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探析_邓小平理论论文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探析_邓小平理论论文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探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无产阶级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争鸣篇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是毛泽东1958年提出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几乎一致认为,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他一贯的教育指导思想。然而,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人们对此也提出了种种问题。比如,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是不是就是为阶级斗争服务?是只为政治服务还是也为经济或经济建设服务?如果不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话,这个方针还有没有现实意义?对于这些问题,学术界也有各种不同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①认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就是为阶级斗争服务,因为“学校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②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也就包括为经济服务,只不过为政治服务是直接的,为经济服务是间接的。③认为经济建设是最大的政治,为政治服务也就是为经济服务。④认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就是为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服务,无产阶级阶级利益是什么,教育就为什么服务。但是,人们又提出了一些新问题:教育是否必须通过政治才能为经济服务?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是否矛盾?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探讨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毛泽东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理论进行更深入、更切合实际的分析研究,以求准确理解和运用毛泽东的教育思想。

(一)

毛泽东关于教育服务的论述,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提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于1934年1月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了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精神来教育广大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于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了“实行抗日教育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这两次提法的共同点是教育为战争服务。战争是阶级斗争的继续,是政治的集中表现,毫无疑问,这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根据这两次提法与1958年“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联系起来,可以认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然而,毛泽东是否只主张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而不为其它什么服务呢?笔者对此持否定态度。

首先,在文化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上,毛泽东并不主张文化教育只为政治服务,而是同时为政治和经济服务。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谈到:“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在这里,毛泽东是主张文化既为政治又为经济服务的。虽然,他提出了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但这只说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不能不占首位”,而不说明政治可以代替经济,也不说明文化教育必须通过政治才能为经济服务,更不说明文化教育不能为经济服务。相反,就在这一篇文章中,他几处谈到了这种关系,观点十分明确,“文化革命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并为他们服务的”。可见,他把政治、经济是相提并论的,文化教育既为前者服务,也为后者服务。

其次,毛泽东不只提出教育为政治服务,还有其它提法。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谈到:“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的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而“城市中其它的工作,例如党的组织工作,政权机关的工作,工会的工作,其它各种民众团体的工作,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肃反工作,通讯社报纸广播电台的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在这里,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观点。虽然,他不是作为教育方针而提的,而是从教育和其它工作与生产建设的关系而提的,但它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毛泽东的思想。对于这一提法,我们可以作如下三种理解:①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在全国解放前夕,发展生产,恢复经济是关系到彻底打败蒋介石,建设新中国的头等大事,是一项伟大的政治任务。为这一任务服务就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②生产建设是经济工作,为生产建设服务也就是为经济服务。这与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新文化则是替新政治和新经济服务的”是一致的。③生产建设是中心工作,文化教育“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是否可以推断,毛泽东主张教育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呢?笔者认为,这一点应当是肯定的。因为,不仅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如此,其它各个历史时期,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服务理论也都体现了这一思想。

(二)

从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到1957年之间,毛泽东关于教育服务似乎没有具体提法。但1949年12月,全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却明确提出了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是:“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③。虽然这不是毛泽东本人所提出,但作为开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的决议应当是得到毛泽东主席的认可的,而且,这一提法与九个月前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提法是一致的。由此可见,毛泽东在这一段时期是主张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那么,按照毛泽东教育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思想,在全党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并取得了恢复国民经济建设的胜利和三大改造的胜利,全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时候,毛泽东应当提出教育为经济建设(或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为什么又没有这样,反而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呢?笔者认为,对此可以作两种理解。

其一,从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上说,教育是有阶级性的,它是一定阶级政治、经济的反映并为这一阶级服务的,无产阶级的教育无疑应当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成为无产阶级的工具,或者如陆定一所说,“乃是工人阶级斗争的工具”,“是改造旧社会和建设新社会的强有力的工具之一”④。毛泽东的这一提法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继承,也是对我党几十年来教育实践的总结,是前几个时期“为战争服务”和“为阶级斗争服务”等提法的集中和概括。

其二,仍然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虽然,建国以后,党的中心工作由政治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毛泽东的思想也曾经实现了这一转变,但由于1957年前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毛泽东的思想也发生了新的转变。在国际上,苏共20大全面否定斯大林,紧接着又出了匈牙利事件;在国内,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趁党整风之机向党向社会主义发动进攻。这些都是政治性的斗争,对于饱经阶级斗争洗礼的毛泽东来说,无疑会感到问题严重。他把反右派斗争看作是“一场大战”,“不打胜这一仗,社会主义是建不成的”⑤,虽然他曾想缓和一下阶级斗争,静下心来搞经济建设,但是,“你缓和,资产阶级……就向我们进攻”,“树欲静而风不止”⑥。阶级斗争的新形势使他的思想变化十分迅速,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时,明确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是在6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这个讲话前,由于反右派斗争已经开始,毛泽东“对右派分子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攻的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在讲话稿的整理过程中加进了强调阶级斗争很激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这些同原讲话精神不协调的论述”⑦。前后时间不到4个月,可见思想变化之快!又过了4个月,毛泽东在八届三中全会上,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⑧,这就否定了“八大”决议中关于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的提法。这一否定,标志着毛泽东对于党的工作重点、中心的看法已经有了转移,不再是经济建设,而仍然是政治斗争。这一点已被后来的历史所证明。既然,党的中心任务仍然是政治斗争,那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也就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三)

不仅毛泽东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这种特点,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也同样具有这一特点。1978年4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科学文化的教育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对此,我们也可以作三种理解:其一,这个讲话发表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不久。由于“四人帮”的破坏,我国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当时最为紧迫的政治任务,用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它“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是“当前最大的政治”⑨。因此,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也就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其二,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是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也就是为经济服务。其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经济建设成为全党中心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也就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邓小平提出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和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为生产建设中心服务是一致的。

其所以这样,除了毛泽东、邓小平都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的教育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之外,与教育本身的性质以及它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⑩文化教育是受政治、经济制约并为它服务的。而任何一个国家或政党,在任何一个时候,都有其中心工作。这个中心不是政治的,就是经济的,既然教育从属并且服务于政治和经济,当然也就服务于政治中心或者经济中心。因此,教育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也是符合教育自身规律的。至于何时服务于何种中心,不是凭个人的主观意志提出来的,而是由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所决定的。正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的总论所说,“教育为生产力服务和为一定生产关系服务是辩证统一的”,“当社会发展需要变革生产关系以解放生产力时,教育为阶级斗争服务的性质和作用就突出出来”,“当社会由革命转向建设时,教育为生产斗争服务的性质和作用就被提到突出的地位”。毛泽东和邓小平所处的历史时代有所不同,担负的历史任务也有所区别。一个侧重于推翻旧的国家机器,以阶级斗争为主,因而把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提到突出的地位;一个处在和平建设时期,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所以把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突出出来。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提法其所以有所不同,并非他们的教育指导思想有什么不同--他们的教育思想从本质上说是完全一致的,邓小平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的发展。

(四)

既然,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教育服务的提法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处时代的中心任务不同,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么一种认识:教育为一定阶级的政治和经济服务,因此也就为这一阶级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服务。中心任务是政治即为政治服务,中心任务是生产即为生产服务,中心任务是战争即为战争服务,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建设即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种认识问题,不但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也符合我们党的历史,符合毛泽东、邓小平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而且,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可以统一人们对“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种种不同看法。前面已经谈到,有人认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就是为阶级斗争服务,不为经济服务(或只间接服务),是极左的产物,已经过时了等等。这些看法是对“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片面认识,没有真正领会到毛泽东教育服务思想的真谛。用为各个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服务来理解既可以为政治服务,也可以为经济服务;既可以是间接的,也可以是直接的;过去适用,现在也适用,不存在过时的问题;既可以是为无产阶级服务,也可以是为人民大众服务。这样,人们的各种认识都可因此而统一起来。

第二,有利于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其中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用毛泽东教育思想来指导改革。具体地说,就是如何用“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来指导“教育为现代化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等等。当我们弄清楚毛泽东的教育服务思想实际上是教育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时,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其实质也就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二者之间并没有矛盾。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将毛泽东教育思想作为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建设市场经济服务。

第三,有利于我们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教育既然为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服务,我们办学就应当牢记党的中心任务,紧密配合中心,主动适应中心,并努力为中心服务,切忌脱离或违背党的中心。

第四,可以进一步确立毛泽东、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长期指导地位。既然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也就是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那么无论党的中心任务怎样变化,教育都是为它服务的。具体地说,过去党的中心任务是阶级斗争,教育为阶级斗争服务;今天,党的中心任务是现代化建设,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将来,党的中心任务是共产主义建设,教育为共产主义建设服务;到了共产主义以后,仍然有中心任务,教育仍然为其服务。因此,毛泽东、邓小平教育思想具有永远的指导意义,千秋万代,永放光芒。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一卷第77页。

②王铁:《中国教育方针的研究》(上册)第244页。

③《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第553页。

④陆定一:《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红旗》杂志1958年第7期。

⑤⑥⑧《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32、475、475页。

⑦《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56页。

⑨《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149页。

⑩《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二卷第664页。

标签:;  ;  ;  ;  ;  ;  ;  ;  ;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探析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