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心爱的小动物死去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动物论文,去时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问:我儿子很爱小动物,在家里也养了一些,后来小动物死了,他很伤心,哭了很久,还不让我们扔或埋。我该怎么做呢?
为难的妈妈
答:当孩子心爱的小宠物死去时,家长首先不要低估这件事情给孩子带来的震撼。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家里宠物的死去,往往是他第一次亲历与他朝夕相伴的生命突然离去的“死亡”事件,孩子往往会非常强烈地感受到“死亡”给他带来的不安全感、恐惧感以及不知所措、无能为力的感觉,所以通常孩子都表现得非常伤心。为了避免在孩子心里留下长时间的困扰和阴影,家长一定要重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这些感受,不要轻描淡写,也不要简单地强迫孩子不哭。
出于爱护孩子的目的,很多家长也不希望孩子去面对“死亡”这个让成人都感到有点不安的事件和话题,所以往往希望迅速地处理好小动物的尸体,希望通过“眼不见”、“口不提”的回避方式,让孩子尽快忘掉这件事情。但是,在孩子的一生中,他们总要接触到“死亡”事件,总要经受“失去”和“分离”的悲伤,学会面对这样的经历同样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课。所以,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讲,与其让孩子在长大后不能恰当地经受“死亡”事件,还不如借此机会帮助孩子学会正确面对无法改变的“失去”,学会排解悲伤,学会珍重感情,学会珍惜生命。事实上,这也是现在所提倡的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建议您可以尝试以下的做法:
1.允许孩子表达他的悲伤
给孩子一定的调整情绪的时间,不要立即强迫孩子故作勇敢和坚强,允许孩子以哭泣等方式适当地排解自己的悲伤。告诉孩子:当我们失去某个宠爱的小动物时,伤心是很正常的,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受。面对小动物的死去,爸爸妈妈和你一样,也很难过。
2.安慰和开导孩子
待在孩子身边,耐心地安抚孩子。您可以搂抱着孩子,给孩子安全感。同时,可以开导孩子:小动物也不希望我们一直很伤心,我们可以想想小动物留给我们的美好回忆,这样我们就不那么难过了。如果孩子错误地认为小动物的死去是因为自己的过失导致的,或者他觉得自己本可以阻止事情发生,但却没有,那么您一定要尽快纠正孩子的想法,避免他因此产生负罪感。您可以告诉孩子:你已经尽了力去照顾小动物。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小动物的死是因为它已经到了死亡的时间,这不是任何人的过错。
3.孩子一起埋葬小动物的尸体
对孩子来说,小宠物是他心爱的宝贝,他希望小动物在死后也能够被好好对待,所以您千万不要将小动物的尸体随意地一弃了之。为了尊重孩子的感受,您可以把小动物的尸体平整地放在纸盒内,用布盖好,然后带着孩子一起郑重地埋葬小动物,并给孩子和小动物告别的机会。如果您的孩子执意不让掩埋小动物,您可以借鉴一位妈妈的做法:告诉孩子,小动物埋在地下后,还会一点点地变成别的生命,它会腐烂,会成为泥土中的小生物的食物,变成它们身体的一部分;它的一些养分会被地面上的小草、小花吸收,小草会长得更快,花儿会开得更鲜艳……小动物虽然死了,但它会通过别的生命形式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样,在孩子心中,埋下小动物的灰暗就会转变成另一种希望,或许他就同意您去把小动物埋掉了。
4.客观解释“死亡”
如果您的孩子对小动物的死亡产生疑问,不要刻意避免和孩子讨论小动物的死亡,或当作事情没有发生;更不要对“死亡”作歪曲的解释。有的家长怕孩子伤心难过,就再去买一只小动物作为替代,这会给孩子造成一个错误印象:生命死了,还可以再买一个回来,这其实对孩子长大后面对一些无法改变的“失去”(例如周围的人死去)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您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小动物死去,就是永远地离开我们了。还有的家长会善意地和孩子解释:“小动物死了,就是睡着了。”基于这种理解,孩子们往往会为死去的小动物的命运担心,比如孩子会担心:如果把死去的小动物单独放在纸盒子里埋掉,它会怕黑。这时候,您不必再编故事,您可以坦率地告诉孩子:小动物死去以后就不会有任何感觉,也不会有任何痛苦。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这种做法对小孩子来说太过残忍,但研究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理解能力,家长只要引导适当,孩子都能大致接受对死亡的客观解释,5岁以上的孩子甚至已经能够完全理解死亡的含义了,而且让孩子了解到“死亡”是客观的自然现象,比对“死亡”作歪曲或者神秘的理解,将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5.引导孩子学会珍惜
您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最终还要引导孩子在今后和其他小动物的相处过程中,学会更加珍惜,更加关爱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