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但是现阶段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使得地质灾害发生率持续上升。这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也极大地限制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已在许多重点城市,地区和重要的交通路线开展了地质灾害管理活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管理工程中存在一些质量问题需要解决。本文简要阐述了地质灾害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方法及治理策略,将为从事地质灾害工程的管理人员提供一些意见和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施工项目管理;治理策略
引言
近年来,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地质灾害频发。一般来说,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构造条件、断裂活动及地震基本烈度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人为因素主要指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包括挖高填低、开挖坡脚以及开采过度、滥砍滥伐等。地质灾害发生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边坡的稳定性,降低地质灾害的治理和防御效果。
1常见的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产生和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察判断,一个是因为板块的碰撞和移动,地球的发展变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另一个是由于人类的某种原因或者一些特定情况造成的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因此,地质灾害可以根据产生原因,大概分为渐变性地质灾害和突发性地质灾害两个类别。这两个方面的地质灾害,前者有火山喷发、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污染等;后者如地震、海啸、地面塌陷、地下工程灾害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可预见性差,其防治工作常是被动式的应急进行。其成灾后果,不光是经济损失,也常造成人员伤亡。故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对象。此类无可避免的地质灾害,在发生的过程中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致命的损害。例如地震来临的时候,会对居民楼房、城市建筑造成严重的毁灭性的损害。对于这些常见的地质灾害,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科学仪器或者动物反常状态推证灾害的到来,做一定的灾前预防工作,但是预防工作也是仅仅局限于那些可以移动的财产安全。例如人民的生命、可携带的财产,对于那些不可移动的物件,例如居民楼房,高大建筑物的损害是无法避免的。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在城市内的实施实践
2.1工程概况
今有一边破治理工程属某地拟实施的省监狱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该边坡位于省会城市内三环内某监狱后山半坡,为采石场停采后留下的破碎岩质高边坡,边坡较为高陡,坡高35.0~90.0m,坡度50~80°,局部地段接近90°,边坡分为两级台阶,中间有一弧形平台,宽7.0~30.0m,平台至坡顶高程相差30.0~60.0m,弧形平台上有一4.0~7.0m高的毛石挡墙,紧邻坡顶有一骨科医院的混凝土道路,路宽7.0~8.0m,道路距边坡顶后边缘最近距离约2.0m。边坡坡脚距离某重刑犯监管区较近仅1.0~10.0m。其该地质灾害点已经列为省市区二级地质灾害重点处治名单。
2.2前期准备工作
自然灾害种类不多,各类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大不相同。一些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在现代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下,其管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没有治理价值。因此,在开展地质灾害管理项目之前,必须遵循优先考虑和充分利用一定高度的有限资金的原则,并评估这些项目的必要性,经济条件,技术水平和社会效益。全面展示了该项目的可行性,并对审查系统进行了优化,以确保合理选择项目。在地质灾害管理项目的前期工作中,工作重点一般侧重于审查和评估这些项目的投资成本,技术操作的可行性以及管理项目的最终效果,包括经济福利,社会福利和环境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能否落实这项工作对整个治理项目的质量产生最直接和最深远的影响。在研究项目可行性的过程中,需要做很多工作,如进行一定范围的实地调查,全面收集基础数据等,并根据内容和项目评估和评估项目。国家制定的深度标准,结合项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主要内容包括治理的必要性,技术的可操作性,经济效率,环境可行性和社会效率,从而全面把握经济形势、技术条件和环境效益。
2.3工程设计情况
潜在不稳定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到破碎体影响,破碎体位于AB段,形状不规则,预计体积超过9000.0m3。破碎体为溶槽堆积形成,节理裂隙非常发育,强度低。根据边坡现状地形地貌情况,不同地段采取不同治理措施。①AB段坡体。对AB段边坡上部坡体进行削方,在1979.00标高上设3.0m宽的平台,其上按1∶0.75进行清坡(尽量按1∶0.75的坡比进行清坡,如遇岩石较完整,清除困难,可以适当调整清坡坡度,但是不能出现倒坡),设计削坡方量5118m3;坡面采用准25钢筋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共设置锚杆9排,间距水平及竖向均为3.0m,锚杆长度分别为3.0m、6.0m、9.0m,入射角为15°,锚杆成孔为准76mm,挂网喷射混凝土的平均厚度为120.00mm;并保留平台处原建挡墙。②BD段坡体。该段坡体岩石体相对较完整,对BD段坡面破碎、松动的危岩进行清理处理。③EF段坡体。首先清除坡面破碎、松动的危岩,并对坡面进行修整;再采用准25钢筋锚杆+挂网喷混凝土(平均厚度120mm)对边坡坡面进行封闭,锚杆长度为3.0m、6.0m、9.0m,水平及竖向间距约为3.0m。
2.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严格把控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对工程的项目负责人进行严格的把控。对于一些有过工程黑名单的项目负责人,应该谨慎使用。对于不符合项目要求的人员,应该及时置换。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上尤为重要,因为地质灾害的工程施工在技术的把控中尤为重要,对施工工程中的设施设备的使用也是尤为重要。一不小心,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引发灾害。所以,对于施工者来说,这是一个与自身安全息息相关的工作,不容许一点的马虎。
2.5工程竣工及后续监测情况
(1)工程已于2016年7月底全部完成,做到零伤亡,没有群体性事件和舆情失控发生。8月18日政府各级主管部门组织了验收,验收组一致通过验收评定为优良,圆满完成合同要求的各项目标。(2)项目验收后经第三方监测单位持续多次监测,历经三个雨季的考验,山体变形稳定,坡面喷锚质量良好,设计和施工质量安全可靠,彻底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为确保此类项目的质量,实现良好的治理效果,有必要实施有效的质量监督和管理措施。质量控制措施需要贯穿整个项目,包括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完工和验收阶段。根据各阶段工作的性质、内容、要点以及特点,科学制定质量管理目标,采取新的质量管理措施,各环节采取质量控制措施,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避免彼此照顾的现象,关注一个环节或方面,并影响其他环节,限制灾害管理项目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文川.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的思考[J].浙江国土资源,2008,(11):77-78.
[2]冯翠娥.浅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及质量控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2,(3):117-118.
[3]黄云龙.高浅谈地质灾害防治施工因素与安全对策[J].OVM通讯,2014,(11):204-205.
[4]张攀.浅析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及存在的问题[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5(11):298.
论文作者:邱龙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地质灾害论文; 项目论文; 工程论文; 灾害论文; 工作论文; 因素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