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现状及思考论文_张嫣玲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现状及思考论文_张嫣玲

张嫣玲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并根据新课标的五维目标,介绍了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几点思考,通过多方位解读,挖掘内涵,赋予阅读文本以全新生命,使得阅读教学更具目标、更加有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本解读

一、引言

如何有效地对阅读文本的解读已越来越受到高中英语教师的关注。所谓的阅读文本的解读是指对文本按照从单词到句子,再到段的文字性解读;对文本塑造的人物,承载的写作意图、观点和技巧进行分析的文学性解读;以及读者以自身的知识经验,将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和文本所创造的语义世界相联结,对内隐在文本里的、作者秉持的观点和价值取向进行识别、区分、判断等的文化性意义上的解读。阅读文本,可以从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层面进行解读(余文森等,2005)。对文本的多视角解读是专业化的阅读行为,它以最大程度地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为目的,是孕育有效阅读和有效阅读教学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对阅读文本的有效解读是每位教师必须做到的事。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二、对阅读文本解读的现状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总能听到广大一线教师对正在使用的人教社教材的一些抱怨,如教材难,课文苦燥,词汇量大,学生难掌握,教师难教授。到底是教材的问题,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师本身的问题呢?不难发现现今英语阅读教学中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究其原委还是教师对阅读课目的不明确,对阅读文本解读不深入或不到位而引起的。作为教师在对阅读文本进行教学前首先应把注意力放在教学内容上,明确“我们必须教学学生什么”或“学生必须掌握什么”,备课时要明确阅读课的目标,认真解读教材。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3)指出,阅读教学需要完成多元目标;提高学生适应各种语体、文体的阅读能力;发展阅读过程中的信息提取,思维加工和问题求解能力;培养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升科学与人文素养。由此可见,阅读课的目的不仅在于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且也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在常态的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本身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以致于阅读文本在许多教师眼里只是由“单词、短语和句型”相结合的书面工具,只是传授“字、词、句和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载体,阅读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无不和语言知识点的学习紧紧相连,有时甚至是教师逐字逐句对文本的翻译,不知不觉中文本和语言知识点就被一些教师划上了等号,讲完字、词、句的用法整堂阅读课也就完成了,阅读只是为掌握文本的语言点而读(Reading for language points)。同时也是由于教师缺乏对教材的充分解读,有些教师在教授阅读文本时总是局限在对课文意思的浅层次理解,最多只是引导学生找出关键句和对课文段落大意的概括,即使在detailed reading中提的问题也只是停留在对课文表层信息的简单处理(Reading for information),除此以外再没有对文本进行深层次挖掘的步骤,让人觉得这样的阅读课堂只是一种形式主义,根本无法体现出教材所拥有的各种真正的内涵。这两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新课标中提出的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培养学生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五维目标基础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育部,2003)。

现以人教版必修2 unit3 computers 的阅读文本Who am I?为例,谈谈本人对文本解读的一些感受。本文是一篇讲授电脑发展过程的科技性文本,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基本上是笔者主宰着课堂,笔者的最大感受就是难教、难懂、枯燥。其实笔者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自己在对文本处理中仅仅停留在语言的层面上,导致阅读成了语言点的讲授课,必然枯燥乏味。而事实上,如果对其进行充分解读,我们会发现这篇文本的许多值得仔细体会的地方。从体裁上看,这是一篇带拟人手法的科技文,里面有许多的年代、数字、专有名词、难偏词,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有助于学生 培养对次类文体的阅读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标题上看,Who am I? 可以让学生读前猜,最后再在阅读过程结束后回到标题,让学生回答“How did I develop? And what is my function in every period of my development?”,能使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关注标题。从文化内涵上看,这篇科技文讲述的是电脑的发展过程以及它在每个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因此可以让学生讨论它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有利之处。同时也能顺利提问:Can it do harm to our life or study? 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对电脑有更多更客观的了解和思考,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电脑,使之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这就是在充分解读教材后才能挖掘的文本所蕴涵的真正灵魂所在。

三、对阅读文本解读的一些思考

如何对文本进行有效的解读这是我们高中英语教师现阶段在阅读教学中要思考并实践的关键所在。基于新课标中提出的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培养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五维目标,结合文本解读的概念,我们认为对文本的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文字性解读——解读语言知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任务,学生不仅要准确理解阅读材料内容,还要学习材料中蕴涵的语言知识,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新的情景(赖朝晖,2011)。所以我们要先确定所教的核心词汇、典型句型和重要语法现象,并在warming-up中利用情景有效地导入新词汇,引起学生的关注;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处理时突出重点语言知识,强调语境中学习词汇,理解句子,掌握语法;在语言输出阶段根据文本实际,创设新的语境鼓励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运用新的语言知识,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新的语言知识。

2.文学性解读——解读语意和结构。包括对文本文化背景、作者情况、主旨大意、细节信息等剖析的浅层次解读和对行文特点、逻辑关系、主要观点、写作方法等剖析的深层次解读;同时关注语言结构如何形成连贯,意义如何形成连贯,文章的主线是什么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阅读技能:浏览文章的编排设计,包括篇幅、插图和字体等;根据已有知识预测文章的内容以及体裁;浏览全文;确认或修改猜测;再次阅读以获取细节内容;通过预测、略读和精读,引导学生把握细节内容并借助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背景知识对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意图等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利用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本,进行写作方法指导以及经典语言的拓展运用,做到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提升阅读的目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文化性解读——解读情感和文化。借助文学性的解读,在学生了解文本的文化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走进人物角色,感同身受,并能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现实,剖析自己,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冷静客观分析社会现状,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能让学生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形成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比如必修1 Unit4 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在读后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What can we do to help the people suffering from the earthquake? 一方面引导学生对已学内容的回顾,同时让学生学会地震之后如何开展救援工作和力所能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明白珍惜眼前美好生活的道理。

总之,只有文字解读到位,才能更好地理解隐含在文本深层的文学和文化意义,培养情感态度,提高文化意识。反过来,只有正确解读了情感文化和语意结构,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四、结束语

阅读教学不仅仅只是对语言知识点的处理或者只是对文本信息的简单寻找与理解,而是要关注对文本的多方位解读,挖掘它的内涵,赋予教材以全新的生命,使得阅读教学更有目标,更有方向,更加有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达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的目标,最终实现五维目标。因此对阅读文本的有效解读意义重大。希望阅读文本的有效解读真正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庄志琳,沈萃萃,唐明霞,徐义娟.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材料处理:解读和使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余文森,肖 川,张文质.对话:教学设计与课堂的生成性[J].福建论坛,2005,(7).

[4]赖朝晖.例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4).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稽山中学

邮政编码:312000

论文作者:张嫣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3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1

标签:;  ;  ;  ;  ;  ;  ;  ;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现状及思考论文_张嫣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