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歌写作的概念_诗歌论文

论诗歌写作的概念_诗歌论文

关于诗化写作的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海德格尔说:诗歌的对立面并非散文,纯粹的散文如同诗歌一样是诗意的。思想之音必须是诗意的。

先请大家欣赏2000年高考作文的两个精彩片段。

片断一:更深夜静时,寂寂无人处,总有一个声音在低语:“这世界是什么?”我知道,那是不安分的心在叩问灵魂。世界是什么?数千年前,尼罗河畔,那些长髯飘飘的学者们便在争论这个难题。有的说,世界是火,有火才有生命;有的说……人与人是如此的不同。信手翻着宋人话本《碾玉观音》,不由得这样想。话本的开头是这样的疑问,“春已归去,不知那搭儿是春住?”王观说,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苏小妹说,春是被带走了,“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还有苏轼说,秦观说……(浙江考生《一花一世界》)

片断二:……呼啸的寒风,鹅毛般的大雪,脚下松动的冰块和深不可测的深渊,一步,又一步……这是红军过雪山的一幕,他们凭着绝无仅有的意志在这雪山之中踏出了一行行神奇的足迹,而正是万里长征的钢铁意志,才有了我们民族的新生和民族的独立。原来人的坚强意志不惧风雪,不惧严寒,才主宰了冬。

雪,它美丽纯洁却带来了寒冷,而冰是雪的升华,它以力而成为冬的主宰;而梅以她绝无仅有的神韵主宰了整个冬的神韵;而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严寒,成了冬的主宰。谁才是这冬的主宰?答案是丰富的,它们都可以是,只不过都以各自不同方式主宰着冬。

六角形的小雪花还在飘舞着,我的心也随之飘向了远方……(天津考生《冬的主宰》)

从以上两个精彩选段我们不难发现,两位考生在高考中面对如林的强手能脱颖而出,除了他们平时广泛的阅读和积累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创新的能力:创新——诗化的语言,诗化的构思……

由此,向大家推荐一条写作的创新之路:诗化写作。

一、立论背景

诗化写作,古已有之。典型的就是把诗歌和戏剧融为一体的元杂剧;而明清的“小品散文”已把诗歌和散文的界限模糊。现当代文学创作更是诗化写作的时代。散文诗《海燕》曾激励了多少革命志士?诗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曾打动了多少人的心?甚至连影视剧创作也越来越诗化:电视诗歌、电视散文广受欢迎;《大明宫词》的人物对白乍听起来似乎冗长琐碎,细品味却又别有滋味——简直就是一首首抒情诗!

从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向来看,诗化写作已呼之欲出:2000年4月,针对中高考的作文命题,教育部专门进行了指导性的建议:中考、高考的作文命题不作文体要求,不设审题障碍。在此背景下,今年的高考和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有了重大改观:都以一种自由、宽泛的命题形式出现。如高考作文题“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中考作文题:武汉市的“以‘音乐’为话题写篇文章”;襄樊市的“以‘兴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种命题仿佛在向我们呼唤:写出你的个性和创造吧!再也不用“戴着镣铐跳舞”了!

而要写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惟有在写作观上打破我们以往的局限,必须淡化文体意识,把自己的作品写得“主题多元化”,“意味深长些,丰富一些,朦胧一些”(晓苏《谈私人写作》)也就是要诗化我们的写作。

二、实施途径

(一)诗化欣赏

强调文学欣赏,关注你可能的欣赏盲区:诗歌欣赏,是诗化写作的基础,否则,诗化写作只能是一座空中楼阁。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源远流长;中国人也很重视诗歌教育:儿童启蒙从诵读唐诗开始似乎已约定俗成。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离诗歌越来越远,不,准确地说,应该是我们的教育使诗歌远离了孩子。“这首诗不是重点课文,大家自己读一读”,这样的话不知有多少位语文老师说过,我们无法统计。在“不考就不学”的应试教育的思想里,诗歌确是一个可怜的乞儿。所以,摆正诗歌在语文教学中的正确位置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然后我们才能通过大量的、有选择的诗歌欣赏,来训练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当然,诗化欣赏决不能仅限于欣赏诗歌,在散文、小说和戏剧的欣赏中,也要注意从作品的语言和构思上发现其诗化的闪光点,并消化吸收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二)诗化语言

作文的语言不能只求通顺无语病,还应从遣词造句到段落篇章各方面力求诗化。

1.由“引用”而诗化

例①:在坪坝上竞赛的场面最壮阔,“沙场秋点兵”或许能有那种气派。不,阵容相似,热闹不够。(吴伯萧《记一辆纺车》)

例②:龚自珍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些老同志以自己的光辉生命的最后闪光显示了无产阶级党性的无限庄严……(唐挚《生命的最后闪光》)

以上两例成功的引用皆出自初中语文教材。例①的引用把抽象的“壮阔”表现得可见可闻,使读者如临其境;而例②的古诗佳句的引用却又使得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更加光辉庄严。

2.由“锤炼”而诗化

“推敲”的佳话告诉我们:佳句名篇离不开词句的锤炼。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一个“绿”字引得后人赞叹连连;“红杏枝头春意闹”的一个“闹”字把春天写得“境界全出”……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必须加强遣词造句的基本功训练和有创意的训练,从而逐步使我们的语言用词精妙传神富有创新。

3.由“修辞”而诗化

运用修辞手法是诗歌言说的一个重要手段。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比喻如“二月春风似剪刀”;对偶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小说《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许多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的课桌上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把字帖比作国旗,看似不合理,却把小弗朗士在面临亡国时的心理感受表现得贴切且富有深意,具有一种凄凉悲壮的诗意。

诗化语言的手段很多,其它还有运用细节描写、借鉴影视戏剧文学等手法,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三)诗化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若只把诗化停留于语言,而思维仍然僵化守旧,那么诗化写作也必然仍让读者索然寡味望文扫兴。

1.由“感悟”而诗化

“愤怒出诗人”,诗人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感受世界,逐步感悟而产生质的飞跃——顿悟,也就是灵感。灵感一至,诗思泉涌。

我们若能“把握生命的每一次感动”,用自己的心去审美、审丑,就一定能使自己的感悟能力大幅度提高,到那时,何愁作文落笔不新文不惊人呢?

2.由“发散”而诗化

发散思维是诗家的秘密武器,请看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长大后/乡愁是一枚窄窄的船票……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乡愁,本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但余光中却使之跨越时空,时而是“一枚邮票”,时而是“一张船票”,时而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正是发散思维使余光中先生把乡愁抒发得具体可感:是那么的明朗、集中而又强烈。

那么,面对中高考宽泛自由的命题,我们在选取写作角度时惟有解放思维、广泛联想,先“全面撒网”,而后“重点捕鱼”,选取最佳的最富创意的写作角度;并且,在篇章结构、行文思路上也可借鉴《乡愁》之类诗歌中发散思维的优势。成功的典型如朱自清的《春》,作者从春花、春雨、春风多方位地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富有青春活力。还有初中语文第一册(新教材)的《秋魂》,秋魂到底是什么?在哪儿?文章以小标题形式行文:“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作者用发散思维的武器很轻巧地解决了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3.由“求异”而诗化

创新往往是从叛逆开始的。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黑色的眼睛只有在对黑夜的叛逆中才能寻找到光明;而我们只有敢于怀疑,敢于向自己的思维定势挑战,敢于对权威定论质疑,才能标新立异,才能在创新中写出真我的风采,才能在中高考的检验中亮出自己!

标签:;  ;  ;  ;  

论诗歌写作的概念_诗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