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发展现状研究
李 艺
(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重庆 408100)
[摘 要] 推进精准扶贫,消除贫困人口,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手段之一,本文介绍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现状及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该地区教育提出对策。从对教育的重视,扶贫准确定位,课堂学习和远程学习、强制学习和自愿学习,提高培训内容质量,实现教育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五个方面来为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提出对策。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教育
一、教育扶贫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电脑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笔和计算器,全面实现互联网教育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尽管有许多学生会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但效果并不理想,跟网络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当务之急是如何让西部民族地区能接触到电脑,其次是学习操作电脑,并可以熟练进行编程、存储信息等实际操作,这是教育先要处理的,也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因此网络教育是一个教育扶贫长期不可或缺的项目。为了教育扶贫的健康发展,应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并充分有效地利用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
二、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发展现状
(一)教育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传统
如今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开展的方法主要是面授,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大课堂,老师讲解培训的内容、参加培训的人员听记。面授这种教学方法,很少使用现代技术协助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教师讲的内容学员不一定会明白,培训效果很不理想。
(二)师资质量不高
民族地区的教师教学质量不高,一般是当地老师,一个老师一般会同时教授多门课程。同时大部分老师没有教育经验且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要他们传授专业知识也很勉强。在这样的教师团队下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育质量可想而知。
(3)桩孔必须挖一节、浇筑一节护壁,护壁高度一般为1m,严禁不及时浇筑护壁的冒险作业。对软弱地层、涌水涌沙地层,护壁节段高度可减少 0.3~0.5m。
(三)教学配置简陋
经济带动社会发展,在各个工业园区的建设下,同时也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从以前的没有资源,到现在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从而带动了教育的发展。各个民族地区教育点都兴建了教室、操场、图书馆等设施。同时配套了新的座椅、书籍、体育用品等,使得当地的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但这样的配置也只能在镇上有,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接受到这样的教育资源与环境。
参与农村教育的年龄不同,文化水平都不一样,而现阶段的教育培训并没有考虑这些问题,没有针对不同而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课程。无论是高中学历还是大专、本科以上学历;或者是初级职称还是中级职称,继续教育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中、高级职员的学院会觉得培训内容简单无趣;而初级职称的学员会觉得培训课程太深奥、看不懂,达不到教学目标,也打击了部分人员对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如果说加大教育支出,保证教育质量是提高人们基本素质的话,那么完善企业培训机制便是提高就业人口的技能素质。农转非人口的技能单一,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会偏低,所以在与就业岗位的接轨上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这就需要企业对他们进行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制定一套适合他们的培训方案。涪陵区农转非的就业人员,大多是进入了厂区,进行机械加工等相关操作性的工作。在机械操作上,与他们以前在农村所接触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需要企业有耐心和信心去对他们进行培训。这也无疑会加大培训费用的支出,这就需要政府的支持,能够提供适当的补助。促使农转非人口进入城市后能够尽快就业、更好就业,不仅仅是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城镇化水平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五)教育内容分类不合理
本研究有几个限制:首先,样本量不是很大,还需要加大临床样本验证结果。第二,本研究集中在CT双低技术结合IMR重建对于桥血管影像质量的评价,对于诊断的准确性并没有涉及,这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近些年,反贪调查和公安、国安机关的侦查工作相比,在技术层面的差距非常之大,制约了反贪工作的效率和权威。由此,强化调查领域的技术支持成为重点工作。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职务犯罪调查将会围绕高新技术进行调查模式的重构。在这个意义上,技术发展的必然性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出现了重合,逐步形成了技术的社会化机制。作为调查主体的调查人员却未能与科学技术一样被列为重点建设的目标,也就意味着人文技术调查地位的衰弱。实际上,暗藏在调查中的技术路径选择之争已经初露端倪,并已存在于感官的社会构建之中。但这样的路径之争并非现实的社会构建,作为两种重心不同的调查技术路径选择,至少在理论上值得分析。
三、针对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发展提出的对策
(一)加强对教育的重视
必须高度重视扶贫教育,必须给予学校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实际工作中要考虑到长远的发展需要,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培训内容的合理规划;经常开展有关教育知识的培训讲座,开展教育竞赛。要制定合理计划,鼓励教师学习相关教育知识,为教师提供实地考察、学习等机会,创造更好的机会。
(二)大力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教育中,我们要努力宣传教育;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学生的家长是宣传对象,只有家长充分认识到重要性和迫切性,才能给予相应的支持,正常进行扶贫教育才能得到保障。管理部门应该变被动为主动,把传统的横幅宣传和转发文件变成用短信直接通知会计人员。可以通过摸底调查,采集全市各个村的基本信息建成数据库,利用数据库里的信息通过短信把应该了解的政策、法规、教育情况通知到位。通过这个方法,能增强学习动力。
(三)丰富教学模式
面授培训不应该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应该采用多种方法结合。比如案例法:案例教学法是老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通过讲解案例向参与继续教育的人员讲解知识的教学方法。这个方法能够把实际案例生动详细地讲解出来,能够让培训人员较快理解相关知识。远程培训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主要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的一种新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多媒体网络进行远程教育学习。扶贫教育应该反映现代的学习特色,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特点的学员提出不相同的教育模式;教育的培训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各行各业的内容都应该涉及。学生可以通过注册,随时登陆随时学习,不用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
[1]张庆祥.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4(04).
[2]韩吉珍.侯铁虎.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9(06).
[3]沈柏福.中国省级地方教育投资的区域比较分析[J].教育与经济,1994,10(4).
[4]吴玲.刘玉安.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02).
[5]廖楚辉.政府教育支出区域间不平衡的动态分析[J].经济研究,2004(06).
[6]夏丽萍,张志英.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主体系统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1).
标签:西部民族地区论文; 精准扶贫论文; 教育论文; 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