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藤县濛江镇中心卫生院 广西 梧州 543312)
【摘要】 目的:分析全程陪伴分娩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待产产妇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陪伴分娩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6.84%、产程持续时间(10.20±1.24)h、产后出血量(75.33±10.27)ml均优于对照组65.79%、(14.82±1.92)h、(95.36±11.52)m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在临床中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产后出血;临床效果;全程陪伴分娩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5-0218-01
分娩是女性成为母亲的必经过程,然而分娩过程许多因素将影响分娩结果,如产妇身体状况、护理质量等,因此,如何提高护理质量成为医学界关注焦点[1]。本次研究为了分析全程陪伴分娩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产后出血情况,以本院76例待产妇为研究对象,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发现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效果更佳,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待产产妇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年龄22~33岁,平均年龄(27.82±3.27)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92±1.01)周,其中初产妇20例,经产妇18例;对照组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8.72±3.51)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8.85±1.23)周,其中初产妇22例,经产妇16例。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包括:①第一产程。首先为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告知产妇生产流程、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产妇对生产的认知度。同时根据产妇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积极沟通,消除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产,提高配合度。②第二产程。宫缩会使产妇疼痛程度增加,积极给予其鼓励,消除不安等情绪;为产妇选择适合的体位,适当按摩腹部及腰骶部,缓解疼痛感;宫缩暂停时可食用些易消化食物,以便补充能量;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置。③第三产程。密切关注产妇阴道出血状况,及时处理;告诉产妇产褥期有关知识、新生儿基本信息;产后1h内若无异常,可实现母婴接触;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缓解产妇焦虑等不良心理。
1.3 统计学处理
将本研究有关的数据调入SPSS20.0版本,与计量资料相关的数据采用t值检验(表示方式(x-±s),与计数资料相关的数据采用χ2检验(表示方式%),P<0.05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 分娩方式
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分娩方式比较 [n(%)]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要求不断提升,尤其在分娩过程中的护理更是精益求精[2]。有关研究显示[3],给予产妇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提升自然分娩几率,缓解产妇不良心理。所以,全程陪伴护理模式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是一种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方式,从产妇角度出发,结合产妇实际情况而制定实施安全有效的护理工作。给予产妇心理护理,积极与产妇沟通,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护理人员的信任,增强生产过程中配合度,可促进产妇顺利分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产程持续时间、产后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全程陪伴分娩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所以,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值得在以后的分娩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立娟.全程陪伴分娩护理的临床效果及产后出血分析[J].河北医药,2015,37(14):2236-2237.
[2]杨嘉娟.全程陪伴分娩护理的临床效果及产后出血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21):176-177.
[3]张淑琼,潘玉琴.全程陪伴分娩护理的临床效果及产后出血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8,(9):61-62.
论文作者:李水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8
标签:产妇论文; 全程论文; 产后论文; 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自然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