,拥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并且灰尘污染少,能够大幅度地缩短工期,结构构件能够达到很高的标准化程度。多高层钢结构主要有框架结构、框架支撑结构和框剪结构等,这些结构体系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抗震强度逐渐增加,并且高度也逐渐增加,在实际应用中,3~6层的建筑使用框架结构就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而7~12层单位建筑则需要使用框架支撑体系保证结构稳定性,13层以上的高层就需要选择框架-剪力墙结构和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等结构形式,获得更高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高层标志性建筑的建设能力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研究高层建筑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尽管钢结构有着众多优点,但是钢结构的缺点也是存在的,对钢结构建筑结构进行分析之后我们认为钢结构建筑的致命缺点是防火性较差,在高温下钢结构的性能急剧下降,建筑物容易在大火中轰然倒塌,“9·11事件”就是最真实的例子,因此,目前相关专家对钢结构的研究重点逐渐转移到如何提高高层钢结构建筑的防火性能中去。
二、太阳能建筑技术
现代工业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近几年,绿色太阳能建筑技术往往设计出了更多的阳光间,并通过各种储能和热循环技术,把阳光间的热能进行合理的分配,传递到各个功能区,节约能源。
三、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钢筋混凝土都是工业和民用建筑主要建筑材料,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的工程质量。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基础施工环节,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有着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1)混凝土入模之后不能倾倒,要减少对模板和钢筋骨架的冲击,如果浇筑高度在2m以上,下料就要使用串筒或溜管,还要注意出料管口至施工层倾落自由高度要控制在1.5m以下。
(2)对混凝土的浇筑和施工时间进行严格控制。混凝土从发车时间开始算起,要在5h内完成施工,而混凝土添加剂中存在着缓凝剂等的需要另外计算时间。为了避免混凝土浇筑出现冷缝,要求相邻的混凝土之间的施工时间差不超过1.5h,交界位置需要进行振捣,超过1.5h就要按照施工缝进行处理。
(3)保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振捣持续进行,振捣应该持续直到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没有气泡、不下沉。振捣器采用梅花形均匀排列的形式分布,按照行列式次序移动,要求移动距离在40cm以下,不能出现漏振和过振。
(4)施工梁板混凝土时,首先施工梁柱混凝土,在梁柱的节点位置开始施工,对梁柱的节点位置进行密实的振捣,使用赶浆法前后一同施工,不能出现冷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梁柱节点两端的混凝土标号不同,强度等级相差在10MPa以上,进行混浇时按照先施工高标号混凝土,后施工低标号混凝土的顺序进行施工,要保证高标号混凝土施工高度要比低标号混凝土的施工高度高,对强梁柱节点等钢筋较多的位置要进行重点振捣,采用直径30mm的振捣棒,间距为100~200mm,减少混凝土出现蜂窝等质量问题。
(5)混凝土施工将要结束时,对剩余混凝土方量进行估算,及时和搅拌站沟通,进行调度。
(6)混凝土施工结束之后,使用刮杠对表面进行刮平,再进行拉毛处理,增加混凝土的粘接能力。目前的毛坯房墙面可不进行拉毛处理,但是如果墙面比较光滑,粘接力不强,就需要进行处理。
(7)混凝土表面进行几次压磨之后要采用覆盖养护,混凝土终凝之后,首先对表面进行充分湿润,再用塑料薄膜密封覆盖,经常对塑料薄膜进行检查,无水珠就要再次进行洒水,保持表面湿润。
四、张拉结构体系技术
张拉结构体系逐渐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应用起来。张拉结构的优势在于能够在结构柱塔上装设空气净化装置,这种技术能够满足工业建筑的基本功能,同时这种建筑结构把工程的生产技术特征和使用的建筑技术直接融合在建筑造型中,能够设计出拥有更优使用性能,结构更合理的工业建筑。张拉结构的工业建筑入口位置上部可以设置空气净化箱、管道、塔柱和拉索,对建筑内空间做到了充分的利用,能够满足各种工业生产环境结构需求,并且充分体现了设计建设中的环保理念。
五、桩基础施工技术
5.1钻孔灌注桩技术
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十分普遍,这种技术应用首先在施工地段钻孔,之后在钻孔内泵送浆液,最终形成桩基。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关键在孔深和孔径,钻孔完成要清孔。这种方法在沙土、淤泥土和黏性土等工程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区基础施工中应用广泛。
5.2沉管灌注桩
沉管灌注桩施工是把之前预制的桩头采用锤击或者振动打桩机等方式压入基础土层中,在桩头中灌注泥浆,形成桩基础。沉管灌注桩一般直径在30~50mm,长度最长能够达到25m,但是这种施工方法使用的振动打桩机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工作,还可能会出现缩颈等问题,人口稠密地区不适于应用这种方法。
5.3预制桩技术及应用
预制桩主要有圆桩和方桩两种形式,桩基截面一般为25~55mm,长度为6~25m。进行预制桩施工时往往采用焊接方法和硫磺胶泥锚接等方法进行。
5.4静力压桩技术
这种技术采用静力把桩基压入地基土中,能够在深软土基层中压入预制桩,逐节深入。采用静力压桩的最大优势是噪声小,可以在城市等人口密集地区进行施工,这种方法还能够对施工资源进行更合理的应用,在一些软土路基等压入桩基需要的压力较小的地区应用效果较好。
六、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的发展要求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在技术应用方面一定要不断地更新,一方面适应时代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在其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一定要充分的应用各类新能源,以及对各类环保技术进行很好的应用,最终使得工业和民用建筑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各类需要。
参考文献:
[1]吕文生.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5.
[2]赵胜.绿色节能技术在民建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6.
[3]徐洪亮.针对工民建施工技术常见问题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
论文作者:陈天帅, 李漫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民用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结构论文; 梁柱论文; 钢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