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怀化 418200
【摘 要】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行核苷类似物治疗对其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患者的数量为128例,然后采用双盲原则对其进行分组治疗,其中采用常规治疗的一组称之为对照组,采用核苷类似物治疗的一组称之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单纯的从药物疗效分析,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8周之内的死亡率为51.56%,观察组为18.75%;从病情分期以及用药治疗角度分析可以看出,对照组患者的早期、中期生存率分别为50.00%和46.43%,观察组患者的早期、中期生存率分别为79.17%和82.14%,经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均具有意义(P<0.05),而晚期阶段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不存在差距,无可比性,其统计学意义不成立,(P>0.05)。结论 针对乙型肝炎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常规药物联合核苷类似物进行治疗,有助于在短期内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具有较好的短期预后效果。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衰竭;核苷类似物
临床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是诱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因素,该病具有病情发展迅速、临床症状复杂等特点,当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之后,机体的多个器官功能将会出现衰竭的情况,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目前,针对该病的临床疗法主要为常规药物疗法加以核苷类似物辅助治疗,利用核苷类似物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进行抑制,进而在短期内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1-2]。基于此,笔者将针对乙型肝炎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行常规药物联合核苷类似物疗法的短期预后生存状况进行研究,具体的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患者的数量为128例,每组患者数量为64例,然后采用双盲原则对其进行分组治疗,其中采用常规治疗的一组称之为对照组,该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5,年龄最大以及最小分别为67周岁和18周岁,中位年龄为(41.11±5.99)周岁;另外一组为观察组,该组患者采用核苷类似物进行治疗,患者中年龄最大以及最小分别为65周岁和22周岁,年龄均值为(41.26±6.33)周岁,本次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择均符合2012年编订的《肝衰竭诊断指南》中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但是如果患者存在以下情况将不被列为研究对象:①同时罹患HIV的患者;②肝炎类型为药物性、脂肪性以及自身免疫性的患者;③同时罹患肾器官、肺器官以及心脏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④同时罹患肿瘤的患者。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常规药物疗法基础之上,加以核苷类似物进行治疗,核苷类似物有很多种,比如替比夫定、恩替卡韦以及拉米夫定等,本次研究采用的是替比夫定,该药物的使用剂量为600mg/次,服用频率为1次/d,使用方式为口服。
1.3观察指标以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本院在整个试验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都将录入到SPSS17.0软件当中进行整理和分析,( )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当P<0.05时,存在明显差异性,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核苷类似物对乙型肝炎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4周之内出现死亡情况的有2例,观察者与对照组各占一半,18周之内,两组出现死亡的差距逐渐加大,主要表现为死亡数量共计45例,其中有33例来自于对照组,其死亡率为51.56%,12例来自于观察组,其死亡率为18.75,由此可见,对照组患者的死亡几率高出观察组32.81%,经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当患者罹患乙型肝炎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之后,其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对人体的多个器官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导致器官衰竭,进而出现死亡的情况,据相关数据表明,诱发乙型肝炎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的因素中,有90.29%的因素是HBV感染[3-4],由此可见,该因素为乙型肝炎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的主要诱导性因素,主要是由于HBV因子的DNA复制水平较高,针对这一情况,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核苷类似物进行治疗,因为核苷类似物可以抑制HBV的复制,进而使得肝脏损伤程度减轻,提高治疗效果[5-6]。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单纯的从药物疗效分析,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8周之内的死亡率为51.56%,观察组为18.75%;从病情分期以及用药治疗角度分析可以看出,对照组患者的早期、中期生存率分别为50.00%和42.86%,观察组患者的早期、中期生存率分别为79.17%和82.14%,经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均具有意义(P<0.05),而晚期阶段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不存在差距,无可比性,其统计学意义不成立,(P>0.05)。由此可见,针对乙型肝炎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常规药物联合核苷类似物进行治疗,有助于在短期内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具有较好的短期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家箴,杨兴祥,江南,等.应用核苷类似物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8(4):413-415.
[2]区淑华,陈永鹏,姜荣龙,等.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后复发相关肝衰竭预后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6,24(4):252-257.
[3]高海兵,林明华,潘晨,等.核苷类药物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24个月的生存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1):17-22.
[4]汪顺才,王兵,马洁,等.经琢-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原发性肝癌发生率比较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7,20(4):455-459.
[5]汪顺才,王兵,马洁,等.经琢-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原发性肝癌发生率比较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7,20(4):455-459.
[6]付喜花,张振华,刘婉婷,等.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疗效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7,20(1):69-72.
论文作者:刘嗣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患者论文; 乙型肝炎论文; 类似物论文; 发生论文; 统计学论文; 生存率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